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同时,由于封建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统治集团一方面俯首听命于列强,另一方面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探索。一时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时期创立的。大革命失败后,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领导红军作战和根据地建设实践中,他先后写成《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理论上更具体地和更完满地给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结合材料一,请指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简述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解。
  • 2、为了进一步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维护生态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林权制度改革表明(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B、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 C、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准就是看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D、只有“比较别人的路”,才能“远眺前行的路”
  • 3、曾长期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奉为圭臬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缠身、矛盾不断,欧美国家更是乱象频发。与“西方之乱”不同,中国制度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危急时刻都展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创造了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奇迹。由此可见( )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②制度竞争是国家之间唯一的竞争

    ③坚持制度不变才能杜绝矛盾出现

    ④坚定制度自信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果的是( )
    A、党的“七大”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通过“一化三改”,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C、完成“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D、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人民谋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救亡斗争从此开启的一帆风顺的全新进程
  • 6、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因为( )

    ①劳动者享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自身劳力

    ②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掠夺使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

    ④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以下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 )

    ①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④“全人类共同价值、生命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面对“三个之变”,中国共产党必须( )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让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科学理论应当回答时代之问。以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其回答的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以往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下列措施有助于缓和这一矛盾的是( )

    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②人大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

    ③杭州承办第19届亚运会

    ④中美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在长期艰辛探索、寻求正确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是基于(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现成的方法

    ③“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④“两个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让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期间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依次是( )
    A、土地革命战争—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B、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C、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D、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 14、李大钊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这反映的信息是( )

    ①十月革命成功,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了借鉴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③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④中国出现了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某地计划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拍摄微电影,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你觉得以下拍摄的历史瞬间符合电影主题的是( )

    ①五四学潮,民族觉醒

    ②血战湘江,遵义转折

    ③瓦窑决策,联合抗日

    ④两弹一星,扬眉吐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步尝试、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当然也出现了严重的曲折。下列事件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①莫尔“乌托邦”的空想

    ②巴黎公社成立

    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的问世既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在于( )

    ①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趋势

    ④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②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与此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由此可见( )
    A、经济危机是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B、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C、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D、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20、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生产关系的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 B、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不享有任何生产和生活资料 C、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奴隶社会的进步 D、封建社会的农民完全依附于封建地主阶级
上一页 292 293 294 295 2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