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比利时蓝白花牛有出色的肉用性能,但繁育较为困难。某育种团队提出简要繁育思路(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需要给供体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 B、②过程所用的精液必须进行体外获能处理 C、③过程前需对安格斯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胚胎移入安格斯牛体内一般不会发生排异
-
2、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研究表明,ASD儿童体内多巴胺受体的抗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且脑部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增高,推测ASD的发病可能是由于抗体攻击受体蛋白造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SD属于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B、相较于正常儿童,ASD患者体内多巴胺含量较少 C、神经胶质细胞是一种数量比神经元多的起辅助作用的细胞 D、多巴胺受体的抗体可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
3、表型可塑性是指生物为响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产生不同表型,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适应现象。下面不属于表型可塑性的是( )A、生长在低海拔的泡沙参叶片气孔较大,生长在高海拔的气孔较小 B、某地既生活有黑白相间的猪,但也生活有纯白色和纯黑色的猪 C、春天出生的尺蠖形状像花序,而夏天出生的尺蠖形状像树枝 D、美丽鹿角珊瑚长在深水区会高而细长,而长在浅水区则矮而粗壮
-
4、当活鱼宰杀后,鱼肉中的ATP会逐步降解并转化为肌苷酸(IMP),IMP在酸性磷酸酶(ACP)等酶作用下降解为次黄嘌呤和核糖。IMP具有鲜味特性而次黄嘌呤和核糖无鲜味。图为探究鱼肉鲜味下降原因的部分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CP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IMP的生成量表示 B、不同鱼ACP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鱼体内pH不同 C、60℃下有利于草鱼保持鲜味的原因是IMP易被分解 D、对宰杀后保持鲜味的温度条件要求最低的是鳝鱼
-
5、卡那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与细菌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由于缺乏有效管控,土壤中卡那霉素残留量逐步增大,造成环境污染。科研工作者尝试筛选卡那霉素降解菌,以期解决此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富含卡那霉素的土壤中相对容易分离出目标菌种 B、以卡那霉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仍需要灭菌 C、筛选目的菌种的过程会诱导相关细菌产生抗性变异 D、实际应用前需对筛选出的目标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
-
6、某冰川上,多种苔藓包裹着小石头形成苔藓球,其内部平均温度略高于周边大气,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球体内的苔藓残骸中生活着一些小动物,苔藓球在冰面上缓慢滚动,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推测苔藓球内部的动物与苔藓之间主要存在着寄生关系 B、生物的细胞呼吸对苔藓球体内部温度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C、苔藓球的滚动有利于表面不同位置的苔藓进行光合作用 D、此冰川上每个苔藓球均可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
7、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主要以植物的嫩叶、果实以及昆虫为食。研究人员通过探究不同季节的环境因素变化对红腹角雉在不同区域的占域率(目标物种占据或利用的调查区域的比例)的影响,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腹角雉在某区域的占域率增高有利于其种群繁衍 B、调查红腹角雉的种群密度及占域率的最适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C、环境因素使群落在不同季节物种组成发生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D、植物的嫩叶、果实以及昆虫的数量属于红腹角雉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
8、跳跃基因是基因组中可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或不同染色体之间转移的DNA片段。人类基因组中的跳跃基因的转移及相关表达产物可能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跳跃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B、跳跃基因的转移过程引发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跳跃基因可能造成基因组不稳定,降低遗传多样性,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D、通过DNA甲基化等方式抑制跳跃基因过度表达,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
9、研究发现原核生物中存在对抗噬菌体的防御蛋白——Avs蛋白家族。Avs蛋白识别噬菌体的标志性病毒蛋白,进而组装成Avs蛋白四聚体。四聚体被激活后可将细菌双链DNA切割成多个片段,从而诱导细菌死亡,阻止噬菌体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vs蛋白识别噬菌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被激活后的Avs蛋白四聚体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Avs蛋白四聚体通过切割噬菌体的DNA导致细菌死亡 D、推测活化的Avs蛋白四聚体可有效阻止流感病毒传播
-
10、引起水华的蓝细菌等生物飘逸到空气中以液体颗粒形式传播,研究人员将此现象定义为“空气富营养化”。下列叙述中,不会加剧“空气富营养化”的是( )A、含氮的气体污染物增加 B、发生水华的水体面积增加 C、区域性夜间灯光面积增加 D、区域性绿化面积增加
-
