• 1、血浆和组织液中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血管受损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FXⅡ与血管内皮下的胶原(蛋白)接触,激活激肽释放酶使FXⅡ转化为FXⅡa。FXⅡa的主要功能是激活凝血因子FXⅠ成为FXⅠa,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此外,FXⅡa还能再激活前激肽释放酶转化为激肽释放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胶原和前激肽释放酶均能激活FXⅡ成为FXⅡa B、进入组织液的凝血因子可经淋巴再次进入血浆 C、FXⅡa的形成过程中存在正反馈 D、前激肽释放酶合成受阻会导致FXIa的含量下降
  • 2、丁型青光眼是由小梁网细胞中M基因突变引起,M基因突变后,表达出的蛋白质会引起TGF-β蛋白过量表达进而影响小梁网的功能,引发青光眼。某男性为丁型青光眼患者,对此患者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并用酶A酶切,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为显性致病基因后仍有酶A的酶切位点 B、此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C、突变的M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性状 D、此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儿子和女儿的患病概率可能不同
  • 3、果蝇的直翅和弯翅是由Ⅳ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只含一条正常Ⅳ号染色体的直翅雄果蝇甲、乙,产生原因可能是Ⅳ号染色体整条缺失,也可能是整条Ⅳ号染色体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Y染色体除外)上,移接后Ⅳ号染色体的着丝粒丢失。为研究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已知甲、乙在减数分裂时,这条正常的Ⅳ号常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配子活力正常;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个体能存活,同时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胚胎不能发育。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F1

    1

    甲×正常雌果蝇I

    直翅:弯翅=7:1,且雌雄数目相等,雄果蝇中直翅:弯翅=3:1

    2

    乙×正常雌果蝇Ⅱ

    直翅:弯翅=3:1,且雌雄果蝇中均直翅:弯翅=3:1

    A、甲形成配子时,正常的Ⅳ号染色体一定能发生同源区段的联会 B、1组F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弯翅果蝇占1/16 C、乙一定是一条Ⅳ号染色体缺失导致,正常雌果蝇I的基因型是Aa D、2组F1直翅果蝇相互交配,F2直翅果蝇中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占7/8
  • 4、真核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初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的部位形成一种临时性蛋白质结构,称作联会复合体(SC),一段时间后SC会逐渐解体消失。二倍体酵母菌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单倍体孢子,现发现一种突变体酵母菌,其部分个体会产生异常的孢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C存在时,酵母菌细胞内核DNA与染色体数量比为2:1 B、SC可能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基因重组有关 C、突变体酵母菌产生异常孢子的原因可能是SC降解慢 D、若SC蛋白合成受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
  •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及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防止葡萄糖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而干扰对酒精的检测,可同时加入斐林试剂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解离后细胞死亡导致无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长短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与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实验中的酒精都有冲洗作用 D、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黑藻细胞叶绿体的运动和双层膜结构
  • 6、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外膜上的D蛋白磷酸化增强,会引起癌细胞线粒体嵴密度增大,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含量降低等相应变化,癌细胞可通过上述变化调控代谢以适应其增殖速度快、代谢旺盛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蛋白磷酸化可使癌细胞线粒体分解葡萄糖的速率增大 B、D蛋白磷酸化增强时细胞耗氧量和NADH产生量均增加 C、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生成少量ATP D、抑制D蛋白的磷酸化癌细胞内的乳酸生成速率降低
  • 7、细胞膜膜蛋白的70%~80%为整合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均为跨膜蛋白,其肽链可一次或反复多次穿越膜脂质双层,在结构上可分为: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内结构域等三个组成部分,具有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时,此物质首先要与整合膜蛋白结合 B、某些整合膜蛋白胞质内结构域的疏水区域具有催化作用 C、整合膜蛋白的存在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D、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氨基酸可追踪膜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 8、某二倍体两性植物,抗病与感病、高产与低产、糯性与非糯性分别由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基因表达正常。在干旱环境胁迫下,紧密连锁的基因会受到调控因子的调控而不成功表达。为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各相对性状呈完全显隐性关系)

    组别

    环境条件

    亲本杂交组合

    F1的表型及比例。

    正常条件

    抗病高产非糯性×感病低产糯性

    全部为抗病高产非糯性

    干旱胁迫

    抗病高产非糯性×感病低产糯性

    全部为抗病低产非糯性

    (1)、据表分析:

    ①能判断显隐性的是组,判断理由是

    ②甲组F1随机交配,若子代中抗病高产植株占比为 , 则能推断A与B基因紧密连锁。

    (2)、在干旱条件下,用乙组 F1自交获得的F2中所有抗病低产糯性植株的叶片为材料,通过 PCR 检测每株个体中控制这3种性状的所有等位基因,以辅助确定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预期对被检测群体中所有个体按PCR 产物的电泳条带组成(即基因型)相同的原则归类后,该群体电泳图谱只有类型I或类型II,如图所示,其中条带④和⑤分别代表基因b和d。

