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衡量推进共同富裕中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Z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如图所示。

    2018—2022年Z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

    (1)、解读图中的经济信息。
    (2)、请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为进一步缩小Z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提出合理化建议。
  • 2、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情况,部分数据如下:

    项目

    绝对量(元)

    同比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19 672

    6.5

    人均工资性收入

    11 300

    6.8

    人均经营净收入

    3 041

    7.0

    人均财产净收入

    1 743

    4.7

    人均转移净收入

    3 588

    6.1

    注: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

    由此可以推断出(  )

    ①我国居民收入途径呈现多样化

    ②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恢复向好

    ③我国实现了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

    ④转移支付等初次分配手段增加人民获得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②减轻部分居民负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③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④通过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下表为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行业平均招聘薪酬排行榜。

    排名

    行业

    平均薪酬(元)

    1

    基金/证券/期货/投资

    12 740

    2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11 844

    3

    专业服务/咨询

    11 798

    4

    银行

    11 634

    5

    保险

    11 620

    注: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 163元。

    面对以上现象,你认为国家可能会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支持,提高科技人员待遇

    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使收入差距缩小

    ④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个税调节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是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依法取缔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②鼓励按要素分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③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推进共同富裕

    ④提高劳动所得比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下表为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收入构成

    人均(元)

    增长情况

    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工资性收入

    16 747

    6.8%

    57.0%

    经营净收入

    4 643

    6.7%

    15.8%

    财产净收入

    2 554

    3.7%

    8.7%

    转移净收入

    5 454

    5.8%

    18.6%

    注: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 428元,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05元,实际增长7.3%。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

    ①居民收入途径多元化,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②居民初次分配所得增加,我国的要素资源活力迸发

    ③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④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取得卓越成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春节前夕,辛勤工作的亲戚们开始盘点自己的收入。

    舅舅:我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总经理,每月工资13 000元,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分红5万元。

    姑姑:我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月工资5 300元,年终奖金3万元。

    表哥:我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工资6 500元,出租家里的房屋也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爸爸:我在上海一家外资食品公司工作,今年年薪12万元。

    对他们的收入推测合理的有(  )

    ①舅舅的工资和股票分红都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②姑姑在国企上班,工资和奖金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表哥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④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爸爸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  )

    ①清理规范企业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加大分配调节力度,促进效率与公平统一

    ③鼓励劳动者勤劳致富,促进社会机会公平

    ④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的高低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到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到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

    ②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③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当下,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可向个体提供市场、研发、生产等资源,个体不必进入传统企业就可以从事经济活动,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快速兴起。新就业形态的兴起(  )
    A、能发挥市场解决公平分配问题的作用 B、获得的收入全部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C、获得的收入全部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得益于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11、某村在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把6 000亩岗坡地流转给农业公司种植软籽石榴。农户以土地入股,除了可以获得租金、分红,还可以在石榴林里务工(年收入近2万元)。该村村民(  )
    A、租金、分红属于经营性收入 B、近2万元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C、土地流转所得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 D、收入来源体现我国分配方式多样化
  • 12、小吴拥有3项国家专利,改进过43项设计工艺和23种工艺设备,获得过多项奖励,成为公司里响当当的“最富技术工”。“最富技术工”的收入(  )

    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③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④来自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某班学生组织了一次家庭收入调查活动,小明一家的收入中属于劳动性收入的有(  )

    ①妈妈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收入

    ②爷爷每月获得的退休金

    ③哥哥在外资企业的工资

    ④爸爸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领中国号巨轮不断破浪前行。

    材料一  国家博物馆有一件特殊收藏品——109枚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红色公章。简政放权改革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将分散在18个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至一个部门,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原有109枚公章就此封存。

    材料二  2020年5月1日起,我国实施新修订的《中央定价目录》,目录包括输配电、基础交通运输、重大水利工程供水等7类16项。目录中强调: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实施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项目,自动进入本目录;法律、行政法规明确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项目,自动退出本目录。

