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历史和现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奇迹不断涌现,“中国之治”举世瞩目,其奥秘就蕴藏于“中国之制”当中,集中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列正确的是( )
    A、“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充分条件 B、“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是对称关系 C、“‘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D、“‘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项是周延的
  • 2、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推行全国首创的乡村文化特派员制度。文化特派员将承担工作,即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N项工作。这项工作( )

    ①体现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人民精神共富

    ②助力村落文化保护,再现中华文化辉煌

    ③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满足文化需求

    ④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的乡村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下侧的漫画《我能》,告诉我们( )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4年3月,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方向,聚焦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共同旨在( )

    ①刺激市场需求,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②改善基本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③增加工业产能,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④淘汰落后产品,促进绿色创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对四个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时代意义:洞察时代风云,顺应时代诉求,是超越时代的伟大的科学理论

    ②理论意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实践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④世界意义:把握世界的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阿拉善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为筑牢我国北建绿色长城,探索适合阿拉善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方式,阿拉善盟集结林业技术人员开展飞播造林科学试验。技术人员根据阿拉善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开展飞播季节、飞播植物和飞播数量等参数的研究,并观察和记录植被覆盖率、飞播数量与水资源内在关联度对飞播造林的影响。通过边试验边调整生产的方式,技术人员不仅成功掌握了飞播造林适地、适时、适量、适种的技术参数及不同参数对飞播造林的影响程度,而且将GPS导杭技术运用到飞播造林的外业工作中,不断研发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飞播造林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开创了一套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飞播造林技术模式,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属飞播禁区”的论断,使全盟林业生态建设走上了综合治理的科学轨道。

    思考:阿拉善地区飞播造林技术模式开创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辩证思维方法的。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某是某公司职员,该公司《员工手册》《考勤管理规定》(经公司内部民主程序通过,内容合法)均规定:“迟于规定时间20分钟内打上班卡为迟到,早于规定时间20分钟内打下班卡为早退……一年内累计旷工三天的,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向李某发放了《员工手册》,将《考勤管理规定》向全体员工公示。

    2024年1月至3月,由于住址离公司很近,李某多次在家中打卡。公司查看门禁记录发现李某疑似迟到20次,其中20分钟以上10次,早退15次,其中20分钟以上6次,3月8日至12日没有打卡和门禁记录。对此门禁记录李某表示认可,且不能证明其外出工作情况。据此,公司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李某不服,认为公司滥用单方解除权。经劳动仲裁后,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决定。

    注:滥用关于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方解除权是指在没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违法,或者规章制度没有公示,或者违纪行为轻微的情况下,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法院是否会支持李某的主张并说明理由。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魏某与同事分享了一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见下表)。

    高中一年级时,魏某发明了一款多功能绘图尺,中请了实用斯型专利,并获得了专利证书。M企业看中了该发明创造,递和魏某的监护人签订合同,约定由M企业独家使用该专利权,使用期限为6年。2024年清明节假期,魏某在商场看到了一款多功能绘图尺,与当初自己的发明完全一致,生产企业仍是之前的M企业,产品的出厂日期是2023年12月。听完魏某的讲述后,同事说:“M企业侵害了你的专利权,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赔偿你的损失。”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评析魏某同事的观点。

  • 9、湘江欢乐城是长沙老工业基地向绿色新城转化的代表作,也是国内城市生态修复的典型项目。湘江欢乐城在废弃的巨型矿坑原址上,利用现有地形、大量先进技术,将昔日的“大地伤疤”打造为世界级创新型综合旅游产业项目,其核心项目“冰雪世界”,是迄今为止国内建筑主体在地下最深、最大的单体项目。湘江欢乐城的成功得益于(   )

    ①运用联想思维,采用迁移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②运用聚合思维,利用信息交合法寻求改造的最优方案

    ③运用超前思维,借助推理和想象预测公园的发展趋势

    ④运用逆向思维,通过反向思考发现已有事物的新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将难以言状、千丝万缕的深深寂寞、万般无奈、无以排遣的离愁表达了出来。这首词(   )

    ①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运用形象思维表达抽象情感

    ②利用因果逻辑和归纳推理,展示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③遵循整体性原则,通过构建萧瑟情境来烘托孤独心境

