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面正确表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A、
B、
C、
D、
-
2、与时俱进,千年古韵流新曲;携美同行,万世奇勋奏凯歌。在下列讴歌时代发展的歌曲中,按歌词片段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春天的故事》
②《讴歌新时代》
③《选择》
④《七子之歌》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我们讴歌新时代/自强不息生机勃勃/我们讴歌新时代/和平崛起气势磅礴/锐意进取,引领世界潮流/守正创新,圆梦盛世强……
那一年春风起自你的村庄/鲜红的手印飘洒着春花的芳香/小岗啊小岗/小岗啊小岗/当春天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农民挺起脊……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
3、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国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下图反映了( )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在艰辛探索中不断前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遵义市文旅局精心推出遵义会议会址文化展演、游园会等系列活动,革命遗址“活”力十足,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意义在于( )
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②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③感悟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
④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某校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中,收集到如下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有( )
①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③《共产党宣言》——预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征程难免遭遇坎坷,但前途终归光明。”下列选项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①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按劳分配
②奴隶社会:青铜工具广泛应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③封建社会:地主收取农民地租,占有全部劳动成果
④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创造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指出,要落实国务院部署。一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并抓住有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资、环保等价格改革。二是瞄准群众急需、迟早要干的薄弱环节,年内在水利、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再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推开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模式,鼓励社会投资。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三是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四是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更好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产业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成长。五是用好用活财政货币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时适度运用定向举措,推进普遍性降费,支持实体经济,缓解“融资贵、融资难”。
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和“市场配置资”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
8、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历届省委坚持走“两山理论”的发展之路,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个浙江人民的心里。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全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环境准入制度、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排污许可证改革等方面新行先试,创造了环保体制机制建设的浙江样板、浙江经验。截至2016年6月,浙江全省已建成69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八个分论坛在深圳举行。有专家表示,文艺工作者要真正树立大历史观,在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要多方联动、集合优势资源,更好地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要着眼于个人与时代、历史和现实、人类与国家,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树立大历史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措施类)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路决定命运,结合材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进程角度,论证坚持中国道路的必要性。
-
11、生产资料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下列观点体现这一点的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C、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D、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
12、下边漫画《问题和方法往往就在转身之间》(作者:刘志永)告诉我们
A、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C、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D、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 -
13、2021年7月,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通过这种市场行为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碳交易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碳交易规则与一般商品的交易规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③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商品会使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
④碳交易有利于创新绿色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14、1947年5月1日,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一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70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辉煌成就的取得是
①自治区的各级国家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的结果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且生动实践的结果
③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结果
④贯彻落实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民族政策的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协调联动;全力奋战, 政府形势研判精准,资源调度高效有序,各地病患救治及时,防控措施严格有力,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同时,复工复产有条不紊,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这场“战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社会主义国家市场机制激发了全体人民的最大活力和最大能量
③坚持坚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④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2020年6月22日,重庆市景江区迎来强降雨。上午,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布纂江流域洪水红色预警。据了解,此次红色预警是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1940年建站以来首次发布纂江流域重庆段的红色预警。由于预警发布及时以及当地防汛措施得当,当天,纂江区紧急转移了10万人,无一人伤亡。该材料体现了( )
①人能创造条件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②人类终将战胜自然,成为世界主宰
③人类能够彻底消灭洪水带来的危害④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基本的发展观。下列观点能够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人定胜天”
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④“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和“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所谓“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久治安的大事,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要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 )
①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
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
③关键时刻,党员要将特殊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9、智慧供应链是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实现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现代供应体系。打造智慧供应链旨在( )
①提升产业的集成和协同水平
②促进产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③推动传统产业变成新兴产业
④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浙江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每年清明节当天,当地某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了解党的历史。组织这一活动有利于学生们( )
①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②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③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