    材料三  2021年秋季,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关键时刻国家果断出手,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强煤炭市场调控……综合措施立竿见影,煤炭价格趋于理性。

    材料四  2022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下称《清单》)的通知指出,要强化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违规炒作,冲击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竞争带动地方经济和民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愈发严重,并从商品领域逐渐转向服务业和生产要素领域,成为企业拓展市场、行业进行整合、区域协调和全国平衡发展的堵点,不利于内循环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和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容。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坚持立破并举的原则,从立的角度,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具体包括∶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从破的角度,要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疏通堵点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16、【新闻事件】

    《东方甄选6元一根的玉米被顶上热搜》

    近日,一根玉米引发的闹剧上了热搜。网红辛某喊话东方甄选直播间,称一根成本价7毛的玉米被卖到6元,是“丧了良心”。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回应称“谷贱伤农”、“品质不同、成本不同,售价也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后来网红辛某已经道歉,但一根玉米到底该卖多少钱?引起网友的持续争论。

    网友甲:“东北农嫂供应商及东方甄选直播间,大肆抬高玉米的供货价格以及终端售卖价格,破坏市场秩序。”

    网友乙:“一个玉米6块钱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农民辛苦种地不容易,这可能是农民从早到晚辛苦一年的收获了。”

    【新闻热评】

    《央视》:“……很多网友去骂东方甄选打着助农旗号没有助农是完全不成立的,不仅挫伤了东方甄选推广销售东北玉米的积极性,也伤害了广大东北玉米种植户。”

    《农民日报》评论说,判断一种营销行为和营销模式是否是真“助农”,要看它能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它把农民放在了什么位置、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益处。只有农民有了合理收益,产业链上的各方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良性循环。令人惋惜的是,这场由“助农”引发的讨论,却最终演变成一出“伤农”闹剧。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品质不同、成本不同,售价也不能一概而论。”请你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说明合理价格的形成机制。
    (2)、作为一个新兴业态,电商直播要想真正做到“助农”而不“伤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17、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近年来,“中国芒果之乡”广西百色田东立足产业资源优势,于2019年和2021年引进百色巨人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鲜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两家芒果深加工企业进行芒果深加工,落户于田东县农产品加工物流轻工业园内两家芒果深加工企业投产后,年可加工芒果15万吨,产值5.5亿元。

    建设提升全国性芒果综合交易中心,建有2个芒果专业交易市场,冷链中心1个、库容2.4万立方米,冷库21个、库容1.5万立方米。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成电商一条街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通过“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借助“活力美团·红动百色”赋能农产品品牌打造契机,引导农派三叔、桂七恋曲、振东果业等7家电商企业入驻美团等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营销布局体系。

    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积极发展“芒果+旅游”,建设芒果产旅融合示范点,打造芒果小镇、芒果庄园、芒果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平台。发展芒果体验文化为主的休闲农业,建成文设芒果庄园等一批以芒果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打造国家级产业特色小镇和休闲农业典范。

    “据统计,2021年全县有15545户种植芒果,芒果总收入153319万元,果农户均收入9.86万元,同比增加1.34万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广西百色田东是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

  • 18、2022年,我国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

    ①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社会总需求增加→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企业税收负担减轻→激发企业市场活力

    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实体企业融资难度降低

    ④信贷资金增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更多生态环保项目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面对疫情影响以及超预期突发因素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从价值链低端逐步向高端迈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这体现出我国民营企业(   )

    ①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②制定正确经营战略,积极调整产销模式

    ③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企业盈利能力

    ④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就业,但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威胁。推动实体经济走出困境,政府可以(   )

    ①加强宏观调控,减轻实体经济制度性成本

    ②加强行政监管力度,禁止资本流向虚拟经济

    ③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生产高质量产品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扬实干精神和“工匠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648 649 650 651 6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