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 )

    ①变的是主要矛盾,不变的是基本路线

    ②变的是基本国情,不变的是历史阶段

    ③变的是历史方位,不变的是社会主义性质

    ④变的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变的是国际影响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中国共产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 )

    ①是我国的最大优势

    ②科学回答了我国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全面总结和概括了我党所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高一某班学生围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四则材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屈辱的岁月,胜利的征程

    ②新中国成立——改变发展方向,展示美好前景

    ③社会主义建设——历经艰辛探索,提供宝贵经验

    ④伟大的改革开放——关键的一招,历史性的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2023年美国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相继倒闭,186家银行面临“爆雷”风险,美国银行业危机越演越烈。这说明(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不可避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2023年2月,“考古中国”五项重要考古成果发布。其中河北四台遗址考古发现6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以及动物骨骼等。据此可以推断当时人们( )

    ①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可能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③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被统治阶级会受到苛捐杂税的剥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7、市场像一只“看得见的手”,调动农民由“种啥卖啥”向“要啥种啥”转变。
  • 8、我国高铁建设引入社会资本,能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取长补短。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3月 13 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这场中外瞩目的发布会上,李强在回应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时表示,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 说尽千言万语、 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材料二: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公开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再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针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提出了系列政策举措,体现了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

    材料三: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局:内部外部的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不利,如政府干预过多、过强,全球经济不景气等; 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竞争激烈,不转型“等死”,转不准“找死”; 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短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一些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 诚信缺失现象、政商关系不清……

    (1)、民营经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指出国家重视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依据是什么?
    (2)、 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请选择一个角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助力。

    要求:写出简要方案,100字左右; 实践活动方案包括主题、方式、效果(解决措施) 等。

  • 10、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材料一:近两年来, “共富工坊”是浙江各地政府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推动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形成的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操作步骤包括组织共建、市场运作、精准服务和政策支持,是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工坊,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 实现送项目到村、 送就业到户,形成“组织起来、 一起富裕”的良好氛围。如今,各种模式的共富工坊已成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绍兴: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援助搭建共富桥梁

    近年来, 绍兴持续发力促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帮助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员来到绍兴打拼,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培养与就业有效衔接,连续4年将技能人才招引专列开进江西、云南、 四川等片区, 累计新增技能人才来绍就业12.43 万人。绍兴还和浙江其它地区一起持续对西藏等地对口帮扶援助, 搭建共富桥梁。

    (1)、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说明“共富工坊”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的。
    (2)、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说明实施东西部劳动协作、对口援助的意义。
  • 11、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的角度,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
    (2)、试举出三个实例,论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12、下图为人均GDP 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图,据此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 社会保障发展初期,社会保障水平随人均GDP 增长而提高

    ② 社会保障的发展并不依赖经济发展,要谨防保障水平回落

    ③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 社会保障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水平越高越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3、下表是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网络零售的部分数据。

    项 目

    数 值

    项 目

    数 值

    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

    1.7 万亿元

    农村电商

    1750.3 万家

    同比增长

    12.2%

    同比增长

    8.5%

    根据表格可以推断,我国( )

    ①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卓有成效

    ③ 网络零售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经营机制

    ④ 农村电商为主的集体经济迅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下列传导路径中,符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
    A、建立国内良好的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 B、提高增值税起征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 15、为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我国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该行动计划有利于( )

    ① 竹业、塑业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

    ② 贯彻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理念

    ③ 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④ 推动我国竹、 塑产业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年,国家延续并优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这表明我国( )
    A、实施产业政策,助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 C、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 D、优化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 17、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和成本约束,东部产业不断将目光瞄向中西部。在 2023 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中,中西部地方政府表示,将出台更完善的产业政策,不断提升产业梯度转移的吸引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奠定产业基础。这表明( )
    A、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B、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C、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D、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弊端,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 18、2023 年 11 月,在浙江金华举行的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上的信息显示,目前在非洲“深耕”的中国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在我国( )

    ①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主体和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 是中国百年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

    ② 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③ 是我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 移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为我们( )

    ①找到了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了道路自信

    ②固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了理论自信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了制度自信

    ④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了文化自信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1361 1362 1363 1364 13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