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9月,小赵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父亲赵某,遂与某养老院签订养老服务合同,约定由养老院指派专人看护赵某,小赵需每月支付护理费、床位费等共计3000元。2023年11月8日,养老院护工小汪在凌晨巡房时发现赵某躺在地上,遂将赵某扶起。此后赵某一直说身体不适,三天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5天后,小赵为赵某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后不久,赵某死亡。本案中( )
①养老院不用对赵某的死亡承担责任
②养老院护工小汪对赵某的死亡负有直接责任
③小赵与养老院签订的养老服务合同合法有效
④养老院未及时送赵某就医,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越是动荡的世界,越需要稳定人心的力量;越是变革的时代,越呼唤胸怀天下的担当。“德不孤,必有邻”。中国“和平经验”的共赢逻辑: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家发展,又以中国的发展来助力全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和平经验”的共赢逻辑体现的道理是( )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中国始终坚守大国责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③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④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是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2023年8月,“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全球巡展首展在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开幕。据此完成下题。(1)、三星堆文明可谓一醒惊天下,迥异于中原的文化风格,带给世人无限遐想,出现了很多“西来说”(西方)的奇谈怪论,但现代考古证实三星堆文化出土的人像凸眼造型与仰韶庙底沟文化出土的一件残破陶片上凸起的大眼睛非常相似,且三星堆文化的人像也与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鼻子高高凸起、大嘴等特征)高度相似。材料表明( )
①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③认识总要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此展览分为“古蜀觅踪”“敬事神明”“梦回古蜀”“神国万象”四大单元。三星堆的面具、神树、神鸟、器具等文物经过元素提炼与二次创作,以“蜀·魂、蜀·现、蜀·迹、蜀·祭”的叙事脉络再现古蜀文明的瑰丽。举办这类展览( )①表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才具有意义
②能让观众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③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④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某市政协创新开展“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工作。充分倾听,找准“盼的事”:委员进社区,在群众身边开展协商,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充分协商,做细“商的事”:探索机制,让协商“广参与”,下沉搭台,让协商“在身边”。充分跟进,督促“办的事”:用“微监督”推办“微协商”,让“专业人”督办“专业事”。该市政协开展这些工作( )
①切实履行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
②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
③有效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某市积极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行动。接,就是认真倾听民情民意,是义不容辞的态度和职责;诉,就是群众有诉求向政府反映,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与需求;即,就是马上行动,是闻风而动的作风和理念;办,就是解决问题,是扎扎实实的作为与担当。这一举措( )
①发挥了党建在司法中的总揽全局作用
②实现了党的建设与行政业务融合发展
③巩固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主题教育
④促进了主题教育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从2022年9月份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的存款挂牌利率已进行了三轮下调。多家商业银行再次从2023年12月22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0.1至0.25个百分点不等。不考虑其他因素,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有助于( )
①减轻商业银行成本压力
②居民存款意愿下降
③激活消费潜力
④市场流动性充裕
⑤促进企业发展
⑥增强经济复苏动力
A、①一④一②一③ B、②一③一⑤一⑥ C、②一④一③一⑥ D、①一②一③一④ -
7、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是汉、越民族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在该遗址出土了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银器、铜钱等文物标本数百件,同时在该遗址的两口水井处出土了1万余枚简牍,其中有字简牍近2000枚。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统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工具和劳动成果
②渡头古城遗址属于封建社会的历史遗迹
③渡头古城时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应用
④渡头古城人走出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中国社会治理应合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理念,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求 ( )
①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先要抓好德治,再辅之以法治,最终实现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法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
②儒家思想为唐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③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
④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依法治国,是治身;以德治国,是治心、治思想、治价值观。前者靠法律惩戒,后者靠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以德治国是基础,依法治国是手段。由这段话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
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紧密联系的
②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③法律惩戒优于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
④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至关重要。以下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B、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C、我国公民平等地制定法律、适用法律 D、反对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12、北京立法支持非遗进社区,上海立法规定个人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最高罚200元,河北立法规定高空抛物、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罚款500元……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这体现了地方人大常委会 ( )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造福人民
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的水平
④注重法规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随着全社会对司法文明的日益关注,司法活动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例如,司法机关明确规定不再组织罪犯“游街示众”以及组织“公开宣判大会”,不再以侵犯罪犯人格尊严的方式来震慑犯罪人等。上述我国司法文明的进步折射出 ( )
①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②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③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④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都以“振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为结局。其根本原因是 ( )A、只注重实现形式上的法律近代化 B、立法在某些方面脱离司法实践和社会实践 C、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未注重利用中国本土资源,忽视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
-
15、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从1999年“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我国的法治是 ( )
①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③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④由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对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B、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 C、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D、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
18、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下列能够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的有 ( )
①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
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中国人民享有更广泛、更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回望古老中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着眼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和今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代中国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中华法系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③今天我国的法治状况是由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所决定的
④今天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关于中华法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③认为君主权威在法律之下
④主张法治优于“君主之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