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历经7年讨论、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根本原则,明确了各方责任,从监管机构、企业到家长和学校,都需参与到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中,形成社会共治的模式。该条例的制定(  )

    ①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为未成年人在网络领域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屏障 ③有助于健全法治实施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 ④促进未成年人充分享受网络红利,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一大批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在东西部协作机制下,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通过人员交流、项目合作、帮扶协作等方式不断加深边疆与内地的沟通往来,深化跨区域交流互动。“民营企业进边疆”有利于(  )

    ①促进各民族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民族地区依法行使自治权,为实现共同富

    裕凝心聚力 ③推进边疆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④发挥边疆地区自身发展的优势,推动各民族平等的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大会关于设立十四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决定设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等10个专门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需要在大会期间审议立法修正草案,财政经济委员会需要在大会期间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由此可见(  )

    ①民主集中制是全国人大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专门委员会处理全国人大常委的重要日常工作

    ③全国人大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与表决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主线 ②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③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统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

    ①“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③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④中国共产党心系中华民族兴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从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到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在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的方案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其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始终得到各阶层拥护 ④中国其他社会各阶级的方案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围绕“青年”“爱国”“守法”关键词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不少于150字。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开展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建成全省“一件事”集成化办理平台,优化推广100个高频“一网通办”事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受理诉求1518.31万件,群众满意率99.32%;组织开展“清风行动”,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专项整治,扫黑除恶斗争实现全国“五连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福建省的做法对创建法治政府的启示。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某村积极探索实施“五心”工程,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五心”工程

    内容

    堡垒强心

    扎实开展班子建设,深化村干部素质提升计划

    自治安心

    全面落实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民自治机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务管理

    党群连心

    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县直机关党支部与挂包村党组织结成对子

    氛围舒心

    积极探索“流动红旗户”等载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养和回引“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推进文明乡风和平安创建

    多元齐心

    构建“县—乡—村—小组—微网格”五级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体系,建立“网格任务+成员职责”双向清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某村实施“五心”工程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履职尽责,认真参加会议审议,积极反映群众诉求,把来自田间地头、工厂社区“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带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胜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分析人大代表应如何依法履职尽责。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信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的依据。

  • 12、我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结合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经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提交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过程说明立法要(   )

    ①立足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②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③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④注重立法技术,增加地方的立法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某市推广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行政执法部门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开展行政执法,体现执法的“温度”;依法严厉打击触碰法律底线和涉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体现执法的“力度”。这表明政府(   )

    ①规范执法,弱化政府职能      ②柔性执法,实现权责法定

    ③执法为民,促进文明执法      ④严格执法,积极履行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某县人民法院在全县各村聘请当地乡贤作为特邀调解员,以话茶的方式,引导当事人闲话家常、交流思想,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了从“消已病”到“治未病”的跨越。这启示我们在法治农村的建设中要(   )

    ①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②创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方式,助力乡村发展

    ③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某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开展了普法宣传,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畅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增强人民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②提升司法效率,为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③发挥权力机关作用,增强人民幸福感      ④顺应时代的要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国务院近日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8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13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旨在(   )

    ①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坚持良法之治,以良法推动善治

    ③规范法律文件,推翻旧条款      ④明确相关主体的立法权利与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第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采取必要措施,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依法保护妇女享有的特殊权益。该条例(   )

    ①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相契合      ②旨在给与妇女一定的优待和特权

    ③强调了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执政      ④是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贯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背后的公理人情,打破了过去“谁能闹谁有理”的传统观念,用“正当防卫”法律保障公民权益,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这启示我国法治建设要(   )

    ①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②坚持刑法至上,培育社会公德

    ③发挥道德对法治文化的规范作用      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表明(   )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③生产方式决定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④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2024年中国佛教协会、柬埔寨法宗派等7个国家的宗教界代表在海南博鳌以圆桌会形式研讨交流,旨在通过不同宗教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这表明我国(   )

    ①支持中外宗教平等合作,促进文明对话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宗教合法权益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开展宗教友好交流      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推动宗教的中国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428 429 430 431 4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