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材料一 “全球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2023年的前景相当黯淡。”世贸组织将其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从此前的3.2%下调至2.3%,并警告说,如果各国央行加息力度过大,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放缓。
材料二 中国强劲的假日经济,加上仍然稳健的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预示着2023年中国消费和服务业复苏的好兆头,并且还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
材料三 对于美国而言,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是不被这个超级大国所认同的。美国已经不仅仅在经济领域之内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打压和没有底线的攻击。美国在军事领域,尤其是在我国周边的海空领域也频频进行挑衅式的侦察、航行,甚至联合一些盟国进行军事演练,目的就是想借助所谓的“自身实力”对中国产生威慑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阻止中国快速崛起的历史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评价中国和美国的行为。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论述清晰,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
2、从所含哲学启示来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看人家》最接近的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基里巴斯总统表示,作为美英核试验的受害者和太平洋岛国成员,基里巴斯对澳大利亚发展核潜艇表示关切,认为澳大利亚开展任何核领域合作都应先与邻国商议。萨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美国是五核国中唯一拒绝批准《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议定书的国家。
2021年10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表示:萨摩亚和基里巴斯的关切正当合理。事实证明,美英澳三国此举为了达到地缘政治和军事对抗目的,无视无论国家大小一律平等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仅公然在地区挑动分裂与对抗,加剧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随意践踏地区国家权益,也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精神,损害《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美英澳三国应倾听国际社会呼声,摒弃陈旧的冷战零和思维和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撤销有关错误决定,忠实履行国际核不扩散义务,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1)、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指出中国外交部的以上表态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所持的基本立场并说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以上表态内容的合理性。(2)、文化交流也是外交的重要部分,请你运用文化的知识理论并列举一条推动文化交流的具体做法。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由于单位加班费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唐某入职某市某体育用品公司(以下称A公司),岗位为生产车间经理。当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3年,试用期2个月,工资为每月8000元,由A公司支付房租补贴、伙食补贴。其中,合同第八条约定:“如果因为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加班或者节假日、休息日加班的,其放弃向公司主张加班费等。”
之后,唐某经常加班导致家庭关系紧张,遂向A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加班费。A公司对于唐某加班事实并无异议,但以劳动合同中双方约定唐某自愿放弃加班费为由拒绝支付。唐某故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丁仲裁裁决:A公司应当支付唐某节假日、休息日加班工资11250元,A公司不服仲裁裁决,遂向所在公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人民法院并未支持A公司的诉讼请求,判决A公司应支付唐某节假日、休息日加班工资。
(1)针对这一案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这两位同学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甲同学: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是无效条款,所以A公司在劳动合同第八条中的约定属无效条款。
乙同学:此劳动合同条款约定唐某放弃加班费,唐某应遵守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条款,所以唐某应遵守该劳动合同中放弃加班费的约定。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作出此判决的理由。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我国当前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正值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并保持了9.7%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将持续快速发展。但数字经济时代“赢家通吃”现象也会愈发突出,发达地区少数互联网企业凭借超然经济地位攫取了绝大部分市场利润,加大了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数字经济,必须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让数字经济成为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依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数字经济成为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
6、观察漫画《铅笔与人生》(原作者:老纪),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没有人能一直正确”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没有人能一直正确”是因为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铅笔的另一头是橡皮”启示我们要正视错误改正错误
④“长大后不允许用铅笔”是基于人生挫折因长大而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以下表述所对应的逻辑思维规则理解正确的是( )
表述
逻辑思维规则
A
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
从概念的外延上看是矛盾关系
B
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主体、客体和内容
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C
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所以,国家机关都有自由裁量权
该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错误
D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违反了矛盾律
A、A B、B C、C D、D -
8、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中经常需要对书籍进行分类和整理。某校图书馆最近购入一批新书,需要根据书籍的主题和内容将它们归类到正确的书架上。以下进行分类的推理正确的是( )A、科学书籍都包含科学理论,这本书包含科学理论,因此,这本书为科学书籍 B、小说不能放在哲学书架上,这本书不是小说,因此,这本书要放在哲学书架上 C、关于历史的书都放在历史书架上,这本书关于历史,因此,这本书应该放在历史书架上 D、有些包含诗歌的是诗歌集,这个书架上的书籍都包含诗歌,因此,这些书籍都是诗歌集
-
9、2020年3月,周某与王某举行婚礼,开始共同生活。5月,周某买了一辆小轿车并登记在自己名下。7月,两人登记结婚。2年后,夫妻俩住进了王某父母赠送的商品房里。如今,夫妻俩矛盾升级导致感情破裂,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夫妻双方发生纠纷。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小轿车应当属于周某的个人财产
②商品房应当属于王某的个人财产
③双方的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解决
