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1.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同步练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同步练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步练习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2 实现人生的价值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1 寻觅社会的真谛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4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6 求索真理的历程
-
1、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 )
①脚踏实地,在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立足“未变" ,顺应“已变"。这需要( )
①着力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把改革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
③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表明( )
①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的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③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④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更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标准要求,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乌海实践”。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深入实施“一网通办”“全市通办”改革行动,全力打造市民诉求回应解决的最强“总客服”,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乌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打造“枫桥经验”安民“金字招牌”……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乌海市是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法治新动力。坚持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加强立法指导和备案审查工作,2002年以来共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222件,其中20多部法规开创全国第一。“一张清单” 管好执法事项,“一支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一个平台” 推动提质增效,“一次检查”创新执法模式,实现了规范执法显公信,柔性执法显温暖,数智执法显效能。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政法一体化办案、共享法庭等引领数字司法新潮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浙江干在实处,努力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之治”。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法治浙江建设是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2)、推动法治浙江建设还需要靠文化力量来驱动,要靠法治文化来培育全民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方式,请你为厚植法治浙江建设的文化根基提三条建议。 -
7、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的之责,突出体现了重点事项流域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治理、统一调度,实现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条线”全畅通。上述规定( )
①能够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用良法促善治
②旨在推动政府转职能提效能,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③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④有利于规范政府治理,提升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为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下足了绣花功夫,深入走访了解居民诉求,创新制作“施工图”,形成“一人(户)一档一策”精细化管理模式:问题被制作成标签“上墙”,解决了才“下墙”;解决不了的,也有制度化渠道向上反映。实践表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就能产生真招、实招、管用的招。这表明( )
①政府机关能动履职,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践行为民宗旨,解决群众难题
③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社区连接群众和政府的桥梁作用
④完善治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互明市沙溪乡设立了侨益司法保护中心,同步启用“互联网+”“跨境立案+代理见证”诉讼服务、异步庭审等涉侨司法服务,探索出“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连续多年没有涉侨矛盾纠纷外溢。实现“解侨忧、安侨心”。沙溪乡的做法( )
①探索矛盾化解新方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②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③激发多元主体热情,保障共同行使社会管理职能
④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提升辖区管理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
①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
②坚持人民至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③提高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更好地维护宪法的尊严
④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1、某村严格落实三官一律架构、培养建立法律明白人队伍,依托网格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法律讲座,学习交流、提升村民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打通基层群众法律服务“最后一米”。该村涵养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同时以人居环境提升为依托,广泛动员志愿者参与村庄河道整治。该村( )
①创新了基层自治组织,提升治理实效
②融合了德治与法治,能促进基层稳定
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群众利益
④完善了基层自治制度,调动群众自治热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某地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定期在村民院里召开“院落恳谈会”,宣讲回乡创业政策、倾听村民诉求、解决问题,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村民们返乡创业的浪潮蔚然成风,2023年实现了村集体收入达113.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8万余元。召开“院落恳谈会”( )
①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②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
③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基层治理的体现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人民政协要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重视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作用
②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
③民主党派享有参政权,能够参加国家政权
④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被誉为立法的“直通车”、民意的“连心桥”。2023年,河北省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征集到干部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120余条,吸纳率达60%,真正把“民言民语”转变为“法言法语”,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这样老百姓才能看得懂、用得上、能落地。河北省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 )
①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以议案的形式提交至承办职能部门办理
②反映了人民对良法的需求,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力
③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畅通了人民参与立法的渠道
④推动了制度完善和法治进步,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近年来,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为扎实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某地选派4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参与指导“两新”群体党建工作。成立“卓见”宣讲队,由企业家牵头,为“两新”群体讲政治理论、谈企业发展,以企业家优秀品质影响“两新”群体干事热情。该地做法表明( )
①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全面,着重提升“两新”群体政治思想水平
②创新党建工作思路,确立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
③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④夯实“两新”党建基础,增强党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在基层法院工作24年来,鲍卫忠曾为了5000元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先后6次、累计行程400多公里到现场调解;为了1900元案款多次奔走在几十公里的山路上,三年磨掉650件“钉子案”;面对看病急需用钱的执行申请人,他自掏腰包,悄悄垫付了8840元执行款……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 )
①秉持克己奉公,一心为民造福 ②不断解放思想,力求与时俱进
③践行初心使命,发挥模范作用 ④深入基层一线,坚持执政为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7、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讲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将无法实现,新中国的诞生也将无从谈起。”据此可感悟到(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与奋斗,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国有8500多万各类残疾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加上有无障碍需求的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广泛而迫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提出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6月28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受全国人大委托,中国残联征求了5万余名基层残疾人、老年人代表的意见建议。通过拓宽意见征询、体验试用、监督管理等渠道,让残疾人、老年人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国家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小切口”立法展现出“大价值”。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有277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县乡两级代表有262万多名。人大代表熟悉基层和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各地“有事好商量”机制的建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再到民情“直通车”、民主议政会,一项项凝聚社情民意“最大公约数”的基层治理创新中,都能看到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发挥作用的身影。
目前,全国各地设立了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了乡镇和街道的“全覆盖”,为代表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搭建了平台。重庆开展“两联一述”活动,加强代表家站建设,创建“一接二访三议”制度,人大代表依托家站接待、走访群众100多万人次;广东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12.4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推进解决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人大代表发挥作用要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在依法履职、推动问题解决中,践行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体系中是怎样践行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
20、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不断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原因。材料二 近年来,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中国孕育发生。在崭新的赛道上,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Z市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群发展的“强引擎”,加快布局量子信息、航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五大先导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Z市是如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