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表现在( )
①“行”在其真,符合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②“行”在其善,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③“行”在其用,彰显实践伟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④“行”在其新,不断与时俱进,用新理论成果取代原有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目前我国已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全国养老机构以内设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等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3%;高龄津贴制度已实现全国省级层面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已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今后,民政部门将牵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制度,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各地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中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2012年到2023年3月,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变化。

材料二 由于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面临多重压力,M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困境:
困境一: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装备水平落后,特别是一些产业缺乏精深加工项目,产品附加值偏低。
困境二:部分投资项目存在投资规模较大、门槛设置较高、进入成本较高等情况,民营企业难以涉足。
困境三: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级部门出台了很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办法,但有些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调研,没有征询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导致过于理想化和程序化,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
(1)、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说M地政府应怎样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上述困境。 -
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积累了重要的宝贵经验。
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的知识,说明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多年来,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中宣部联合推出的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中有这样的话:“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书写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篇章,铺展开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航天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傲人的成绩。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大力协同始终贳穿于航天事业发展全过程。中国航天始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载人航天精神也成为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相关知识分析“风景这边独好”的原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纵观历史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注入了不竭动力。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前行
时期
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一化三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所作的历史贡献。
-
7、《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方案,志愿者提供养老志愿服务,可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每服务1个小时获得1个时间币。志愿者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服务可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予直系亲属。“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
①有助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②将“个人养老”和“志愿服务”挂钩,丰富了社会保险的形式
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富余的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初次分配的作用
④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下列选项能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是( )
①大力发展生产,注重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有机结合
③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④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下列选项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①继续优化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
②不断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
③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和覆盖范围
④运用降准降息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强大科研能力及雄厚资金的某国有制造企业,与具有丰富经营经验及灵活决策机制的某私营企业合作“走出去”,产生了“1+1>2”的共赢效应。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平等地位
②各种所有制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
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近年来,随着工农城乡关系重塑,我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至2023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快 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但从绝对值看,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且趋于增加。为此,我国需要继续( )
①深化土地改革,增加农民土地所有权流转的收益
②坚持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③完善收入分配,发挥分配对实现公平的根本作用
④推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城乡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时代之巅、展真理之旗、扬复兴之帆,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实现强国复兴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三个方面成就”
③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把握了时代脉搏,科学地回答了时代课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 )
①大变局中的世界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500年风雨征程,500年奋勇前行,回首来时路,社会主义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程,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大江东流去的方向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始终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有(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阶段,在奴隶社会内部孕育的封建生产关系,到春秋末期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②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 年 10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
“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重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拓展国际数据服务、推动实施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推动伙伴国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率先开展创新性的探索试点,为“丝路电商”发展提供更多制度型公共产品;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虹桥商务区分别打造中心功能区和辐射引领区,建设跨境电商集散分拨中心、优化服务供应链和专业服务供给;将结合伙伴国需求,设立“丝路电商”国际智库联盟、数字技术应用中心,推动产业互促、平台合作、资源共享,打造一批促进“丝路电商”伙伴国共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启示。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列是党的历次会议对生态文明的阐述。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2012年,首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新局面。
2017年,“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次写入十九大报告,更是首次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历次会议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阐释不断深化的认识论依据。
-
18、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说明( )
①我国要多举措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我国要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牢牢把握食物安全主动权
③我国要立足国际市场,实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④我国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出发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2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①是破解全球困局难题的必由之路 ②要首先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遵循 ④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频发,个别国家借机谋取地缘战略私利,试图推动国际关系“阵营化”,以集团对抗取代对话合作,导致危机的影响外溢,国际政治经济剧烈动荡。中国提出对话谈判是解决地区冲突危机的思路,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主体。材料主要说明( )
①世界多极化发展使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区域集团化干扰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变革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中国坚持主权国家平等观,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