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验证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对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利用情况,现从酵母菌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活性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除下表所示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组别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1

    加入线粒体

    加入葡萄糖

    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2

    加入线粒体

    加入丙酮酸

    (1)、从酵母菌细胞中分离得到线粒体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2)、请预期两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并简述判断理由(实验结果中要写出具体的颜色变化)。
  • 2、如果是以脂肪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要大于产生CO2的量,其原因是
  • 3、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其原因是
  • 4、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 5、若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 6、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 7、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 8、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 9、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甲瓶中葡萄糖浓度越大,产生的乙醇越多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 10、下面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石蜡(油)的作用是什么?空气泵进入乙的空气有什么要求?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检测的结果是什么?
    (3)、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哪些?
  • 1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 1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存活但不能大量繁殖。
  • 13、酵母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 14、“杏花村酒”的酿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15、ATP合酶是一种功能复杂的蛋白质,与生物膜结合后能催化ATP的合成,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

    在真核细胞中,ATP合酶主要分布于(填生物膜名称)。

    (2)、分析此图可知H跨越该膜的运输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3)、ATP在细胞内的作用是

    推测好氧型细菌细胞的上存在该酶,理由是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结构与ATP相似的物质——GTP(鸟苷三磷酸)也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从化学结构的角度解释GTP也可以供能的原因:
  • 16、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A,B,C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使pH分别稳定在5.0、7.0、9.0;

    四,将3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
    (2)、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表示。实验开始1 min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②为进一步探究该酶作用的最适pH,应在pH为范围开展实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17、细胞内的马达蛋白与囊泡结合,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其机理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马达蛋白和ATP相同的组成元素有C、H、O、N B、合成马达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 C、ATP水解可引起马达蛋白空间结构改变 D、浆细胞中马达蛋白功能异常不影响抗体分泌
  • 18、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并不是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B、ATP中特殊化学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线粒体中O2和[H]结合直接产生水和ATP D、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吸能反应也一定伴随ATP的水解
  • 19、ATP为Ca2+跨膜运输供能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物质A既具有物质运输功能,又具有催化功能 B、载体蛋白磷酸化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载体蛋白活性也被改变 C、Ca2+与物质A结合后,最终导致物质A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结合位点转向膜的另一侧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Ca2+的跨膜运输速率
  • 20、某研究小组在最适条件下进行酶促反应实验,得到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关于对实验条件改变后曲线变化的推测,正确的是(  )

    选项

    自变量(x)

    因变量(y)

    条件变化

    曲线变化

    A

    底物浓度

    反应速率

    A点适当升温

    如曲线乙所示

    B

    酶的量

    反应速率

    A点增加底物浓度

    如曲线乙所示

    C

    时间

    产物的量

    适当降温

    如曲线丙所示

    D

    时间

    产物的量

    增加酶的量

    如曲线丁所示

    A、A B、B C、C D、D
上一页 398 399 400 401 4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