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1.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同步练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同步练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步练习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2 实现人生的价值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1 寻觅社会的真谛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4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6 求索真理的历程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下列选项与这一表述契合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并征求意见
②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
③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时,通过走访与基层群众进行交流
④杭州市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于2023年1月在北京举行。全会公报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部署,并要求高度重视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年轻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扣好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不断强化政治领导,着力提高年轻干部拒腐防变免疫力
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根治了腐败低龄化问题
③重视并加强自身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④注重年轻干部多维度能力的培养锻炼,激励其担当作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2022年12月中旬开始,S市对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等实施“两节”救助,发放救助金,并号召民政部门、社会组织自主有序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由此可知,S市( )
①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③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④筑牢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下表显示了2022年我国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方式情况。
一般贸易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进料加工贸易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绝对数(万亿元)
15.25
11.56
0.55
0.60
4.84
2.46
增长率(%)
15.4
6.7
7.3
0.9
0.4
-4.2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我国制造业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②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发展
③中国制造正迈向中国创造,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④出口比进口更有利于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提出,化肥行业协会要及时发布真实客观的化肥市场形势和价格信息,针对化肥市场虚假信息、错误观点和言论及时发声纠正,营造良好市场舆论氛围;加强国际和国内化肥价格监测,相关变动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发布该通知( )
①旨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这一固有缺陷
③实现了化肥从市场形成价格到政府定价的转变
④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金句解读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具有特殊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时代的产物,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系列理论创新
②深刻把握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③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④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式减贫也为解决世界贫困问题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反映出中国梦( )
①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其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②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③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是奉献世界的梦
④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每个中华儿女的不同愿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认识,某班级团支部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主题团会,四位小组长分别从伟大觉醒、伟大创造、伟大革命、伟大飞跃四个角度,围绕主题进行发言。以下发言要点正确的有( )
①伟大觉醒——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前提的全方位的自觉
②伟大创造——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伟大革命——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群众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
-
10、法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衍生的社会规范。( )
-
11、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
-
12、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一定会减少。( )
-
13、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
-
14、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材料二 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是奴隶制瓦解的时间,也是封建制形成的时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公元前475年的战国,一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从此,我国开启了新的一种剥削制度。
(1)、材料一董仲舒和李绅描述的是什么社会时代的生产关系。(2)、有人认为,材料中所体现出新的一种剥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
15、J区认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光东村“共享稻田”,贯彻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
-
16、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
-
17、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推动边疆地区开发是我国推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念”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折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食物全产业链并不完善,仍面临主粮保供的压力,高层次的粮食安全需求亟待满足。我国食物消费量巨大,但国土资源禀赋有限,农业生产面临较大压力,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有待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数量、结构、质量、营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及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的消费升级,是提出“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树立大食物观的时代价值。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S省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建立全省统一的防返贫监测帮扶政府救助平台,对脱贫不稳定、容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进行精准帮扶,使他们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方面,S省已摸索出不少经验,比如,A市的草坝镇在蓝莓产业发展上实行了“622”模式,即销售收入按农户60%、村集体20%、企业20%比例进行分配,2023年户均创收达10万元;B县创新打造了“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两年来为当地企业提供用工24.3万人次,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C县通过当“红娘”、优服务等举措,近两年已经有超过3.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2023年,S省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8%。
材料二 近年来,Z省人民政协大力推动民生议事堂平台建设,出台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工作规则,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目前,Z省已建立民生议事堂1389个,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在重点村(社区)建设协商驿站11129个。居民和执法部门面对面,合理诉求被吸纳,昔日脏乱差的街巷变得干净整洁;住户和社区干部坐下聊,垃圾清运等痛点堵点问题有了处理专线;群众与法官、政协委员一同议事、解决专业纠纷;将智库专家请到协商现场,为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各具特色的民生议事堂使协商文化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S省多措并举全力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有益经验。(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说民生议事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
20、某校高二学生围绕“践行大食物观”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下列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联言判断
②乙:只有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丙:凡是学生都要有粮食安全意识,李明有粮食安全意识,所以李明是学生——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丁: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迈向追求营养健康新阶段——体现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