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规定,自2023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此举有利于(       )
    A、通过货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B、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C、通过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D、通过市场调节,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 2、2023年3月30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持对各类经营主体“一碗水端平”;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方面实际困难。由此可以看出(       )

    ①民营经济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

    ②发展民营经济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③民营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发展民营经济需营造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截止2022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的“基建狂魔”,彰显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优势。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国有经济在各行业中占支配地位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生动讲解了习近平在其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和经典故事,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下列名言名句蕴含的道理与“十四个坚持”的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隐姓埋名60年,矢志科技报国,将自己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这启示我们(     )

    ①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

    ②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就能书写精彩人生

    ③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④要厚植家国情怀、弘扬奉献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歌曲是时代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主题的歌曲。“……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五星红旗飘起来,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春天的歌谣唱起来,新时代响起新节拍,为了人民的愿望初心不改,为了伟大的梦想继往开来……”,《走进新时代》和《歌唱新时代》两首歌的歌词告诉我们(       )

    ①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一脉相承、递进发展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两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的诉求都是一样的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高一学生小明想要以“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为友”为题办一期展览,你将建议他选取以下资料中的部分及顺序为(     )

    ①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                           

    ②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④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

    ⑤设立自贸区,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⑥加入世贸,对外开放新阶段

    A、①→④→⑥→⑤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⑤ D、④→③→⑥→⑤
  • 8、“中华老字号——厦门古龙”曾在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被迫停产,但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仍然挺身而出为难民煮粥。1954年公私合营后,重新焕发生机。和古龙一样的民族企业,他们始终抱着实业救国、实业兴邦的理想和使命,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这印证了(     )

    ①企业改革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历史机遇

    ③弘扬和传承“德商”情怀有利于振兴民族工业

    ④“一化三改”使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下图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966年5月)的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照片内容为我国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广播体操表演,后来我国又陆续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城市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

    照片内容为1961年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③我国在体育、工业等方面获得较快发展

    ④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是厦门航空公司的服务口号,厦航(代码MF)是由民航局与福建省政府合作创办的我国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股份制航空公司,也是我国民航保持盈利时间最长的航空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股份制公司的组织机构权责明确、互相制衡 B、执行董事负责组织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C、公司的组织机构由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 D、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是股份制
  • 11、下面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变化 D、不同时代生产关系的一致性
  • 12、在一次政治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它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会选(       )

    ①没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批判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未表达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诉求

    ④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准确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3、唐代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中写道:“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农民在封建社会被剥削劳动成果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 B、封建社会特有的礼制 C、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D、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
  • 14、2023年研学旅游市场火爆,主要归因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 15、劳动者从事生产、提供服务都离不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16、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 17、中国共产党始终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
  • 18、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24年3月初开始,天水麻辣烫意外“出圈”,成为继淄博烧烤、“尔滨”冰雪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又一“消费传奇”。

    【近10亿播放量,天水麻辣烫“香翻”全国】

    天水麻辣烫有多火?在各大社交平台频繁登上热搜后,相关话题高达上百个,视频播放量近10亿,热度持续上涨。

    【食材与文宣】

    天水麻辣烫的“火”得益于许多天水独有的食材,比如天水的甘谷辣椒,据说与其他普通辣椒不同,香而不辣,这正是天水麻辣烫的灵魂所在。

    天水麻辣烫的“火”得益于当地开展的相关文化活动,如今走进天水闲市区就是麻辣烫“吃货节”,天水秦州区文化馆一天内组织了七场综合类文艺演出及非遗展示。舞蹈节目“天风八千年”、歌曲“说伏羲”、秦州小曲、朗诵“我为天水家乡代言”、爵士舞、变脸、舞狮、高跷、葫芦丝、吉他、街舞等节目轮番上阵。

    【流量与留量】

    天水麻辣烫的“火”,是大流量释放出大能量的“样本”,天水麻辣烫从走红到“出圈”,流量是最大的推动力。

    天水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的满意度、体验感为最高追求,拿出十足诚意、下足精细功夫,将“流量”变为“留量”,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烫推动天水大发展”。这成为新晋“顶流”天水麻辣烫的出圈密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天水麻辣烫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又一“消费传奇”的奥秘所在。

  • 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贵州省各地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完善党员干部包联走访群众制度,提升党群服务效能从加强源头治理,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优化网格资源配置。整合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力量,聚众人智慧,让服务更精准、成效更显著。通过“互联网+基层治理”,做到信息动态随时采、矛盾纠纷随时调、任务要求随时达,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贵州基层治理实践是如何体现“大抓基层”的。

上一页 312 313 314 315 3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