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种类描述正确的是(       )


    ①肌细胞

    ②HIV

    ③支原体

    ④大肠杆菌

    碱基

    5种

    5种

    5种

    4种

    核苷酸

    4种

    8种

    8种

    4种

    A、 B、 C、 D、
  • 2、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组织吸收,是因为被分解为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B、R基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人体细胞不能合成8种必需氨基酸 D、氨基酸种类不同会导致蛋白质结构不同
  • 3、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可以表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图2可以表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C、图3可表示肌糖原,能够分解补充血糖 D、图中三种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 4、《养生四要》中记载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的五谷(麦、黍、稷、麻、菽),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和五菜(葵、韭、藿、薤、葱)。这些食物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质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谷”中的麦芽糖、蔗糖、淀粉等都是还原糖 B、“五果”中的果糖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C、“五菜”中的纤维素虽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D、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相比,“五畜”中的脂肪氧化分解需要的氧气较少
  • 5、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可为Cu2+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B、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50%盐酸冲洗以去除浮色 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要现配现用,试剂A液和B液应等比例混合均匀 D、西瓜汁不含还原糖,不能用作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 6、“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化反应 B、与萌发种子相比,休眠种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更低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为离子 D、无机盐离子参与构成复杂化合物,如Mg参与合成叶绿素,Fe参与合成血红蛋白
  • 7、以下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Fe B、微量元素含量很少,所以不重要 C、细胞中的C含量最多,所以它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D、人体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H
  • 8、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有染色质 C、大肠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 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与采莲人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荷塘中的所有鱼、所有莲各自构成一个种群 C、荷塘中的动物、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莲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 10、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们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的创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D、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 11、物种入侵通常也叫“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从其自然分布区域被引入新的生态系统中,在那里其可能迅速繁殖并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或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常见的两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绵蚜是苹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果树受其侵害后会减产,果实质量变差,严重时会使果树枯死。苹果绵蚜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后传入山东青岛,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其数量变化曲线符合图中的曲线Ⅰ,此时苹果绵蚜所处的环境条件是 , 长此以往会造成传入地生物多样性
    (2)、若曲线Ⅱ表示引入池塘的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则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的捕捞措施是 , 依据的原理是
    (3)、在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入侵植物种群数量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在调查期间,通过统计该种植物的可预测一定时间内其数量变化情况。
    (4)、为控制引入地区外来物种的数量,有人提出将原产地该物种的天敌引入,此方法遭到部分科学家的反对,其理由是
  • 12、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科研人员通过对花生幼根施加一定浓度的BR来探究其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影响,测量并统计主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激素起作用的方式基本相似,它不像酶那样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 , 与BR等植物激素共同起着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推测其原因是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发挥作用时,首先与结合,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重力引起水平放置的幼苗主根中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不同,侧细胞伸长较快,最终使根表现为向地生长。
    (3)、据图分析,生长素与100nmolL1BR同时处理花生幼根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BR既能促进主根伸长也能抑制主根伸长,理由是
  • 13、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因表皮黑色素细胞受损而出现色素脱失斑症状,是一种复杂的免疫介导疾病,其部分致病机理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反应会产生自由基,可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导致黑色素细胞释放X。在免疫调节过程中,X相当于
    (2)、由图可知,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一个途径是(答出1种)等抗原呈递细胞(APC)处理X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化产生的Th17细胞可以(填“减弱”或“增强”)调节性T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另一个途径是。激活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白癜风属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的自身免疫病。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黑色素细胞的同时会产生IFN-γ,为研究IFN-γ在黑色素缺失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以白癜风模型鼠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小鼠作为图2对照组,连续数周检测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

  • 14、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1型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该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的成年人,肥胖、焦虑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反应性降低或敏感性降低的状态)是该病的常见诱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表明,口服等量葡萄糖后,肥胖者往往需要比体型正常者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调节血糖至正常水平,推测肥胖者患(填“1型”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大。请用箭头和文字构建1型糖尿病患者静脉注射的胰岛素经过内环境到达肝细胞的概念模型:
    (2)、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的关系如图所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胰岛素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的,也可能是敏感性下降引起的。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含量会升高,这会使浓度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长此以往会导致细胞负荷加重,进而使该细胞受损,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3)、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R)结合后,会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转移到细胞膜上,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还能影响炎症因子(能抑制GLUT的表达和活性)的产生。推测α-亚麻酸通过影响InR活性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的作用机制是
  • 15、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代代相传和不断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对小腿的穴位进行针灸时,患者虽然害怕但小腿并没有因针刺而缩回,这是因为脊髓的缩腿反射中枢受到的调控。《素问》中有“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有”的记载。请从刺激的角度分析,让针“久留”的目的可能是
    (2)、皮内针的针刺留于相应穴位后,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使其释放组胺、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和肿瘤坏死因子(一种细胞因子)等物质,其中能增强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渗出物质进一步刺激神经末梢。
    (3)、阈电位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图甲、乙分别表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细针治疗(填“引起”或“未引起”)动作电位,判断依据是

    (4)、研究表明:针刺后,脑脊液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引发镇痛效果,请设计一组实验来验证镇痛效果是针刺后脑脊液中产生的物质导致的。实验中镇痛效果的检测方法不做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只健康大鼠,各种操作器械。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 16、为降低某草原田鼠的影响,生态学家通过引入其天敌狐狸来进行防治。引入狐狸前后田鼠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用λ表示,λ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3年,λ>1且保持不变,田鼠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3~6年,λ持续下降,田鼠种内竞争激烈,数量持续下降 C、第15年的λ和第21年的相同,但田鼠的种群数量不相等 D、15~18年,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 17、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生长素类调节剂2,4-D溶液对大蒜瓣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因不慎弄丢甲、乙、丙、丁各组对应的浓度数据,在表中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2,4-D溶液的浓度/(mgL1

    一定时间后各组生根数量的平均数/根

    6

    10

    4

    2

    A、2,4-D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B、若甲为对照组,①为0,则可说明高浓度2,4-D溶液会抑制大蒜瓣生根 C、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大蒜瓣,不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探究2,4-D溶液促进大蒜瓣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可不设置对照组
  • 18、黑颈长尾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栖息于森林中的大型鸟类。科研人员发现在某森林中黑颈长尾雉长期维持在60只左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太明显,容易使被标记个体被天敌捕捉,则统计结果会偏大 B、根据调查的黑颈长尾雉的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数可确定其年龄结构类型 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黑颈长尾雉的栖息环境,可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D、若气候适宜,且一定时间内,黑颈长尾雉的出生率增加,则其数量一定快速上升
  • 19、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靶细胞是猪的巨噬细胞等,ASFV是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猪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有机物,④~⑩代表某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④⑤⑦⑧⑨⑩ B、细胞④是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需要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ASFV初次入侵猪体内时,细胞⑦对其具有记忆,会快速作出应答 D、ASFV再次入侵猪体内时,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中的物质②来自细胞⑥
  • 2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酵母菌的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B、实验时要先盖盖玻片再加酵母菌培养液 C、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后应稍待片刻再用显微镜计数 D、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全部都要计算在内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