④双方可通过诉讼解决纠纷,且均有在判决书生效后提出上诉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张某在楼道内长期堆放大量杂物,堵住了消防通道,影响了邻居李某通行,双方为此发生纠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某在业主群陈述张某堆放杂物的事实,致张某社会评价降低,侵害了张某的名誉权
②业主对楼道享有共有的权利,但行使权利时不得违反法律和违背公序良俗
③李某和张某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纠纷,双方应依照约定履行达成的协议
④李某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张某承担排除妨碍的侵权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课题,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第一个结合,中华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 )
①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吸引、精神境界的高度融通和价值取向的契合
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生动典范
③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④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力量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2、2023年10月,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大会的活动文化,完美融合了科幻元素与古蜀文化,通过想象与创新,拉近科幻与现实的距离,在巴蜀大地上展开对未知宇宙的探索。科幻并不意味着可以代表未来,但科幻实实在在预见了很多未来。这说明科幻( )
①把想象与科技结合起来,为创新提供根本动力
②能够运用联想思维,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④能通过前瞻性思考,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胡某路过一栋住宅楼,发现一个正在掉落的花盆即将砸到坐在楼下的秦某。胡某推开秦某时被砸中肩部,跌倒在地,撞到头部,陷入昏迷。秦某见状大声呼救。张某闻声上前救助,对胡某紧急实施心肺复苏,不慎导致胡某两根肋骨断裂。随后胡某被送往医院救治,其医疗费及相关合理费用共计6.3万元。经查,该花盆系八楼住户冯某所有,因固定不牢掉落。大家对此事展开议论,黄某说:“根据民法典规定,如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则他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冯某承担侵权责任,则推断他存在过错。”卢某反驳:“这说法不对,民法典还规定了无过错责任,行为人即使无过错也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就胡某的损失分别分析冯某、秦某、张某的责任认定,并说明理由。(2)、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材料中黄某的话存在的逻辑错误。 -
14、2020年中国与14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2020-2022年间中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RCEP区域对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贡献率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注:增长贡献率表示一个整体中某个部分对整体增长贡献的程度。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商务部网站
①该协定的签署促进了RCEP区域对我国的投资
②该协定签署后降低了我国利用非RCEP区域投资的集中度
③RCEP其他成员国对我国的投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④我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国投资额高于非RCEP区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我国货物贸易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我国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近年来,我国超前规划、系统布局,出台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更多“新三样”产品创新开花结果;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相关领域形成规模优势,形成国内完备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推动“新三样”产业快速上规模、上水平;坚持开放合作,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着眼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推出定制产品,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据海关统计,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首次突破1.06万亿元,令世人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外贸“新三样”是如何“扬帆出海、叫响全球”的。
-
16、下图是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按收入来源分,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2%;人均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6%;人均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5%。
由上述信息可知( )
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②劳动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④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之际,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对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前所未有的迫切性。为此,党和国家需要( )
①以改革为抓手,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立足人口国情,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③未雨绸缪,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
④开拓创新,摆脱现有生育事实的束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全面进步。要求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指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数字惠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某爱好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之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并没有让小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反而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在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把刘某告到了法院。刘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权利。
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评析刘某的行为。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各地各部门都在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各地区都要杠起保脖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政府接连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产量、护耕地、建高标准农田、推广油料作物复合种植模式,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守护“大国粮仓”。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打击粮食安全领域的各类间谍窃密活动,重拳出击斩断境外伸向我种质资源的窃密“黑手”。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目前,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粮食合作关系,不断拓展粮食进口渠道,增加粮食进口品种,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阐述如何实现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