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淀粉酶有多种类型,α-淀粉酶是一种内切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可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对这两种淀粉酶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终产物中有葡萄糖,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 B、对照组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处理1h后.其空间结构完全遭到破坏 C、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低于α-淀粉酶,在人体胃内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 D、Ca2+、淀粉与淀粉酶共存时,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
  • 2、ABC转运蛋白主要分为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MD的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 B、游离的氨基位于ABC转运蛋白的肽链的两端或R基 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空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肿瘤细胞合成大量的ABC转运蛋白会使耐药性增强
  • 3、植物体内多以蔗糖的形式长距离运输碳水化合物。下图为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扩散至韧皮薄壁细胞间隙,最终进入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的过程,其中蔗糖浓度的变化可调节SU载体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胞间连丝实现了相邻植物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B、伴胞内的蔗糖浓度要低于韧皮薄壁细胞 C、蔗糖可作为信号分子起到调控自身运输的作用 D、使用ATP合成抑制剂会降低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
  • 4、脂滴(LD)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主要储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质的新型细胞器。哺乳动物细胞在侵入的细菌脂多糖LPS作用下,会促使多种宿主防御蛋白在LD上组装成复杂的簇,引发蛋白质介导的抗菌作用。LPS还能抑制LD内脂质在线粒体内的降解,同时增加LD与细菌的接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D可能是由单层磷脂分子包裹而成的细胞器 B、LD中的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LD可作为杀死细胞内病原体维持细胞稳态的细胞器 D、LPS是由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可抑制LD内脂质的代谢
  • 5、高尔基体是有“极性”的,构成高尔基体的膜囊有顺面、中间和反面三部分。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图示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成型分泌可能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B、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M6P受体数量减少会抑制衰老细胞器的分解 D、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时需要膜上大量转运蛋白的参与
  • 6、新合成的肽链易被氧化,影响后续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Hsp60伴侣蛋白GroEL及其辅因子GroES能帮助细胞内已被氧化的多肽链进行折叠,CnoX是一种与GroEL结合的蛋白质。如图为大肠杆菌中某多肽链的折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多肽链的合成和折叠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已被氧化的多肽链经CnoX处理后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GroES引发的折叠是通过脱水缩合和形成二硫键进行 D、多肽链折叠后的空间结构与氨基酸特定的排列顺序有关
  • 7、胆汁酸属于固醇类物质,可参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还具有激活脂肪酶原、提高脂肪酶活性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汁酸既溶于水也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B、胆汁酸是由碳链构成的单体聚合而成 C、胆汁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代谢活动 D、胆汁酸含量过多可导致细胞内脂肪积累
  • 8、胶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类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1/4。它由三条肽链拧成,肽链间有二硫键,部分区域呈螺旋形。如图是前胶原在两种前胶原酶的作用下形成胶原的示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胶原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COOH B、N-前胶原酶作用位点为端肽氨基端的肽键 C、肽链间二硫键最可能在光面内质网中形成 D、体内胶原用双缩脲试剂处理,无需加热即会有紫色出现
  • 9、Southern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 DNA 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其基本方法是: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 DNA 片段,将凝胶上的 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 片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并固定,再与放射性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利用放射自显影检测特定DNA分子。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DNA片段时破坏了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的 DNA片段中有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标记探针与硝酸纤维膜上的 DNA 分子部分碱基序列互补 D、可用 Southern印迹杂交法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 10、反向PCR是利用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过程②需用DNA连接酶将酶切片段环化以实现对未知序列的扩增 C、过程③需添加方向相对的引物1和3以便DNA聚合酶从其3'端延伸子链 D、过程③中将温度调至72℃的目的是使引物与模板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 11、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骨髓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进行免疫处理 B、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为B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 C、图中细胞集落a~d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D、图中细胞集落a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 12、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肺癌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为证明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应设置为: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单克隆抗体 B、肺癌肿瘤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形成 C、过程②和过程③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够产生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 D、若实验组的吞噬指数高于对照组,则单克隆抗体有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 13、为获得利福平和链霉素的双抗菌株,科研人员用现有的R102和S201两种菌株进行细菌细胞融合(基本过程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一致)。已知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中肽链间的交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霉素预处理会对细菌细胞壁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B、若在低渗环境中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则容易导致原生质体破裂 C、可用添加了利福平和链霉素的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 D、若用高浓度PEG促融合,则融合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 14、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精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精氨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获得和纯化精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基一般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大肠杆菌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的操作过程是用灼烧后冷却的涂布器蘸取①菌液在②表面涂布接种 D、在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
  • 15、PDA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LB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为探究芽孢杆菌X能否产生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培养皿甲

