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是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 )
①是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社会公众的关切在法律中的反映
②是上层建筑的调整与变革必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
③体现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思想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④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法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担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2023年9月26日,沈阳市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对于轻微违法停车,实行广泛的教育提示。对在没有标志指示停车规定的支路和街巷路一般性轻微违法停车,靠边顺向停车对交通影响不大的,将进行教育处理。对外地来沈车辆,将予以更多的提示和服务。该方案是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中新增“首违不罚”的内容推行的“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治理方式。此举有利于( )
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水平和效能
②改善执法形象,优化执法效果,体现执法温度
③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通过良法善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设法治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纳入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于2022年12月初次审议修改草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6月、10月两次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新法落地后,全国政协委员就完善该法的行政、司法、宣传等相关配套措施给出建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海洋环境保护法》——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党中央提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修改建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
③政协委员就《海洋环境保护法》落地见效提出建议——政协委员进行民主监督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海洋环境保护法(草案)》进行审议——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指出该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作出总结。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将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阐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大意义所在
②是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挥棒
③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武器
④标志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这十年,文化文艺这样见证新时代新征程。2022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京举办“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这十年文化工作的相关举措:如影视方面,十年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比如聚焦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山海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觉醒年代》《功勋》等都圈粉无数;出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推动制定修订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为文化方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工作是如何在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奋进努力的。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疫情肆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感染,2021年的春节必将不同以往。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在密闭空间里高浓度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而春运的拥挤和较密闭的空间环境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要求我们加强国际经济交往,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走好开放合作之路。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阐释我国确立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的合理性。
-
8、《说文解字》指出,由止、戈组成的“武”字,意为制止战争,拿起武器的目的是放下武器、保卫和平。可见,在本意中,“武”中有“德”,“德”约束“武”。“武”字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
②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受同一性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北京市海淀区在主题教育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听民意,坚持为民服务解难题,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村委会和居委会,为群众解决难事和烦心事,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材料说明( )
①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②我们要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③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必须更好地保障人民利益
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以人民的要求为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煌煌然成复兴之大气象……”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 )
①果断抓住时机,促成我国社会中各种事物的质变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推动发展
③坚信前途光明,勇于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挫折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飞跃积极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打破僵化思维,改革思变、转型求变,变中取胜……“变”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下列诗句与中国经济这一鲜明特征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C、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12、在南极洲派恩岛冰川附近的海底,科学家钻取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沉积岩心,其中发现了森林的残骸。岩心的一层沉积物具有与周围明显不同的颜色,经过仔细观察,科学家们发现了古老的花粉、孢子、开花植物碎片和根系网络,这些样品可以追溯到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当时的南极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得多。材料表明( )
①南极洲“森林消失”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③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
④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案例回放:周某、肖某举行婚礼,向 H 公司订购了价值 5500 元的婚庆服务,包括主 持、摄影摄像、婚车装饰、灯光租赁、音响等,其中,摄影服务费 600 元。婚礼结束后, 周某、肖某支付了全部服务费。但该公司丢失了婚礼过程的摄像资料,无法向周某、肖 某交付该资料,周某、肖某随后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该公司返还服务费 5500 元,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5 万元。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会支持周某、肖某的诉讼请求吗?为什么?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这十年,我国重点城市 PM2.5 浓度累计下降 57%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4.4%,全国地表水 I 到 III 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 23.8 个百分点,达到 87.9%,已接近发 达国家水平。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艰苦努力的过 程。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某县司法局到 A 村举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授牌仪式。
近年来,A 村坚持依法治村,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民 的权利和义务,严格各类事项、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序,并一一向村民公开;通过京东大 鼓、诗朗诵、表演唱、三句半等形式将法的基本知识传播到村民家门口;建成公共法律 服务工作站,安排法律工作者、律师等担任顾问,办理农村法律援助案件;持续推动“枫 桥司法所”创建,A 村设立“丙方调解室”,建立了“丙方调解小组”“丙方调解志愿队”, 将矛盾纠纷、难事烦事直接解决在村里,营造了“乡里乡亲格外亲、乡音乡情促和谐”
的良好社会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 A 村建设“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举措给我们的启示。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
局;到 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规划》要求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 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规划》明确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 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规划》明确支持数字企 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建设数字中国的经济意义。
-
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进行了如下论述:“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 敌寡助我多助”,这些矛盾决定了这场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 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从思维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
①超前思维有非逻辑制约的联结性和畅想性
②调查研究是把握事物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③矛盾分析方法对正确进行超前思维很重要
④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实际状况为根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三段论推理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它的逻辑规则 ,否则,就不能保证该推理是一个有效的推理。对下列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错误,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共青团员都是青年;小张是青年;所以,小张是共青团员。(中项不周延)
②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我不是运动员;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小项不当扩大)
③有些动物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所以,有些胎生动物不是哺乳动物。(大项不当扩大)
④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南京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南京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四概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宋某(24 岁)无证驾驶摩托车去工地途中,为避让人行道的学生,急速驶入了路面维修的开掘 路段(设置了临时警示装置,但不明显),因速度过快从摩托车上摔下受伤,致轻伤二级。宋某认为, 受伤路段的市政维修部门应当承担责任,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后续治疗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各项费用,其计 10 万元。对于该案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宋某无证驾驶属于违法行为,市政维修管理部门不承担相应责任
②宋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负责对自己安全的注意义务
③市政维修部门行为与宋某受伤存在因果关系,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④该案件属于典型的“民告官”行政诉讼,由市政维修部门来举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被告中铁某工程分公司因项目复垦建设需要,多次向原告 黄山某贸易公司采购建筑材料,期间支付部分材料款,后因项目资金紧张,剩余41余万元材料货 款一直未支付,原告经多次催要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本案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原告需要先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提起诉讼
②被告只支付了部分材料款,违背了合同全面履行原则
③若原告三年后再次讨要工程款,则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④该案件的举证符合“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