    (注:各基因的 PCR 产物通过电泳均可区分)

    ①图中条带③代表的基因是

    ②若电泳图谱为类型II,则被检测群体在 F2中占比为

    (3)、研究发现DR基因产生的调控因子(sRNA),通过靶向介导紧密连锁基因转录后mRNA的切割实现对高产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使得产量降低。为了获得在干旱条件下的高产品种,利用PCR 技术对DR 基因进行点突变改造,使其不影响高产基因的表达。其过程如图:

    ①DR 基因的表达包括过程,其产物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实现调控。

    ②据图分析,若使A-T突变为G-C,引物2中突变位点(突起)处应设计为(填“碱基”)。第二阶段,杂交后的DNA分子首先在酶作用下延伸,然后使用(引物1、引物2、引物3、引物4)进行PCR 扩增得到突变后的基因。

  • 9、甲流病毒是一种RNA 包膜病毒。机体感染后容易表现为口渴、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下图是其引发高热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注:a表示某物质;①表示某种神经;EP:内源性致热源;PGE:前列腺素)

       

    (1)、甲流病毒通过表面的蛋白质与细胞膜上的结合后侵入宿主细胞。当机体感染时,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主要在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下面对发热症状者进行检测的方法中,能确诊感染甲流病毒的有                       
    A、核酸检测 B、血常规检测 C、抗原检测 D、血清检测
    (3)、据图分析,能直接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条件有 , ①属于(填“交感”、“副交感”)神经,发热者出现肌肉酸痛的可能原因是
    (4)、研究发现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W)也能影响体温且不同剂量的W对体温的影响不同。研究人员欲通过脑室注射手术的方法探究其作用机制及与PGE的关联性。请完善下列实验:实验材料及试剂:若干体重相同的雄性大鼠、人工脑脊液、用人工脑脊液配制的高(200 ng/ rat)、中(100 ng/ rat)、低(50ng/ rat)三种剂量的 W溶液、PGE(150ng/ rat)及手术相关器具。

    实验材料及器具的预处理:

    ①动物的适应与分组:实验室环境及模拟实验操作1 周,正式实验前两天同一时间分别测定直肠温度(Tr),与实验当天同一时间 Tr 的作为基础体温,同时舍弃3次 Tr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大于0.5℃的大鼠。符合要求的大鼠随机分成七组。

    ②防污染措施:所用玻璃器材及手术器械等耐热器具经 180℃、2h干热消毒;液体制剂经滤过灭菌。

    实验分组及操作:

    第1组:正常大鼠组(不做任何操作);

    第2组:

    第3组:

    第4、5、6组:高浓度 W组、中浓度W组、低浓度 W组;

    第7组: PGE组。

    用微量进样器侧脑室注射相应制剂,总体积为10uL,推注时间30s。侧脑室注射后连续观察体温2h, 测温间隔30min。计算。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答2点)

  • 10、灵芝是一种药用真菌,它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科研者通过多种育种方式的结合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再利用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生产功能活性物质。
    (1)、育种

    ①获得原生质体:活化的原始菌种培养4-5天,对发酵液进行操作,取菌体加入已灭菌的溶壁酶和较高渗透压的甘露醇溶液进行酶解获得原生质体,利用(填仪器)对其进行显微镜观察计数。

    ②人工诱导变异:对原生质体进行化学诱导选育出高产多糖的菌种A和高产三萜类化合物的B,其育种原理是。相对于整个细胞,诱导原生质体更容易达到目的,原因是

    ③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对菌种A、B的原生质体加入聚乙二醇和 Ca2+辅助诱导剂诱导融合,进一步出具有同时高产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的新菌种Y。Ca2+辅助诱导剂作用机理可能是

    (2)、深层液体发酵

    基本过程:菌种Y→试管斜面培养→摇瓶种子培养→繁殖罐培养→发酵罐培养→发酵产品处理。

    ①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关键,用于发酵生产的菌种Y除了高产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外,还应满足的条件有

    A.菌种发酵产物易于分离                  

    B.培养基来源充足且廉价,被转化的效率高

    C.菌种遗传特性和生产能力稳定        

    D.菌种对环境没有明显危害

    ②摇瓶培养的目的是。深层发酵技术相较于传统农业栽培具有等方面的优势。

    ③优化培养条件是发酵生产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科研者以葡萄糖、蛋白胨、pH值三个因素为自变量,以获得较高灵芝浸膏多糖产量,实验结果见表。

    试验序号

    A.葡萄糖浓度(%)

    B.蛋白胨(%)

    C. pH值

    灵芝浸膏多糖含量(%)

    菌丝干重(g/100mL)

    1

    1(2%)

    1(0.2%)

    1(pH5.0)

    10.3

    14.9

    2

    1(2%)

    2(0.4%)

    2(pH6.0)

    11.2

    16.5

    3

    1(2%)

    3(0.6%)