    ④通过运用类比推理增强读者对离愁情绪的理解与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行为的背后往往体现出一定的思维逻辑。某个组织在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但在自身的运营过程中却将这些理念弃之不顾,存在过度消耗资源、排放污染物等行为。下列对于该组织的行为背后的思维评价正确的是(   )

    ①不具有一致性,违反了矛盾律

    ②不具有确定性,违反了同一律

    ③具有双重性,是典型双标思维

    ④不具有明确性,违反了排中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国画《春潮带雨晚来急》是我国近现代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何香凝在旅居法国时所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画作里风雨骤急,渡口空虚无人,扁舟闲横,垂柳飘摇,正是何香凝身在他乡心系祖国的真实写照。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写诗如画是这幅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基础

    ②古诗国画是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晶

    ③诗画言志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④诗画交融体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常某在明知黄河淤背区土地禁止种植玉米等高秆农作物的情况下,仍将该区100亩土地转包给谭某,并告知其可种植玉米,双方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谭某在平整土地期间发现该地禁止种植玉米,遂将常某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合同、返还承包费用。本案中(   )

    ①常某是否提交答辩状,不会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②谭某在签订合同后依法享有该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法官在庭审中将依据双方各自提供的证据做出判决

    ④因常某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导致该合同为无效合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洪合镇是“中国毛衫名镇”,拥有毛衫生产企业超200家,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新居民矛盾纠纷无论是数量,还是复杂程度、涉及范围都呈上升趋势。对此洪合镇在全镇12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新居民工作站,还成立了4个新居民调解联络站、洪合——濮院接边跨区域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以新调新”机制,使新居民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公平、公正调解,新老居民关系越来越融洽。“以新调新”机制(   )

    ①推动诉源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公正司法

    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③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构建了基层治理共同体

    ④不断完善了基层服务功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2024年2月,张某供职近10年且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S公司得知其怀孕后,单方面发出调岗通知,将其从管理岗位调至繁重的一线体力劳动岗位。张某认为系恶意调岗,与公司多次沟通无果。后辖区检察院启动支持仲裁程序,促成双方达成仲裁调解协议。本案中(   )

    ①如果张某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该公司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③该公司对张某恶意调岗,不符合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④申请劳动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快递公司员工张某在派件过程中撞伤了林某,为陪林某就医,经收件人吴某同意,张某将快递放置于小区快递驿站,结果该快递被王某误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某误拿快递存在过错,应对吴某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②在张某撞伤林某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张某撞伤林某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应赔偿林某的损失

    ④当快递到达驿站时,快递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收件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情境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有(   )

    ①赵某因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罚款二百元

    ②张某在超市买到过期食品,要求超市依法赔偿

    ③李某在网上散布何某的谣言,给何某造成困扰

    ④王某约张某周末去跑步健身,张某因琐事爽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2023年最后一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的一起督促纠正某地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地方性法规的案例,引发社会热议,也让备案审查制度更加受人关注。某校法治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相关资料,对“备案审查制度”进行探究。

    【名词解析】

    备案审查制度:为确保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合宪合法,有关机关在制定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后,依法定期限和程序报法定机关备案,由接受备案的机关对其进行合宪合法性审查。

    【发展历程】

    同学们还注意到,备案审查制度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梳理了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

    1979年~

    2000年

    这一时期备案审查工作的主线体现在宪法基础的确立。1982年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及有关决议、决定的职权,为备案审查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宪法基础。

    2000年~

    2012年

    这一时期备案审查工作的主线在于建章立制。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立法法》,这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

    以来

    这一时期备案审查工作的主线为加强备案审查的制度和能力建设,确立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2023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

    【实践成果】

    2023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送备案的1753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78件审查建议逐一研究,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260多件。

    (1)、结合材料,阐释备案审查制度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备案审查制度是如何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
  • 19、近年来,某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了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创建“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政务服务模式,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某居民委员会召开“协商在基层”议事会,听取各方建议,优化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

    某区成立了公益化的社团调解委员会,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减轻了政府解决纠纷的负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总结该市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经验。

  • 2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统筹推进的“兴边富民”行动,为西藏自治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战略机遇。2024年,中央投资800亿元加快西藏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央单位和各省市继续对口援藏,积极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全面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西藏自治区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立足资源禀赋,聚力发展绿色、生态、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呈现出繁荣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西藏自治区主要经济指标中多项增速领跑全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简析西藏自治区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国的原因。

上一页 577 578 579 580 5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