11、科研人员将水稻耐盐碱基因OsMYB56(结构如图1所示)导入不耐盐碱水稻品种吉粳88中,培育出了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该过程所用载体Ti质粒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CaMV35S为启动子,bar为抗除草剂基因,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BclI(T↓GATCA)、BamHI(G↓GATCC)、SmaI(CCC↓GGG)。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克隆水稻耐盐碱基因OsMYB56,应选用的引物组合是(填以下引物序号:①5'-CTTGGATGAT-3'②5'-TAAGTTGTCT-3'③5'-TAGTAGGTTC-3'④5'-TCTGTTGAAT-3'⑤5'-ATTCAACAGA-3'⑥5'-ATCATCCAAG-3')。为了使扩增后的目的基因能和Ti质粒进行正确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需要在引物(填上述引物序号)5'端加上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另一引物5'端可以不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原因是。(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完成转化实验。为筛选出成功导入重组DNA分子的农杆菌,采用法将农杆菌接种到含(填抗生素名称)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a的结果(黑点表示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图a的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平移按到含(填抗生素名称)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b的结果(空圈表示与a对照无菌落的位置)。其中菌落(填数字)表示含重组DNA分子的农杆菌。(3)、将导入重组DNA分子的农杆菌与水稻愈伤组织混合培养,利用T-DNA将耐盐碱基因OsMYB56。与叶肉细胞等组织细胞相比,选择愈伤组织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及原因是(写出2个优点及对应原因)。(4)、检测到培育成的转基因植株 , 可以作为判断转基因成功的直接证据。
-
12、油菜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某种油菜种子颜色由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现用甲、乙、丙三个品系(甲为黑色种子,乙丙为黄色种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编号
亲代
F1表型
F2表型及株数
Ⅰ
甲×乙
黑色种子
黑色种子(362株)、黄色种子(121株)
Ⅱ
乙×丙
黄色种子
黑色种子(91株)、黄色种子(392株)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甲、丙的基因型分别为、。(2)、实验Ⅱ的F2结黄色种子的植株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为探究油菜种子颜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取甲、乙、丙细胞中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设计特定引物,PCR扩增A/a基因,产物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R基因通过抑制A基因的从而抑制其表达。与A基因相比,a基因由于(填“插入”或“缺失”)部分碱基,导致其控制合成的酶无活性。该现象表明基因可以通过的方式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科研人员以纯合的抗线虫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萝卜和某种不抗线虫病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注: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2n=38表示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38且染色体形态两两相同,n=28表示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8且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
①F1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 用处理其幼苗,可形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
②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用方框中字母表示)。BC1在产生配子时,R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任意一极。BC1与油菜杂交得到的BC2中,不考虑染色体畸变,抗线虫病植株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范围是。
③某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BC2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一株染色体数为38的抗线虫病植株,原因可能是亲代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某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I.减数分裂过程中丢失1条来源于油菜的染色体;Ⅱ.。
-
13、短期情绪压力下,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生理反应。长期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失眠、免疫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引发抑郁症。回答下列问题:(1)、短期情绪压力下,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兴奋,释放某种递质使心跳加速、支气管舒张,并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与上述递质一样也可使心跳加速、支气管舒张,据此推测。(2)、长期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部分机制如下图所示。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及调节。糖皮质激素长期分泌增多,会抑制辅助性T细胞 , 使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3)、某科研团队探究百合多糖(LLP)与黄芪多糖(APS)的抗抑郁作用,进行如下实验。①取50只生理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取其中(填数量)组接受慢性温和刺激诱导成抑郁小鼠模型。
②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 , 其他组每日灌胃等量药物。结果如下表。
组别
行为学指标观察结果
内分泌指标检测结果
运动范围占比(%)
悬尾实验后不动时间(s)
糖水偏爱率(%)
CORT(μg.L-1)
5-HT(ng-L-1)
空白组
27.65
56.96
79.44
12.00
49.65
模型组
7.75
87.14
43.44
29.15
25.70
LLP组
12.96
77.08
50.89
18.30
36.10
APS组
17.63
77.78
56.44
19.74
32.07
LLP+APS组
26.21
63.51
63.11
16.87
41.95
注:CORT为皮质酮激素,5-HT为一种单胺类递质。
③据上表可知,判断抑郁小鼠模型建模成功的依据有CORT含量升高、5-HT含量减少以及。推测5-HT是一种(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
④根据本实验的目的及上表所测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有:(写出2点)。
-
14、马尾松是我国主要的产脂树种。科研人员研究了干旱、遮荫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马尾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处理
总叶绿素(mg/g)
叶绿素a/b
气孔导(mmol.m-2.s-1)
胞间CO2浓度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水分利用效率(μmol/mmol)
对照
1.02
2.87
0.36.
