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节粮型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我国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粱耐盐碱相关性状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出耐盐碱饲草高粱新品种“木稷1号”和“木稷2号”,将为中重度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种植结构调整和饲草生产供给提供有力的种源支撑。这表明(     )

    ①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发明新的规律

    ②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④实践活动能够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沮漳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流域涵盖襄阳、宜昌、荆州、荆门四地,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节点,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为了守护沮漳河“清水长流”,开展沮漳河流域保护必须坚持以水系为脉络、以流域为整体,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和制度藩篱,协同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这表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     )

    ①立足部分,把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察

    ②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坚持系统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中美建交45年来,两国关系无惧风雨,两国人民品尝了互利合作之果,世界各国享受了和平稳定之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竞争的同时推动两国关系稳下去、好下去、向前走,才是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任的正确抉择。从哲学角度看(     )

    ①“竞争”体现了斗争性,“合作”更加强调同一性

    ②中美之间的“竞争”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中美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中医认为: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启示我们(     )
    A、凡事均要采取折中主义 B、量的进展比质的改变更重要 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D、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 5、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根据经济形势出台政策,说明意识是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稳与进、立与破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稳与进、立与破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属性

    ④稳中求进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体表现为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新质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所形成的生产力,从本质上区别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关于“新质生产力”,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对自身的辩证否定

    ②新质生产力作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新质生产力是新事物,因为它是新出现的、具有新形式和新质态的事物

    ④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的母体中孕育而生,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同时,形成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可见(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④认识事物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延迟退休,指国家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制度。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该决定坚持“小步调整、逐步到位;弹性实施、自愿选择;分类推进、有序衔接;统筹兼顾、协同配套”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制定政策,不搞一刀切。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有(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City不City”这个梗源自网络社交和视频分享平台,用来评价某个地方或场景是否具有现代都市感、时尚潮流或是某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氛围。从每年流行词的变化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体现了(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③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的正确顺序是(     )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 10、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还都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米饭、木耳、面筋、芋头几乎是师徒四人常有的菜品。这说明(     )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②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④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利用原创研发的“风乌”气象大模型对台风路径进行预测,实现了准确预报。对台风的精确预报是基于(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直观反映 B、人类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D、事物在运动过程中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②中国发展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

    ④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作用源于它首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这致使晚年的牛顿科学研究鲜有建树。材料表明(     )

    ①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②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可能失败

    ③牛顿取得的物理学成就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④不能轻视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毛泽东说:“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有唯心主义,都有形而上学,都有毒草。我们公开承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香花和毒草的斗争。”下列观点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的是(     )

    ①揠苗助长—刻舟求剑

    ②天行有常—唇亡齿寒

    ③气生万物—心外无物

    ④盲人摸象—流水不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这表明(     )
    A、人们创立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摆脱迷惑 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是智慧之学 C、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D、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 16、今年暑假,某校学生围绕当前国际局势,开展自主探究,同学们搜集并整理了以下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75周年峰会

    会议时间

    2024年6月28日

    2024年7月9日

    会议成果

    发布《纪念大会北京宣言》

    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凝聚“全球南方”的共识和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发布《华盛顿峰会宣言》

    渲染亚太地区紧张局势,充斥冷战思维和好战言论,涉华内容充满偏见、抹黑和挑衅。

    相关链接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由周恩来总理提出;

    ②万隆会议、联合国大会都明确采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为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①1949年4月,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以构建美欧军事联盟为目标,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上世纪90年代,北约卷入波黑冲突并对科索沃进行未经联合国授权的长达78天的空袭;

    ③进入21世纪,北约在欧洲持续挤压俄罗斯,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

    媒体点评

    “值得悉心珍视”“东方智慧”“和平与和谐”……

    “黯淡”“焦虑”“没什么值得庆祝”……

    两个会议的两种主张、两种指向,分别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相关知识,从“光明的前途”或“黑暗的命运”中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一篇时事述评。

    要求:(1)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路径清晰。

    (2)观点明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左右。

  • 17、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梁思成曾评价,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因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这种秩序之美,首先在于遵循“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传统理念,由坛庙、宫殿和市肆共同形成均衡对称的建筑群,串联起天坛、故宫、鼓楼等文化遗产。秩序之美还在于适应时代变迁。天安门早已成为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公共空间,什刹海一带虽然不再承担大运河的航运功能,但依旧店铺如林、人流如织。如今,新的城市肌理持续向南北延伸,大兴机场与奥林匹克公园遥相呼应,为中轴线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辩证思维的特征角度,说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是如何成就“秩序之美”的。

  • 18、王某与崔某于2016年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签订协议后双方一直没有办理房屋过户手续。2018年崔某意外死亡。崔某未婚未育,其母亲也早于崔某死亡,该房屋最后由其父亲老崔一人继承。王某多次联系老崔,希望办理过户手续,但老崔不愿配合。无奈,王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老崔承担违约责任并配合房屋过户。最终,经过法官的耐心劝解,老崔协助王某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法院是否支持王某的全部诉求?请说明理由。
    (2)、分析崔某去世后房屋所有权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 1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材料一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的优点。但也存在人工收割成本高,收割不当导致留桩不足破坏腋芽,造成再生季减产的困境,种植规模一度萎缩。

    材料二   受农业资源的紧约束,再生稻种植成为Z省近年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探索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胆尝试。该省探索了以下发展新举措:

    ◆“良策”——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再生稻种植的各项补贴和奖励……

    ◆“良技”——推广“回字形”路线机械化、标准化收割,减轻二次碾压;借助院士工作指导站、省数字农业基地等平台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

    ◆“良风”——举办“再生稻高产竞赛”、“再生稻丰收节”……

    目前该省再生稻推广种植面积已达几万亩,今年预计亩产将达到800-1000公斤以上,相比单季稻,每亩增产150公斤左右,相比双季稻,每亩节约成本500元左右。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社会》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该省再生稻实现从规模萎缩到推广扩大的路径。
    (2)、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该省实施再生稻发展新举措的依据。
    (3)、围绕“良策”“良技”为再生稻的发展各另提一条具体建议。
  • 20、《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某校学生围绕“我国立法实践的有效性”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撰写的探究报告:

    以法治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关于《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立法实践的探究报告

    背景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反不正当竞争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关系市场经济的基础水平和质量。《规定》的出台补充和完善了我国关于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立法。

    发现

    ◆立法过程:《规定》出台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规定》有效衔接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实现了法律规范的一致性与融贯性。

    ◆法规内容:《规定》明确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优化了执法办案的程序规定,并设立专家观察员制度,以解决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技术难题。

    ◆立法意义:《规定》旨在通过健全和明确网络竞争行为“红绿灯”规则,为各类经营主体明晰指引、划清底线,保障市场竞争机制在法治轨道上高效有序运行,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语

    通过探究这一主题,我们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补充完成上述探究报告。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