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天眼”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可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2、人大和政府相互监督、各司其职,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 3、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 4、“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的回信;

    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的同学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入学一年来,你们通过课堂学习和支教实践,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坚定了到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念,我感到很欣慰。值此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教师节即将来临,祝全国广大教师节日快乐!

    习近平

    2022年9月7日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内容,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青春飞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复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不少于150字。

  • 6、材料一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材料二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杭州亚运会,三届亚运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心路历程和国家发展迭代升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奋斗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坚定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三届亚运会也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互动进程,既传承了亚洲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又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让开放的中国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包容的姿态融入亚洲,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阐述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绘就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的?
  • 7、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同时,由于封建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统治集团一方面俯首听命于列强,另一方面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探索。一时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时期创立的。大革命失败后,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领导红军作战和根据地建设实践中,他先后写成《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理论上更具体地和更完满地给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结合材料一,请指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简述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解。
  • 8、为了进一步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维护生态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林权制度改革表明(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B、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 C、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准就是看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D、只有“比较别人的路”,才能“远眺前行的路”
  • 9、曾长期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奉为圭臬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缠身、矛盾不断,欧美国家更是乱象频发。与“西方之乱”不同,中国制度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危急时刻都展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创造了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奇迹。由此可见( )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②制度竞争是国家之间唯一的竞争

    ③坚持制度不变才能杜绝矛盾出现

    ④坚定制度自信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果的是( )
    A、党的“七大”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通过“一化三改”,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C、完成“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D、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人民谋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救亡斗争从此开启的一帆风顺的全新进程
  • 12、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因为( )

    ①劳动者享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自身劳力

    ②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掠夺使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

    ④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以下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 )

    ①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④“全人类共同价值、生命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面对“三个之变”,中国共产党必须( )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让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科学理论应当回答时代之问。以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其回答的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以往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下列措施有助于缓和这一矛盾的是( )

    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②人大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

    ③杭州承办第19届亚运会

    ④中美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在长期艰辛探索、寻求正确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是基于(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现成的方法

    ③“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两个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让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期间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依次是( )
    A、土地革命战争—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B、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C、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D、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 20、李大钊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这反映的信息是( )

    ①十月革命成功,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了借鉴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③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④中国出现了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