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切实深化以案为鉴、以案示警,强化干部廉洁自律意识。H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H市纪委监委组织100余名市直机关干部走进法庭,旁听庭审,让大家“零距离、面对面”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国家公职人员而言,参加旁听庭审的意义在于(    )

    ①增强法治观念,推进法律体系建设   ②忠实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坚持依法用权,感受司法公平正义   ④树立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某县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未成年人保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近年来连续开展检察开放日、公益诉讼“回头看”、案件质量评查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主题沙龙,以实际行动抓好“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落实,来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地检察院(    )

    ①创新监察形式,落实司法责任   ②切实履行职能,维护群众权益

    ③推进法治建设,服务社会发展   ④遵循立法程序,充分发扬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为服务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新要求,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自2024年5月6日起正式实施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涉及到丰富办证方式、优化申办手续、延长停留期限、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等多个方面,首次实现内地居民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一次都不跑”。此举有利于(    )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优化政府治理流程,建设智能高效政府   ④更好服务群众,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根据党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国家保密局开展立法调研,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2024年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此次修订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立法,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

    ④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的要求,明确了行政复议的原则、职责和保障,完善了行政复议的范围等规定,增加了行政复议申请便民举措等。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    )

    ①创新构建了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增强社会法治观念

    ②创新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③有利于妥善化解行政争议,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杨某在未取得开矿许可证的情况下,以修建养殖场为名,租用村民耕地后便开始非法采挖磷矿出售。该案件被公安机关侦破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公开审理,以非法采矿罪判处被告有期徒刑,当庭达成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节协议,并依法向社会公示。由本案可知(    )

    ①人民法院公正行使检察权,确保法律实施   ②我国政府依法从事执法活动,职能科学

    ③保障矿产资源安全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   ④依法公示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作出回应,要求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条例》还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实现社会共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条例》的出台(    )

    ①体现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②创新立法体制机制,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屏障

    ③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④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以良法保障善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以下现象主要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的有(    )

    ①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金凰集团合同诈骗案的涉案人员判处无期徒刑

    ②公民王某醉酒驾驶,被交警拦下之后拍摄视频并辱骂交警,被行政拘留

    ③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打击粮食安全领域的各类间谍窃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

    ④宜昌市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既有社会治理的政治维度,又有法律治理的技术维度,还有良法善治的伦理维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由此可见(    )

    ①随着我国时代发展,法治逐渐替代人治,成为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②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传承至今,体现了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③法律和国家同时出现,并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维护公共管理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提升新质生产力,党、国家、人大和政府要各司其职,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政治生态。

    名词点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力提升为核心标志。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从不同主体角度阐述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活跃的阶段,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全球经济结构。而我国东北地区当前的产业模式过于依赖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已经成为了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 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哲学依据。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多地明确“轻微不罚” ,让执法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典型案例

    某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厂区内露天堆放原煤,未采取密闭措施,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经查,该违法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后果轻微,依据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最终该市生态环境局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实施效果

    “轻微不罚”对当事人而言,获得低成本改正的机会,有利于纠正自己的行为;对于执法人员和执法机关而言,不在微小违法上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也有利于执法资源向重大案件倾斜,在整体上提高执法效率。

    有网友担心,“轻微不罚”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不相符合,不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结合材料,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网友的观点进行辨析。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某班同学搜集到X 市城市治理的相关资料,展开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探究任务。

    【城市因你而美】

    【城市治理之“智”】

    2024年1月3日,X市锚定“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奋斗目标,按照“做强主体、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精产品、做实消费”的总体思路,制定并发布了《X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该市聚焦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在“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方面,以推动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保护利用为突破,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沉浸式展示新路径。推广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形成共生互补的自然生态,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现代城市。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推动该市发展的群众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该市在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标识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色。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论述充分折射出党的为民情怀。

    时间地点

    论述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3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辉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教灾能力

    2023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从习近平主席的论述中折射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依法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是国内部分大城市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新修订的《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电动车《管理规定》”)在深圳市司法局官网上公示、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后,2024年5月22日,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在福田区人大代表之家举行了电动车《管理规定》意见征询座谈会。来自莲花街道联组的省、市、区人大代表,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专家以及律师、居民代表齐聚一堂,针对电动车《管理规定》展开热烈探讨,汇民意、集众智。据了解,一年前,正是源于莲花联组的人大代表们提交的提案,才推动了电动车《管理规定》的修订。如今,电动车《管理规定》再次面向莲花联组的人大代表们开展意见征询。会前,莲花街道人大工委及代表们,围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进行了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了生产、销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回收等各环节领域代表的声音,同时针对市民朋友发放了3160份问卷,并面向居民开展了专场沙龙。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你对电动车《管理规定》修订过程的认识。

  • 16、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以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攻方向,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主要矛盾    ②分清主流与支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促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相互转化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是生产力中技术含量最高、发展最活跃、推动力与支撑力最强的部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时期我国经济抢抓机遇、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从哲学角度来看(   )

    ①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其肯定是新事物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③一个国家要善于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

    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下列观点,与下图内涵保持一致的有(   )

    ①君子好自强,不墨守成规            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③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2024年1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这是基于(   )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②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着重抓住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克服生态文明建设困难和挑战,依赖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运动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一条横幅,一面国徽,两张桌子,简单而不失庄重的巡回法庭就地布置,将“法庭”搬到农家村湾、田间地头,由“坐堂审案”改为“送法上门”。案件无大小,件件连民心。零距离面对群众,巡回法庭打通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此举(   )

    ①通过就地办案便民利民,彰显人民司法的温度    ②引入社会力量,违背了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④简化了司法诉讼流程,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644 645 646 647 6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