    培养皿乙

    处理

    PDA培养基:小孔加入①

    PDA培养基:小孔加入培养过X的无菌培养液

    在培养皿右侧相同位置接种等量某种菌

    实验结果

    A、该实验说明芽孢杆菌X产生了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 B、表格中的①处应是未培养过X的PDA无菌培养液 C、制备两种培养基时均需先进行湿热灭菌再调节pH D、接种时需先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再涂布到相应位置
  • 16、研究人员拟从新鲜蚯蚓粪中分离筛选出对番茄枯萎病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将蚯蚓粪加入无菌水中制成悬浮液,利用甲培养基进行筛选纯化后,将获得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至乙培养基扩大培养,48h后进行“平板对峙实验”:在丙培养基的空白平板一侧放置一直径为5mm的番茄枯萎病菌的菌块,在平行另一侧放置相同大小的滤纸片,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过程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I~Ⅲ过程均需要无菌操作 B、对照组滤纸片用无菌水处理,实验组滤纸片用拮抗菌菌液处理 C、应培养至对照组病菌菌落长满丙培养基时开始测量并计算抑制率 D、选择丙培养基上直径大的病菌菌落对应的拮抗菌作为目的菌
  • 17、玉米(雌雄同株植物)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图示玉米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将纯合糯性玉米与纯合非糯性玉米间行种植,果穗成熟后糯性植株上所结籽粒的性状为
    (2)、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哪两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
    (3)、图示玉米籽粒中淀粉合成的部分途径。已知籽粒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越高则籽粒越甜,支链淀粉的含量越高则籽粒糯性越强。由图可知,W(w)基因控制玉米性状的途径是。推测缺乏S非甜基因对玉米籽粒性状的影响是

       

    (4)、现有各基因型的纯种玉米若干,设计实验验证基因W、w与基因S、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变异)。

    实验思路: ,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测结果:

  • 18、结直肠癌(CRC)是全球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明确CRC的发展和转移途径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发现,H基因的高水平表达会促进CRC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某种miRNA能抑制H基因的表达,具体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H基因属于(“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与正常结直肠细胞相比,CRC细胞中H基因的发生了改变。
    (2)、图中H基因控制H蛋白的合成主要包括(填序号)两个阶段,最终表达出的H蛋白会进一步导致CRC细胞间的降低,导致CRC细胞在体内转移。
    (3)、据图分析,该miRNA能够抑制H基因表达的原因是
    (4)、结合上述信息,提出一种从分子水平抑制CRC发展和转移的思路:
  • 19、肝豆状核变性(简称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13号染色体上的ATP7B基因突变导致。现有一个患有WD的13三体综合征(体细胞中有3条13号染色体)患儿,其父母表型均正常。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产生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条。人体在不同时期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的组合一般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2)、上述患儿产生的原因是:其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 , 从而形成异常的配子。若异常配子的形成与母亲有关,在图中标出与该异常配子形成有关的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的基因型(正常和突变后的ATP7B基因分别用+、-表示)。

       

    (3)、检测发现该患者妹妹的ATP7B基因发生了突变,但并未表现出WD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答两点)。
  • 20、彩叶扶桑的叶片大部分为绿色,常杂以红色、黄色、白色或粉红色条纹,具有很高的观赏效果,广泛运用在园林种植中。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彩叶扶桑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相关结果见下表和下图。

    光照强度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2·s-1

    100%

    2.274

    0.086

    363.5

    60%

    1.642

    0.072

    380.0

    24%

    1.437

    0.069

    382.9

    11%

    0.869

    0.059

    396.8

    注:表中数据为日均值;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胞间CO2浓度指植物细胞间隙的CO2浓度。

    回答下列问题:

    (1)、100%光强组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主要吸收光,捕获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①;②
    (2)、与100%光强组相比,24%光强组的彩叶扶桑叶片的绿色更(填“深”或“浅”)。分析在该光照条件下,彩叶扶桑叶片叶色改变的意义是
    (3)、叶片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除来自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填细胞中的场所)。与11%光强组相比,60%光强组胞间CO2浓度较低的原因是
上一页 523 524 525 526 5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