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 )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③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需要文化自信凝聚伟大力量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023年8月26日,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终选结果出炉,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乡村振兴、保家卫国……以平实质朴的文字、直抵人心的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勾勒出奋进中国的大美画卷,鼓舞亿万人民毅勇前行。这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 )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
②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和人民
③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2023年,一批优质电视节目火爆荧屏,《2023中国诗词大会》、《古韵新声》、《锵锵行天下第三季》、《诗画中国》、《经典永流传正青春》等节目,在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凸显传统文化悠长底蕴,用文化精品让观众与先贤之间实现沟通与互联,由此可见( )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继承而丰富多彩
②文艺工作者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艺创新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④文艺创作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3年4月“万物有灵·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全球巡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定制了一场令人惊艳的“幻彩古蜀国艺术光雕秀”,运用高清视频技术,再现古蜀文明灿烂辉煌,辅以原创主题音乐和绘画性艺术表达,让观者与文物进行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流”。这有利于( )
①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助力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②依托数字技术,以沉浸式体验增进各国文化认同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坚定文化自信
④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繁荣和发展世界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取成都的简称“蓉”,同时寓有“融合”“包容”之意。“蓉火”运用多彩渐变的大运会主视觉色块,将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整合起来,呈现成都热情、活力、时尚的多彩生活与大学生的斑斓青春。“蓉火”的设计( )
①既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又展现国家审美风范
②体现了世界各国文化可以在交融中实现统一③既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又承载时尚文化内涵
④表达了中国同世界文明和谐包容的美好愿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电影《满江红》以《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千古流传的古典诗词作为影片叙事主线,很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真实与虚构、写实与想象的关系,将爱国主义价值编织进生动曲折、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情节叙述中,给观众带来极为生动、自然、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这表明影视创作要( )
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深刻把握时代潮流,丰富传统文化本质内涵③弘扬主旋律,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主动引领社会文化思潮,坚持凝聚社会共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叫“鸿雁”、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叫“鹊桥”、运载火箭叫“长征”……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航天器命名的“中式浪漫”( )
①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
②承载着家国情怀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③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和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④蕴含丰富历史内涵和人文信息实现了文化交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因谈吐文雅,成为带货主播中的“清流”而爆红网络,他所属公司新东方在线的股价也随之大涨,震惊了整个资本圈。材料表明网红文化( )A、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通过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C、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
9、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只有抓住机遇才能促进事物的飞跃式发展 B、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成长需要在度的范围内不断加强量的积累 D、圆圈式地运动也能促进事物的螺旋式上升 -
10、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材料体现了(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促进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会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④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促进上层建筑的完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2023年1月,关于新冠变异毒株将引发严重腹泻、呕吐等症状的谣言,一度令蒙脱石散等治疗腹泻的药物脱销。对此,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发布对变异毒株的最新判断,让普通群众全面了解了变异毒株,对未知病毒的不安和恐惧情绪大大缓解。这主要表明( )
①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对病毒的认识会能动反作用于疫情防控③国务院坚持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类似报道频频引发社会热议。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新版课程标准显示,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不同年级段。新课标将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是基于( )
①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课标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学生发展有反作用
③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④劳动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在我国科学家主导、全球45个科研机构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共同努力下,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M87,被证明确实在自旋。其喷流呈现周期性摆动,摆动周期约为11年,振幅约为10度。这一现象符合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相关预测。全球共有超过20个射电望远镜为此项研究作出了贡献,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天文台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材料表明( )
①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真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会被不断证实或推翻
③认识工具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④追求真理具有反复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梵高用4个月完成流传后世的《向日葵》,达·芬奇用4年精雕细琢成《最后的晚餐》,如今人们利用ChatGPT技术只需4分钟就能完成一幅色彩艳丽、别具韵味的画作。有人认为手绘画作依然更具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前景无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人工智能的不同观点,说明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认为手绘画作更具生命力是基于意识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ChatGPT技术的成熟表明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正在日趋完善
④认为人工智能前景无量启示我们要对新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5、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 )A、重视外因的决定作用,全力支持京津冀新发展 B、坚持共性个性结合,探索京津冀统一发展模式 C、立足部分的作用,京津冀各地区要快速发展起来 D、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把京津冀联系起来发展
-
16、今年很火的歌曲《罗刹海市》,创作灵感来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书中描述的罗刹国是一个美丑颠倒的国度,在那里,越丑越是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越是美, 越被看成妖怪,暗讽以丑为美的颠倒世界。关于“罗刹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罗刹国”是作者自主想象出来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我国科考队在可可西里发现一处当地罕见的大规模“红山脉”。地质研究发现,可可西里盆地的这些“红山脉”主要形成于距今7000多万年到3000万年之间的白垩纪晚期到古近纪,其中包含的丰富地质信息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演化提供重要支持。材料表明(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
②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正确地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③可可西里的“红山脉”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固有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 鸿蒙时代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时代,甚至可能产生在混沌时代之前。鸿蒙时代末期,世界破碎产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下列与“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哲学派别不一致的是( )
①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顾明远先生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教育家之一。他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哲学史、教育哲学是重点。他认为哲学是培养思维的学科,文科生必须具备这个基础。这是基于哲学( )
①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②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③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④总是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春节期间是否应该允许燃放烟花爆竹,近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和炸伤人的事故。冬季天干物燥,燃放烟花爆竹,特别是在可燃物多的农村以及人口密集的城区,掉落的未及时熄灭的烟火,极易引发秸秆堆垛、居民房屋、加油站、粮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另外,燃放烟花爆竹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噪声污染,以及造成资源浪费。但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民俗活动,是一项传承了上千年的习俗,承载了民族文化,构成了春节文化的仪式感,是国民回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话,后代子孙们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都要无法理解了。
海口市发布2023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部分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的通告,决定于2023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部分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并公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对此,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俗,要继承这一民俗,应该允许自由燃放。”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