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从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 2、 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
  • 3、nbsp;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 4、 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以下实验。
    为获取大肠杆菌,将一定体积的饮用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含有伊红—亚甲蓝的培养基上培养,挑选出呈深紫色的菌落即为大肠杆菌。
    (1)、获得大肠杆菌菌落后,需进行扩大培养,此时应选用培养基。
    (2)、将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抗生素处理的相同圆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观察结果(如图),统计透明圈的直径。

    ①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平板需增加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应放入一个

    ②请说明圆纸片周围透明圈的大小与抗生素抑菌效果的关系:

    ③挑取该平板上(填“靠近透明圈”“远离透明圈”或“任意位置”)的菌落,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

    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 , 说明抗生素能定向选择耐药菌。

    (3)、使用后的培养基、圆纸片丢弃前需做处理。
  • 5、 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到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杀灭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抗生素在溶杆菌属细菌中被发现并临床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使超级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 D、在新型抗生素作用下,超级细菌会突变出抗新型抗生素的能力,体现了协同进化
  • 6、 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开花时间和分布区均有所重叠,它们能够通过人工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但在自然界中,它们的传粉者大小明显不同,黄花杓兰由丽蝇和熊蜂工蜂传粉,而西藏杓兰由体形较大的熊蜂蜂王传粉,由于传粉者不同,二者在自然界中不能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存在地理隔离 B、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传粉者大小不同,据此推测它们花的形态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C、自然状态下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能杂交,是二者与传粉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D、据上述信息可判断,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人工杂交的后代只能由熊蜂蜂王传粉
  • 7、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B、协同进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某种群中AA个体的比例上升,则A的基因频率会相应增加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
  • 8、 下列关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D、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 9、 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属于同一物种 B、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不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
  • 10、请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工业污染区)、B(非工业污染区)两地区不同体色的桦尺蛾回收率的柱形图,并表述据此得出的结论。

    地区

    项目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工业污

    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非工业

    污染区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 11、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该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 12、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 1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 14、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 15、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 16、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 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的颜色相似 C、森林中的避役体色为绿色 D、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
  • 17、 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鲸的鳍和蝙蝠的翼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
  • 18、 下列有关地球上现存生物来自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相似性越高 C、人与猩猩、恒河猴及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D、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性
  • 19、某海岛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所示。由于气候变化该岛屿开始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调查,请参照图示在下边方框中绘制出最可能的翅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曲线。

  • 20、对传粉的动物来说,花的结构和外形不是唯一的变数,植物所产生的花蜜种类也有不同,有的植物只产生稀释花蜜,有些植物则产生含水量相对较少的高浓度高热值花蜜。研究者发现蝶类更喜欢采集前者,蜂鸟更喜欢采集后者。请对此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上一页 280 281 282 283 2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