307.79
14.82
3.75
干旱
1.10
2.97
0.09
212.09
9.26
6.29
遮荫
1.62
2.57
0.18
30743
8.56
3.63
干旱、遮荫
1.51
2.59
0.05
213.77
5.25
6.03
注:叶绿素a/b表示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比。水分利用效率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比值。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知干旱使马尾松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干旱可增高水分利用效率,原因是气孔导度下降使显著下降。推测干旱条件下马尾松针叶中(激素)含量增加。(2)、遮荫条件下,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减少,使CO2的速率与从外界进入胞间的速率保持相对平衡。此时气孔导度(填“是”、“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可通过改变叶绿素的 , 增强对光能的吸收、利用能力,从而适应弱光环境。(3)、干旱和遮荫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以下几种假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高光照和过度遮荫会加重干旱的影响;“促进理论”认为遮荫可以改善干旱影响下的微环境,从而缓解植物受干旱的影响;“独立影响理论”认为二者的交互作用不存在影响,相互独立。实验结果表明干旱和遮荫交互作用对马尾松的影响符合理论。其原因一方面是干旱可(填“增强”或“减弱”)遮荫条件下叶绿素的合成能力,另一方面遮荫(填“增大”或“减小”)干旱条件下的气孔导度。(4)、马尾松幼苗受光照和水分影响下的可塑性变化如下图所示(可塑性指数PI计算公式:PI=(Pmax-Pmin)/Pmax , 其中Pmax为各参数在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平均值,Pmin为各参数在所有处理中的最小平均值)。PI平均值越大,可塑性能力越强。由图可知,受光照和水分影响下的可塑性能力基本相等的指标有。 -
15、横断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植被类群,从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一直到高山寒温带的植物都可以见到。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一海拔区域内温带森林群落中鸟类分层情况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分层
鸟种
活动情况
树冠层
一种雀鸟
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
下木层
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等
营巢
草本层
血雉、白尾梢虹雉等
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
(1)、温带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的植物配置在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2)、不同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栖息场所有关。同一层次的鸟类会发生以缓解竞争。为了解血雉、白尾梢虹雉是否发生上述现象,除表格中内容外,还可对两种鸟的(写2个调查指标)进行调查。(3)、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植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比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低,原因是净初级生产量中大部分。热带森林与寒带森林相比,后者土壤中有机碳储量高,对此现象可提出合理假设进行解释:假设1.热带森林中分解者分解能力强;假设2.。(4)、一段时期横断山区刀耕火种、垦荒造田十分盛行,给当地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
16、双脱氧测序法(Sangtr法)是第一代DNA测序方法。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种dNTP和少量的1种ddNTP进行PCR,再把PCR产物变性,利用电泳进行分离,根据结果确定特定碱基的位置。通过该方法测定并比较某疾病患者与对照个体DNA模板链的一段碱基序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dNTP是PCR的四种原料;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有ddATP、ddCTP、ddGTP、ddTTP四种;在DNA聚合酶作用下,ddNTP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以加入ddATP的体系为例:若配对的为ddATP,延伸终止;若配对的为dATP,继续延伸
A、5'-TAGTGCCCATC-3'为对照个体的一段序列 B、PCR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C、上述PCR反应体系中模板链需要足够多 D、患者该段序列中某位点的碱基C突变为T -
17、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乙脑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分泌穿孔素使之裂解 B、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前,某些B细胞表面已含有相应的抗体 C、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人体可产生多种抗体对抗乙脑病毒 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
-
18、用15N标记雄果蝇(2N=8)的精原细胞甲的所有染色体DNA,将甲放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其中一个子细胞乙在该培养基中继续分裂产生了一个XY的异常精子丙。若无其他变异发生,则下列错误的是( )A、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被标记的染色单体等于8条 B、在产生丙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被15N标记的核DNA分子至少有4个 C、乙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染色体数分别为5、5、3、3 D、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是产生异常精子丙的原因
-
19、大豆子叶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A表现为深绿色,Aa表现为浅绿色,aa表现为黄化,且此基因型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当B基因存在时,A基因能正常表达;当b基因纯合时,A基因不能表达。子叶深绿和子叶浅绿的两亲本杂交,F1中出现黄化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用测交方法探究深绿色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C、F1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化=3:3:2 D、F1中深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黄化苗占1/9
-
20、图1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某一时刻不同位置的电位分布。图2表示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当给神经纤维施加河豚毒素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①③对应图2的ac B、图2中b点Na+形成跨膜电流最大,动作电位达到峰值 C、图2中ac段内向电流的形成需要消耗ATP D、河豚毒素可阻断Na+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