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措施/要求: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①要以为标准,以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 ,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②要推进。推动国资投向重要领域和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重点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 , 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①要 , 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要 , 培育 , 健全 ,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 3、建设多元平衡、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经济,推动开放朝着方向转变。
  • 4、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原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2)、措施:

    ①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氛围。

    ②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 ,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③要推动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④企业经营要取得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要提高 ,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要 ,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 5、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包括,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制度性基础性改革发力攻坚,抓紧抓实,确保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推动国企改革(   )

    ①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营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②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对非公有资本的优势,加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③有利于持续推动国有经济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的边际改善

    ④有利于扩大国有企业规模,锚定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的户数和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一要求(  )

    ①能够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②能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④能确保国有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2018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集中向民间资本推荐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明确支持措施,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入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项目。实施这些举措旨在( )

    ①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

    ②优化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③为民营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④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抗疫期间,国有企业从医院改建、生产线筹建到熔喷布、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生产研制等方面都体现出强劲有力的产业应急和危机应对能力,为抗疫提供了关键的“枪支弹药”。这表明(    )

    ①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占主体地位

    ②国有企业以承担社会责任为目的

    ③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④国有企业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2023年1—6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10188.2亿元,同比增长4.9%。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3779.8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同比保持增长,国有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这有利于(    )

    ①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②扩大国有资本支配范围,巩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③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

    ④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2023年10月,M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快研究谋一批政策举措,开展未来一个时期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大课题研究。为此,民营经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取消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

    ②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等功能

    ③大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

    ④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我国的国有经济(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②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国有企业

    ③是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

    ④是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的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2年,专业化整合成为央企间合并重组的主流模式。中粮集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产业生态圈、资本运营、绿色低碳、国际业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通过专业化整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有利于(   )

    ①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其主导作用

    ④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随着岭南传统年俗英歌舞等带有中国传统的地域特色的“年味”飘香海外,世界各地新春活动的中国元素更足,舞龙舞狮继续成为海外新春庆祝活动的重头戏,众多戏曲名家也纷纷亮相海外戏曲春晚……。

    材料二 伴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发展和国力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的“能见度”“接受度”不断提升。回望2023年,《长安三万里》等传统文化题材的电影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热映,将民族文化和足球运动结合的“村超”直播“出圈”海外……通过短视频,阿木爷爷向海外讲述中国榫卯技术,李子柒将中华田园诗意、美食等具象呈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有大量企业走出国门,与沿线国家开展了系列活动。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年人用创新的方式展现古老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巴黎、纽约街头举办快闪,秀出戏腔、琵琶、古筝等拿手绝活,身着马面裙、苗服等传统服饰的中国留学生频频亮相毕业典礼现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农历新年)能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能见度”“接受度”不断提升为我们文化交流传播带来的启示。
    (3)、请就如何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一方面,全球治理赤字更加严峻。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债务危机等不断加剧,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凸显,数字鸿沟日益扩大,人工智能治理缺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又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让渡更多权力,造成了全球治理的供需失衡。面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治理赤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中方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刻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理念加强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实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5%。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

    材料二 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202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推动服务贸易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在全球经贸投资步伐放缓的背景下,在第134届广交会上,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继续走俏,展区规模增幅达172%。同时,我国持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不断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1)、解读材料一中反映经济信息。
    (2)、实行高水平开放,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 16、 为有效破解农村农民融资难题,某区紧抓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契机,大胆探索,率先在全省推行股权质押登记线上审批新模式,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登记实行线上全流程办理,让股金“可变现”,拓展了农民股份权能,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向前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定调了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对此理解正确是( )

    ①“立”与“破”,“稳”与“进”是对立统一的 ②“破”与“立”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属性

    ③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属性 ④“稳中求进”说明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来实现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有序和优化趋向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 近年来,某区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目标,不断创新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空间,民俗文化日益繁盛,在新时代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繁荣

    ②文化创新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

    ④只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 电视剧《繁花》结合现实主义精神书写改革开放时代的传奇人生,将生存于其中的五行八作、各色人等刻画得入木三分。该剧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和改编,是生长在文学蓝本、影视美学和导演风格上的新作品。这说明( )

    ①文艺工作者要从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

    ②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

    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主体作用

    ④文艺工作者要培育时代新风,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667 668 669 670 6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