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M集团建设某高速公路时,高架桥的附属排水设计处于未完工状态。M集团使用融雪剂化雪,雪水从桥上流到桥下的H村,使H村的水泥路面被腐蚀,呈现不同程度的破损。H村村委会诉请法院判决M集团赔偿其各项经济损失。M集团认为自己的排放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M集团行为与H村路面破损有因果关系,无论其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②M集团使用融雪剂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存在过错就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③H村需要提供M公司使用融雪剂致其道路损坏的证据,否则承担证据不足的后果

    ④M集团若认为H村的路面损坏与其融雪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需承担举证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蒋某某雇佣蔡某等5人在郑州市某小区建设工程中从事钢筋工岗位。工程结束后,蔡某等5人多次催讨工钱,蒋某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拖延超过一年后蒋某某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无奈,蔡某等5人一纸诉状将蒋某某诉至人民法院。 从该案来看(   )

    ①如果存在工资欠条,蔡某等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该案件在仲裁后就不可以再起诉了,体现“一裁终局”原则

    ③工资拖欠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不会受理蔡某等人的起诉

    ④蔡某等人始终在催要工资,该案件并没有超过法定诉讼时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春节期间,为了出行方便,小李向小张借用小汽车,由于小李保管不当,小汽车被小严偷走,小严为了销赃,又把小汽车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了不知情的小曹。后小李报警,警察找到了小曹,需要把小汽车作为赃物扣押,小曹不同意。该案例中(    )

    ①小曹属于善意第三人,已获得该车的所有权

    ②小曹若对汽车进行动产登记,警察就无权扣押

    ③汽车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小张

    ④小李在使用汽车期间获得该汽车的占有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2年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展示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年的成就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道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将建立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湿地资源调查评价、面积总量管控、分级管理、生态修复等重要配套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党和政府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湿地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中国特色的湿地保护道路的经验

  • 5、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为天津的阔步新征程领航掌舵,是指引天津未来发展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亲临天津视察调研、出席活动,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四个善做善成”(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坚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坚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天津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首先走访了去年曾遭受洪涝灾害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关心乡亲们的安危冷暖,并实地了解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发展的指示必将引领天津走出一条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新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关知识,说明天津市委应如何带领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

  • 6、

    ○法律不是冰冷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

    √一次周到的服务可能消除起诉人的懵懂徘徊

    √一次细致的调查能够厘清纷繁复杂的矛盾

    √一次文明的执行可化解激烈抗争的尴尬

    √一次耐心的调解可使双方打开纠缠多年的心结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到司法机关(   )

    A、坚持以为法律根据、以事实为准绳 B、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善意、展现司法担当、促进社会和谐 C、依法独立行使审理权,裁判结果合理合法 D、以司法救助制度来实现权利救济、传递司法温暖
  • 7、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对该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依宪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

    ②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

    ③推进民主立法,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④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应在法治轨道上制定规范性文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人民网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位列十大热词之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关心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建设卓有成效。刚刚过去的2023年,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完成51件重点新兴领域立法,彰显了法治为民的价值导向,提升了人民的法治获得感。这体现出(   )

    ①凝聚立法共识以回应人民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②应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

    ③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④通过完善司法体系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9、普法文化街、“一街一室一园”普法文化圈··在西长安街两侧,法治漫画和以案释法的法律小故事文化墙随处可见。这种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居民阐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人们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思维。开展全民普法有利于(   )

    ①增强法治观念,建设法治社会

    ②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消除社会矛盾

    ④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打开手机,搜索“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根据“一步一导引”页面提示提交材料,等待查看审核结果。如今,当事人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几分钟就可以在线完成二审网上立案申请。开展二审网上立案(   )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切实提升群众立案满意度

    ②简化审判程序,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

    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革新治理流程,促进严格执法

    ④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以减轻时间和经济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2023年立法法的修改适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坚持立法和改革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内在统一,明确规定了立法应当适应社会主义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这表明科学立法需要(   )

    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②充分发扬民主,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③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④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1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当日,山东省某校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宪法晨读”、“国旗下演讲”和“宪法学习班会”等活动。这有利于青少年:(   )

    ①主动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权威      ②实施宪法监督,坚定法治信仰

    ③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④提升宪法价值,筑牢宪法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一次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命题,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落实上述要求,需要(   )

    ①审判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监督—

    ②国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③切实规范和加强对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监督

    ④以发扬民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立良善之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人们对法治的呼唤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有(   )

    ①法律有阶级性,发挥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③政府作为立法机关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法治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15、“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强化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推进良法之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遵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全国两会是一扇民意的窗口,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2024年“两会热词”中,“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呼声不减。代表委员们通过两会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各国家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具体、更实在的政策与行动,让人民有更多期待,让民生“实景图”更加色彩斑斓。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

    ②证明人民群众是严格执法的决定力量

    ③体现了人大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引领者

    ④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重庆市江津区某街道依托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优势,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津新小哥”队伍,让他们兼任社区“网格员”,即时反馈公共环境、秩序、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举措意在(   )

    ①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多元共治

    ②推进民主选举,增强新就业群体社会归属感

    ③结合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

    ④赋予新就业群体监督权,切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某社区打算安装健身器材,可是在安装的种类和地点等问题上,意见不一。社区党支部在走访居民后,召集居民代表、居委会负责人、物业公司代表进行协商,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并就相关事项作出决定,并征得居民同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得到居民好评。由此可见(   )

    ①居民积极参与民主协商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②全过程民主不仅有完善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③在基层治理中实行协商民主有利于保障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利于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山东省深入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通过人员交流、项目合作、帮扶协作等方式不断加深边疆与内地的沟通往来。近年来,全省13市共135家企业参与“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共投资144个项目、616亿元。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有利于(   )

    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推动边疆地区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社会稳定

    ③民族地区依法行使自治权,为实现共同富裕凝心聚力

    ④提升边疆地区资源转化能力,推动各民族平等的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0、广东省各民主党派主动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为开创广东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表明各民主党派(   )

    ①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

    ③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展现参政党政治担当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287 288 289 290 2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