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构成。( )
  • 2、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
  •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 )
  • 4、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
  • 5、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4周年。( )
  • 6、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一词迅速成为全民热议的经济热词,被列为2024年中央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梳理形成本行政执法领域的执法突出问题清单,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202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规范,倡导对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等情形作出细化规定:罚款决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确保罚款决定符合法理,并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要求全面强化罚款监督,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充分发挥监督合力,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用法治方式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的正确性。
    (2)、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请你就此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分别提一条建议。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国有8500多万各类残疾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加上有无障碍需求的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广泛而迫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全国人大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工作领导小组,赴相关地方进行调研,委托中国残联征求了5万余名基层残疾人、老年人代表的意见建议。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该法制定和施行的重要意义。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到2024年,风雨兼程七十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从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来看,各级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向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从权力的性质看,国家权力统一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保证了我国国家权力的统一;从权力机关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人大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从组织原则看,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将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民族关系的处理上看,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从党的领导上看,党领导人民创造了这一政权组织形式,又遵循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初,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浙江农村经济发展了,但环境“脏、乱、差、散”问题日益突出。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明确提出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施过程中,浙江坚持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按照村庄的区位条件、产业特色、人文底蕴、资源禀赋,分类确定发展方向和建设模式。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入手,然后向农村公共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等领域拓展。各地先后出台乡村治理工作规范、村民说事监督规范等形式多样的制度,建设“百姓议事会”“道德评议团”等基层治理载体,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如今的浙江,形成了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

    2024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说明“千万工程”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强调,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同时,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仍旧面临不少难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难题,唯有继续深化改革。因此,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急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党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2、2024年,四川某区全面促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法律顾问为村(社区)开展审查合同,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协助法律援助申请,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及普法宣传等相关服务。这体现了该地区( )

    ①提高基层政权依法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

    ②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让法治在基层扎根

    ③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基层群众法治观念

    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强化依法对所有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经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的法律草案和决定决议草案进行合宪性审查,确保每一部法律、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这有利于( )

    ①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②强化人大职责,领导法治中国建设

    ③健全立法机制,提高我国立法质量   ④坚持民主立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状况,连续出台司法指导意见,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上述举措表明人民法院( )

    ①坚持立法司法协同发力,实现良法善治   ②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③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独立行使审判权   ④积极应对新的现实课题,促进司法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过程中,由该市人大组织的45名人大代表旁听该案的审理,对庭审中法官状态、庭审程序、庭审能力进行综合评议。此举意在( )

    ①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   ②强化审判人员公正司法的意识

    ③提高人大代表的地位   ④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质询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征求了36家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与中央宣传部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

    ③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

    ④完善法治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2024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全国各地先后有10批共11900名的援藏干部人才奋战在西藏各地,无论是拉萨市的“北京路”“江苏路”,还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都记录下对口援建省市的辛勤付出,也见证着西藏各地的沧桑巨变,上述做法是( )

    ①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前提

    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生动实践

    ③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④西藏少数民族群众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有力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2024年4月24日,北京市政协召开“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调研情况通报会,会议邀请两所中学“模拟政协”师生代表观摩会议。观摩师生认真聆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委员发言,学生代表就保障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校体育设施使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参与这一活动对中学生的意义在于( )

    ①积极行使提案权,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②在参与中了解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

    ③完善协商内容和形式,增进和凝聚共识   ④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某地为进一步拓展民情民意收集渠道,建立“1号听”民意收集工作机制。由人大代表、党的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于每月1日到各居民小组进行坐班接待,让居民出家门就可以有地方反映问题,有人倾听问题、有人解决问题。这有利于( )

    ①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   ②扩大社区居民的政治权利

    ③保证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④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通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相关行政机关受理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优化了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扩大了行政复议范围,健全了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程序。此举意在( )

    ①深入推进依法执政      ②规范政府权力行使

    ③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249 250 251 252 2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