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4年3月5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材料完成下题。(1)、截止到3月8日,大会秘书处共收到298件议案,在这些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294件,有关监督方面4件。代表灵活运用专题调研、视察、座谈、走访等方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修改完善议案。可见人大代表( )
①行使审议权 ②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③行使提案权 ④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及“两院”工作报告,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这体现(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人大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一府两院”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新质生产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持续上‘新’”,走进基层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形成的报告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体现了人民政协( )
①围绕着民主和监督两大主题,聚焦国家中心任务
②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优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③集中民智、凝聚共识,为国家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④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村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等政策,打造“福籽同心爱中华”品牌,持续实施挂钩帮扶,打造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等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示范乡。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②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落实民族政策,切实保障民族地方的高度自治权
④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某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通过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家门口”服务站、“楼委会”等自治共治平台,为城市治理出谋划策,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 )
①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决策权和管理权 ②用民主的办法解决矛盾、提升治理效能
③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④汇聚社会治理合力,确保决策的科学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俞鸿儒,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潜心研究60余载,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途径,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材料诠释了共产党员要( )
①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②强化理论武装,提高科学执政能力
③坚持实干笃行、增强履职尽责本领 ④深入调查研究,做联系群众的楷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在工作纪律方面,增加了对“脱离实际,不作深入调查研究,搞随意决策、机械执行”“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等行为的处分规定。这一修订旨在( )
①坚持以党的思想建设为统领 ②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③强化正风肃纪,反对形式主义 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县大河村突发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全力搜救,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党中央领导下,各方共同努力,全面打赢了抗震救灾攻坚战。这说明( )
①党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②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③党的特殊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相连
④以人为本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下图历史事件的完成意味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B、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C、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D、改革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9、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设想着中国现代化景象:筑大坝,修铁路,建大港,连通大江南北……在当时看来,这似乎遥不可及。如今,在党的领导下,铁路进西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天宫驻太空,祝融探火星……中国的现代化程度远超出孙中山先生当时的设想。由此可见( )A、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B、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正确的选择 D、追求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
10、“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异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缺少地方特色和文化感。
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并非历史遗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业开发的结果。古镇需要开发,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开发的古镇,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发者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注重挖掘当地民间传统文化,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甚至为了实现商业功能粗暴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处理好古镇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
1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24日,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鼓励各地立足区域发展和产业实际需求,制定先导区试点方案,明确规划目标,出台配套政策文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式促进创新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新型工业化。
202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要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争取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堵点问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12、某校高二学生深入农村,针对当地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状况开展调研活动。
◆缘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分社情民意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积分制农村养老在农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发现
近年来,该地在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高价彩礼、不良婚闹、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人居环境脏乱差等农村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成为不少家庭的负累,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移风易俗,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请你为乡村治理的不同主体提出合理化建议。
示例
党员干部要带头承诺践诺,严格家教家风,主动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①
建议②
建议③
建议④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 年以来,广西田东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创新性转化和吸收浙江“千万工程”重要经验,形成“党委带动、党员先动、乡贤推动、群众联动”的工作大格局,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众手绘就田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该县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构建县、乡、村、屯“四级书记”共抓工作大格局,启动“千名干部回家乡助力风貌新提升”大行动,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村庄环境焕然一新;该县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依托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建立村民自治“1+10+N”管理网格,推动人居环境治理“属地化、网格化”;常态化开展“红旗户”评比,引导广大群众摒弃生活陋习,推动形成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崇德向善、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该县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导、村落实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实施工作方案,完善村规民约,确保常态长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广西田东县是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的。
-
14、习近平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中,引用典故“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警示全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下列句子与上述典故哲学寓意相同的有( )
①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2024龙年春节,贾玲的《热辣滚烫》激励了很多人,看完这个电影,大家立刻燃起了奋斗的信心!这个电影,讲的不是减肥,不是励志,不是拳击,而是告诉大家“一切都来得及,记得爱自己,懂得珍惜当下”。下列诗句与“一切都来得及,珍惜当下”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③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近年来,日趋常态化的极端天气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24年3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高了1.45℃。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影响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陆—气等相互作用,使大气不稳定性加剧,这正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
①全球气候状况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恶化
②忽视固有联系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
③整个自然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们目前还无法全面探究出极端天气成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通过考古探源中华文明( )
①佐证了思维与存在能够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表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③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④说明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下图漫画《某些评优》(作者:何青云)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告诫我们要( )A、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B、基于需要,创造条件 C、符合实际,科学评价 D、灵活应对,随机应变
-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荒凉的古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缓缓落下,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天涯。该词所蕴含的意境( )
①决定于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表明实景和诗人的情感可以相互转化
④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二者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③都是科学的理论,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
④都是革命的理论,指引中国人民迎来了站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