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器官,a、b、c表示相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垂体,其分泌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其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 C、乙表示下丘脑,细胞上含有激素a和激素c的受体 D、当激素c的水平降低时,激素a、b的水平也会降低
  • 2、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可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生长素被氧化为3-亚甲基代吲哚,后者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为验证该原因,科学家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进行实验。将小麦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麦幼苗的高度,并测量两组小麦中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植物的尖端可以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向光侧运向背光侧 B、甲组应用适宜强度可见光照射,乙组用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照射 C、生长素主要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 D、实验结果应为甲组比乙组长得高,3-亚甲基代吲哚的含量也比乙组高
  •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后,若只喝水而不及时补充盐,则可造成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即使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是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可能被破坏
  • 4、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在黑暗环境中通过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喜亮怕暗”实验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转变为“喜亮怕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电刺激是非条件刺激,黑暗环境转化为条件刺激 C、抽取的蛋白质可能含起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后不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症
  • 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两类重要的可遗传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D、二者均是生物变异的来源,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6、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可用调整同型号灯泡与装置的距离来控制光强

    ②在探究H2O2酶最适pH的实验中,各实验组处理只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即可

    ③通过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伞帽的形态结构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均使用了模型建构法

    ⑤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可在释放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

    ⑥进行酵母菌计数时,若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更换高倍物镜

    ⑦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开展预实验,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A、①④⑥ B、①④⑦ C、①③⑤ D、①⑤⑦
  • 7、硝态氮(NO3-)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氮素营养,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利用NO3-转化为NO2-的关键酶。兴趣小组探究了硝酸还原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催化能力,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添加物的顺序为硝酸还原酶→硝态氮→缓冲液 B、pH为7.5时,NR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最高 C、NR在pH=6时活性较低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影响NR活性的因素还包括温度、NO3-量以及酶的量等
  • 8、心肌损伤诱导某种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细胞,随后该巨噬细胞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减小,引起有机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L转运到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C、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减小 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 9、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增多 D、脂肪是由三分子甘油与一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
  • 10、甲胺磷是一种广谱、高效、剧毒的有机磷杀虫剂,曾被长期大量使用,引起水体、土壤污染,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同时危害到人畜健康。利用微生物降解甲胺磷农药是解决使用甲胺磷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获得甲胺磷降解菌:选择的土壤为样品,将获得的样品用稀释后接种于添加了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分离出能分泌甲胺磷降解酶的细菌,甲胺磷被降解后平板上会出现透明圈,应挑取的单菌落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重复划线、分离和纯化。
    (2)、测定甲胺磷降解率:选择三种菌株对甲胺磷进行降解,降解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降解甲胺磷效果最好的菌株是

    (3)、构建降解甲胺磷工程菌:将提取和分离得到的甲胺磷降解酶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根据得到的氨基酸序列推出 , 然后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技术扩增出甲胺磷降解酶基因,再利用特定的质粒和酶构建 , 转入酵母菌受体菌株,从而获得高表达的降解甲胺磷工程菌。
  • 11、某湖泊曾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面漂浮着大量浮游藻类。管理部门通过控源、清淤、换水以及引种沉水植物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水体生态恢复。引种的3种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①金鱼藻、②黑藻、③苦草,答题时植物名称可用对应序号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及水质净化能力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湖水富营养化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低,湖底光照不足。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的有机物,最终衰退和消亡。
    (2)、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 , 其原因是
    (3)、为了达到湖水净化的目的,选择引种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的理由是 , 三者配合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
    (4)、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浓缩CO2形成高浓度C4后,再分解成CO2传递给C5)使其在CO2受限的水体中仍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植物群落中竞争力较强。根据图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

    对照组:          实验组:黑藻

    实验条件

    控制光照强度为μmol·m-2·s-1

    营养及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时间相同

    控制条件

    测量指标

    (5)、目前在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此外,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12、植物激素茉莉酸(JA)可通过诱导防御蛋白的表达来抑制昆虫的生长。昆虫取食植物时JA迅速积累,进而激活植物防御反应,同时乙烯含量也快速增加,为探究乙烯在JA合成中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
    (1)、茉莉酸(JA)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茉莉酸(JA)的原因是
    (2)、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昆虫取食后的乙烯不敏感突变体中JA积累量减少JA合成基因表达下调,说明乙烯JA的合成。
    (3)、ERF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乙烯可促进该蛋白表达。研究者推测在JA合成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ERF的结合序列,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如下图。

