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在众多的建国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这说明( )

    ①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最为强大

    ②其他救国方案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盲目行动

    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表中信息可以推断出( )

    内容

    时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GDP增长率(%)

    8.1

    3.0

    5.2

    内需

    最终消费(%)

    65.4

    32.8

    82.5

    资本形成(投资)(%)

    13.8

    50.1

    28.9

    外需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8

    17.1

    -114

    ①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三驾马车”开足马力协同发力

    ②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下降,外循环经济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须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对外出口上

    ④中国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彰显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不断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近年来,作为一个有1500年油茶栽种历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重庆市酉阳县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模式,在全县38个乡镇168个村种植油茶38.3万余亩,开发36款油茶系列衍生产品,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3.11亿元,联结带动农户5.5万户20余万人,全县48%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于油茶产业。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模式在酉阳油茶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 )
    A、经营模式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公司在该模式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以盈利为目的 C、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担保物权 D、合理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
    (2)、作为酉阳县某乡某村的一位农民,他可以获得的收入有( )

    ①在本村承包土地上种植油茶获得的按劳分配收入

    ②在酉阳县油茶科技公司上班获得的非劳动性收入

    ③在油茶基地经营农家乐(个体)获得的管理要素收入

    ④把承包土地流转给育苗基地获得的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45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鉴往知来、弥足珍贵的深刻启示:( )

    ①坚持改革与开放互不干扰,齐头并进

    ②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

    ③坚持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三阶段表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这一观点( )
    A、具体描述了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的变化 B、指出了人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C、揭示了划分人类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的生产力标准 D、表明人获得解放和自由的程度受制于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 6、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宝贵经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指明前行道路,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现实性、指导性。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任意选择一个“必由之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40字左右。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以守住文化之根为追求,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着。20世纪80年代之前,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保护,缺乏科学手段,缺乏人才和经费。80年代后,樊锦诗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技术和经验,培养年轻专家,提升科学保护水平,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壁画。

    随着敦煌旅游的发展,莫高窟的游客剧增。曾有人认为文物的意义就在于旅游,文物保护会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大景区开发模式是大势所趋”,要将敦煌列入“建设规划”并交由企业管理。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坚持“完整、真实地保护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并把它的价值传给子孙后代”的理念,提出并实施“数字敦煌”工程,以数字化真实保存壁画本真信息,将洞窟、壁画、彩塑等加工成高级智能数字图像,开发数字电影,再现敦煌之美。该工程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游客可以“窟外看窟”,兼顾了保护与旅游,同时还把文物的内在精神和特点告诉年轻人,启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和祖国河山。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如何守住我国传统文化之根。
    (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人们对文物价值的不同看法。
  • 8、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户数结构图(截至2014年9月底)

    注: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 670.37万户,同比增长13。6%;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在三次产业数量分别为11.29万户、45.3万户、208.21万户,同比增速分别为38.4%、35.93%、57.47%。新增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达78.63%;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4亿人,比2013年年底增加2 165.73万人,增长9.91%。

    材料二:“简政放权”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为此,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诊订了12部相关法律;改革工商注册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化登记管理,以优化营商环境。

    材料三:2014年2月l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团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1)、请分析材料一(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请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联系材料三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坚定制度自信的理解。
  • 9、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北京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应旨在( )

    A、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参与 B、合理配置职能,将权限和责任法定化 C、研究超大城市运行规律,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D、防范和应对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10、下表是安徽省某地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一些举措。

    抓好“关键少数”,推进领导干部学习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等法律法规。

    联合综治、民政等部门开展送法进企业宣传活动,加大对劳动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法治教育,针对性提供法律服务。

    制定贴近青少年口味的普法课程,涉及预防校园暴力、防范电信诈骗等多项内容。

    开展上述活动的预期实效是( )

    ①能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②有利于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③有助于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维护公民权益

    ④使学法尊法护法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下列选项中观点与其蕴含的哲理不相符合的是(    )
    A、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B、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实践第一的观点 C、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要坚持不忘本来,固守传统文化

    ③要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要融通不同资源,全面吸收外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旨在( )。
    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B、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C、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D、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 14、2023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交融,使中希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统一

    ②加强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

    ③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让人类文明更好地造福世界

    ④人们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认同不同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2023年3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下面是高三某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在门户网站上搜集到的一些网友留言。

    据此可以判断,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两会凝聚力量 奋斗谱写辉煌 B、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C、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催人奋进 D、思想引领方向 信念激发力量
  • 16、中国有句古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共产党人要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的精神在无数人心中洒下了种子,鼓舞着全国人民,学会涵养,学会奉献,做正直踏实的中国人。由此可见( )

    ①评价个人的价值主要看对社会的贡献

    ②科学研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价值观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④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冬我国降雪频率相对较高,许多地区为了保证交通畅通和生产秩序,纷纷采取了除雪措施,融雪剂作为一种常见的除雪工具被广泛运用。但融雪剂一定程度会产生环境污染和腐蚀基础设施的问题。S建设集团为加快高速公路的工程进度,在高架桥的附属排水设施尚未完工时使用融雪剂化雪,雪水从桥上流到桥下的乙村,使乙村的水泥路面被腐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损。乙村村委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S集团赔偿其各项经济损失。S集团认为自己的融雪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S集团是否构成侵权,并解释理由。分析在本案中,谁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影响力明显提升。

    材料二  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节目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魅力的生动体现、作为央视春晚首个登场的分会场,西安分会场以独特的开场掀起“山河诗长安”的篇章。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开成门,迎宾”、西安永宁门缓缓开启,“诗仙”李白跨越历史长河“穿越”而来除夕之夜,全国观众与李白古今对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古今对吟,将盛唐长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伴随“山河诗长安”篇章步入高潮,流传千余年的“中国古代交响乐”被东仓鼓乐社奏响,与西安交响乐团珠联璧合,展开合奏对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音乐与文字跨越时空的桎梏,通过不朽诗篇和震撼交响,激荡起一座城市中所有人的灵魂共振,中华文脉也在赓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成功赓续传承中华文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  2022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一条条“原汁原味”的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中学生建议设立专门条款,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上海市民建议加强对青少年课外读物的审核;广东社区工作人员希望进一步加大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力度,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  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2024年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创新形式,为观众推出情境党课;广州借助网络力量实现爱国主义常态化、长效化;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知名企业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创世界一流企业实践相结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两句话属于什么判断,材料中运用这一判断有什么作用?
    (2)、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说明。
上一页 933 934 935 936 9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