    3(pH7.0)

    10.8

    15.2

    4

    2(3%)

    1(0.2%)

    3(pH7.0)

    8.9

    10.6

    5

    2(3%)

    2(0.4%)

    2(pH6.0)

    9.2

    12.4

    6

    2(3%)

    3(0.6%)

    1(pH5.0)

    7.1

    9.9

    7

    3(4%)

    1(0.2%)

    2(pH6.0)

    8.1

    10.2

    8

    3(4%)

    2(0.4%)

    3(pH7.0)

    7.2

    8.6

    9

    3(4%)

    3(0.6%)

    1(pH5.0)

    6.8

    8.4

    从表中可得,对灵芝浸膏多糖含量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为。当培养基组成为为最优条件组合。

  • 11、草莓具有清凉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研究者对温室草莓的光合作用及产量的提升进行了系列的研究。
    (1)、下图是草莓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图中过程发生在(填场所)。图中D物质表示 , H+通过结构G从Ⅲ处转运到I处的方式是 , 结构G既可以运载H+ , 也可作为合成F的。D和F作用于碳反应的过程。

    (2)、为提高温室草莓的产量,某科研组研究温室补光情况对草莓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不考虑对细胞呼吸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研究发现红蓝照复合光射下胞间CO2浓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是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光质补光下净光合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不同,如果要设计实验对此进行验证,请写出实验思路:

  • 12、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后,湖泊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鱼类明显增多,曾经消失的赤麻鸭又重新出现。赤麻鸭主要以草、谷物等植物嫩芽和部分无脊椎动物为食,亦可取食小型鱼类及两栖类。回答下列问题:
    (1)、赤麻鸭每年冬季在该湖区停歇、觅食,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变化。赤麻鸭由于食物类型不同可使它处于食物链不同的
    (2)、研究湖区赤麻鸭的生态位,需要研究、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赤麻鸭的种群数量,若被标记的赤麻鸭和未标记的赤麻鸭一样也被天敌随机捕食了一部分,会导致种群数量估算值(填“偏大”、“不变”、“偏小”)。
    (3)、对于该湖食性庞杂的鱼类,可检测其所在水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稳定性同位素15N的含量,从而判断该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地位,其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4)、下图表示该湖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过程,①~⑧代表能量。

    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填序号作答)。赤麻鸭的净次级生产量可以用图中的(用序号作答)表示。赤麻鸭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提供给湖泊的生产者利用,(填“可以”或“不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13、下图表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X染色体上A/a基因决定,且男性不会患该病,其中3号个体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乙病由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00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性状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B、甲病、乙病分别是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 C、Ⅲ-9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168 D、I-1 和I-4 甲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0
  • 14、某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将其一个精原细胞的 DNA 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含3¹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分裂,某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细胞含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 B、该精原细胞最终可能产生2种或3种或4种精子 C、若该细胞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则产生此细胞至少经过2次着丝粒分裂可能 D、若该细胞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3次胞质分裂
  • 15、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表1 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中①②都发生Na+的内流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⑤点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点正处于极化状态
  • 16、研究表明帕金森症患者的某些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所导致的。下列有关此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帕金森症是可以遗传的 B、DNA 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 C、针对由 DNA甲基化引起的帕金森症,可以通过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进行治疗 D、与帕金森症相关的基因对应的mRNA 合成异常
  •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登革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可直接起到mRNA的作用)。病毒复制包括以下步骤:附着于细胞表面、进入细胞、翻译病毒蛋白、复制病毒RNA 基因组、通过衣壳化形成病毒体和细胞释放。研究发现N蛋白是该病毒的增殖及致病的关键蛋白。将N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小鼠,最终获得5株分泌N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提取单抗与N蛋白杂交,电泳结果如图所示。(β-ACTIN内参:一种细胞能稳定表达的蛋白质,作为内部参照。)

    (1)、下列关于登革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沿着正链RNA从3’→5’进行翻译 B、病毒复制过程中至少涉及到4种不同功能的RNA C、病毒RNA 基因组的复制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D、包膜蛋白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非特异性结合
    (2)、下列关于N单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β-ACTIN 的表达水平表明N单抗产量的差异不是由实验误差引起 B、获得的5株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 C、用N蛋白免疫小鼠的目的是获得相应抗体 D、可培养5A8 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 18、某动物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依靠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下图表示细胞在有氧条件下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B、细胞破碎后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C、图中③过程消耗[H],但不产生 ATP D、研究药物抑制此类异常代谢,可选择图中①②③为作用点
  • 19、为了筛选能平衡肠道菌群和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从酸奶和泡菜中采样分离乳酸菌 B、以胆固醇为唯一N 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C、平板倒置培养创造无氧环境 D、无需检测目的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 20、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或不足,导致机体代谢活动下降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血液 TSH 水平低于正常,可能是垂体功能异常 B、患者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只有下丘脑和垂体细胞 C、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低 D、患者抵御寒冷的能力下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