    【注】依据JA合成基因启动子序列制备双链DNA做探针。

    由于第1、3、4组的阻滞带出现情况依次为(选填“有”或“无”),从而证实上述推测。

    (4)、昆虫取食还激活了脱落酸信号通路,进而促进重要防御性蛋白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多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调控植物的防御反应。
  • 13、“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是PANX1基因突变引起的PANXl通道的异常激活,加速了卵子内部ATP的释放,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某女子婚后多年不孕,经检测为该病患者,如下图是该女子(4号)的家庭遗传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6号含有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PANX1基因通过控制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题图分析,“卵子死亡”病的遗传方式是(选填“常”“X”或“Y”)染色体上的(选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3)、“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表型正常的父亲,原因是
    (4)、若A/a为PANX1基因,6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5)、科学家在研究初期,构建了PANX1基因突变的鼠模型,试图重现“卵子死亡”,但鼠模型却可以正常怀孕,推测突变后的PANX1基因在人卵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选填“高于”或“低于”)鼠卵。
  • 14、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能够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奥加伊妥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抗体一药物偶联物,由识别肿瘤细胞表面CD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具有细胞毒性的卡奇霉素结合组成;卡妥索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其制备原理与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

    (1)、单克隆抗体制备涉及关键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 , 杂交瘤细胞具有特点。
    (2)、奥加伊妥珠单抗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单克隆抗体主要发挥的作用。
    (3)、制备卡妥索单抗时,杂交瘤细胞A和B融合后,可向培养液添加(物质)用于筛选产生卡妥索单抗的杂交瘤细胞AB。
    (4)、科研人员推测奥加伊妥珠单抗和卡妥索单抗联合给药对恶性肿瘤的抑制效果更好。为验证这一推测,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将培养好的癌细胞悬液对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进行皮下接种,接种后2周可观察各裸鼠背部长出肿块,证明实验接种成功,将上述处理的裸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和奥加伊妥珠单抗+卡妥索单抗组(联合给药组)。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后每两日测量并记录1次肿瘤体积。请完善上述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答两点)
  • 15、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A、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 B、甲一定为杂合子,乙一定为纯合子 C、F2所有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13 D、若F1随机传粉,子代雄性不育株占7/64
  • 16、现将XplA和XplB两种能降解弹药使用后残留的危险污染物的基因转入实弹射击场的柳枝稷草中。若要通过PCR检测所获转基因柳枝稷草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的XplA和XplB基因,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

    A、引物1+引物3 B、引物1+引物2 C、引物2+引物3 D、引物3+引物4
  • 17、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老年人Hcrt神经元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突触的结构决定 C、老年人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K+外流减少有关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 18、16世纪因人类喜欢海狸的皮毛和肉,将其捕杀使其几乎灭绝。但海狸被人类视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筑坝的生活习性使其热衷于改变栖息地的自然环境,并创造由水坝和池塘组成的动态湿地系统。近年来,英国某些庄园投放拥有多名成员的海狸家庭,希望它们能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投放海狸到庄园需要考虑其生态位问题 B、人类的过度猎杀是海狸几乎灭绝的主要原因 C、投放海狸到庄园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投放海狸到庄园后其种群数量将呈现“S”形增长
  • 19、近年来,吉林省图们江下游的某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和自然湿地物种数目,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弃耕年限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湿地植物占比

    <5

    23

    38

    72%

    5~15

    15

    33

    83%

    >15

    15

    26

    56%

    自然湿地

    11

    24

    83%

    【注】表中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的数据为物种数目。

    A、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废弃稻田演替的结果是形成森林 C、废弃稻田演替过程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需进行适当的人为干扰促进废弃稻田向自然湿地的演替
  • 20、为探究青霉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含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放置在接种了细菌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下图是培养三代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区应放置不含青霉素的无菌滤纸片 B、抑菌圈区域越大细菌的耐药性越差 C、若用链霉素做实验可得到与图示完全相同的结果 D、应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实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