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藏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现 C、真正的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2、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③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④三者统一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张三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空调,不久就发现该空调存在制冷效果差的问题。多次与商场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张三纠集数人砸毁了商场部分设施。随后,张三被人民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人民法院要做到依法行政 B、要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C、要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 D、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 4、因飞机延误而在机场闹事起哄者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者多了;对于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越来越不局限在事实浅表,而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这说明(     )

    ①法治中国建设深入人心

    ②公众的法治观念逐步增强

    ③科学立法要符合中国实际

    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下图漫画中,多部门联合推出《老年人防诈骗手册》是为了(     )

    A、合理设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B、严惩诈骗老年人的违法行为 C、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惩罚作用 D、引导公民依法雄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 6、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实施的法律化行为。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等特殊对象。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旨在(     )
    A、增强政府的权威 B、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确立人民当家作主 D、增强全民民主观念
  • 7、“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这主要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
    A、罪刑法定 B、疑罪从无 C、非法证据排除 D、依法独立办案
  • 8、2024年3月8日提请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围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修改代表法、监督法、检查法等。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     )
    A、立法权 B、决定权 C、执法权 D、表决权
  • 9、海南某市公安交警为了加强路面交通管理,使用无人机进行日常路况巡查、纠违喊话提醒、交通违法取证、事故勘察等,有效提升了路面管理快速处置能力。这主要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     )
    A、依宪执政 B、市场监管 C、环境保护 D、智能高效
  • 10、某校举办“新时代我国的宪法新发展”成就展: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一项项制度举措有力推动了宪法实施,让宪法精神在全社会落地生根。若给此展会拟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维护自身权利,承担法定义务 B、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C、崇尚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D、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
  • 11、某市城管部门在中心城区设立临时便民服务点及外摆经营“黄标线”,改变过去清理流动商贩“一刀切”的做法,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民化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温度。这启示我们执法部门要坚持(     )
    A、文明执法 B、规范执法 C、公正执法 D、宏观调控
  • 12、所谓“权力清单”,好比政府对外公布的“菜单”,政府有哪些权力,“菜单”上写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政府不得行使其他权力。由此可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

    ①杜绝了懒政、怠政、失职、渎职

    ②有利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③有利于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④有利于确保政府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     )

    ①保障公民所有权益由法律确认

    ②尽快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③促进全社会成员树立法治意识

    ④完善切实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下图所示,宪法与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我国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B、宪法是在其他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 C、我国通过法律实施保障国家权力运行 D、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
  • 15、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其总目标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坚持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大会审议。3月10日,方案获大会表决通过。

    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深刻转变了政府职能,也加快了法治政府建设。从较大视野看,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我国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纵观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不难发现,它体现了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对相关时代精神的回应。

    (1)请对本次改革回应的时代精神进行正确连线,并阐释本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

    改革的内容

    回应的时代精神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对大数据的回应

    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

    对技术时代的回应

    组建国家数据局

    对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回应

    优化农业农村部的职责等

    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

    (2)从法治国家角度看,阐述本次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蕴藏的政治智慧。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慈善法修正草案、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制定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和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稳步推进……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把人大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修法工作,而且围绕新时代侨务工作、反家庭暴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安全生产法实施、精神卫生工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开展一系列监督工作。2023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依法履职尽责,共提出建议8314件。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代表共提出1300件建议。其中“关于支持甘肃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督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在新时代民生答卷中彰显优势的。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自《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通过以来,中央政治局每年都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严管严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对这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顶层设计。2023年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开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该条例的第三次修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的。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2023年7月10日,郑栅洁再次召开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座谈会,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国家发改委8天内召开两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释放了积极的稳预期信号:政府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将通过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的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政府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理由。

  • 20、古语有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建设法治国家,能够(     )

    ①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有效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③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各种诉求

    ④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524 525 526 527 5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