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2024年2月10日,电影《第二十条》正式上映。电影基于立法精神高度和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殷切期望的视角,采用轻喜剧和黑色幽默的方式,深刻剖析了在司法实践中二十条沉睡的原因。在最高检、最高院的不断努力下,沉睡的二十条正被唤醒,二十条将成为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者的有力法律保障。运用文化原理,这体现了( )

    ①文化通过载体呈现,该电影真实承载了人们对法治社会的不懈追求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二十条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各方协力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反映公正理念的影视作品能积极影响价值观塑造

    ④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 从抓数量转向抓质量,从学表象转向学本质,我国各地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小镇发展路径。如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发达地区依托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发达的优势,发展形成一批先进制造类和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思路转变的背后是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

    ②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推动经济发展朝预定方向转化

    ③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是发展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不断把握规律有利于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纷纷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

    ①表明我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

    ②体现了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聚焦当前中心任务,履行国家职能

    ③彰显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民主政治优势,推动决策的科学化

    ④是代表、委员在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4、 《淮南子》: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墨(墨作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这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

    ①坚持良法之治,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②坚持严格司法,确保司法公正

    ③以法治促进德治

    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 2023年,浙江省推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推进“劳有所得”,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进“病有良医”,加快建设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推进“老有康养”,发展社会化养老体系;推进“弱有众扶”,完善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和兜底保障机制。以下对这些措施解读正确的是( )

    ①推进“劳有所得”,坚持在初次分配中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②推进“病有良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筑“安全网”

    ③推进“老有康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老有所养

    ④推进“弱有众扶”,守牢社会成员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6、 2016年全国两会,习近平从生态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3年冬季,冰雪旅游逐渐成为东北特色产业,冰雪经济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①健全冰雪运动服务保障→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②丰富冰雪消费业态和场景→满足市场需求→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发放冰雪运动消费券→释放冰雪消费潜能→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④增加冰雪运动用品支出→推动冰雪运动消费结构优化→促进冰雪运动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 恩格斯说:“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古代奴隶制文化遍及各大洲,它奠定了后来世界诸文明的基础。恩格斯的论述揭示出(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促进了人的解放和文明社会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8、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色精神。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下列关于中国故事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个理论成果

    ②“半条被子”——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执政为民

    ③“大包干”——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幕

    ④“一带一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发展新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两个结合”的赓续与创新,立足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聚焦文化发展之时代需要、回应文化发展之时代关切,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寻求真理的力量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彰显了其“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龚某将自己新买的爱车停放在某小区橱栏边,第二天却发现车被大雪压折的树木砸坏。经确认,树木的所有人和管理人为某研究院。龚某认为:因某研究院对其所有的树木长期疏于管理,导致树木内部腐烂、树干中空,才经不住大雪的重量,折倒后砸坏车辆。该研究院认为:龚某的车辆损害是由气候现象导致,属于不可抗力。且天气预报已经多次预警,龚某自身对车辆停放也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所以不同意龚某提出的赔偿要求。龚某遂向法院对该研究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定本案中的气候现象不属于不可抗力, 并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规定: “ 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判决某研究院承担损失的 70%,龚某承担损失的 30%。

    (1)、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以符合逻辑规则的三段论推理阐释法院的认定和判决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龚某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并说明理由。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2月28日, 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醉春风 ·庆祝人大政协两会同开》。文章中第一次把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合称为两会。
    2023 全国两会

    读懂了两会, 也就读懂了中国奇迹的“密码”。“ 两会时间”是人民群众与国家互动最直接、 最紧密的时刻, 是解决民生难点、纾解社会痛点、聚焦发展重点的“ 高光时刻”。两会展示着 中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生动形象, 讲述着中国道路、国家治理的精彩故事, 传递着 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有效理念, 两会正成为集中展示中国政治制度的窗口。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 中国两会向世界展示制度优势”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 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讲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 250 字左右。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 年 11 月 29 日, 神舟十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建设的“ 中国式跨越”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材料一: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从北斗导航到月球探测, 一代代航天人奋力拼搏、锐意进取, 用独特智慧和辛勤付出创造了 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 精神。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 一代代航天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 投身我国 航天事业,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 凭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勇于登攀、苦干实 干的进取意识,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前赴后继, 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 面对技术复杂、规模宏大、协同广泛的载人航天工程, 在党的正 确领导下,我国采取了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三步走” 发展战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 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 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始终贯 穿于航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新时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 航天 人将继续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 解读一代代航天人跑出中国航天“加速度” 的精神密码。
    (2)、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运用三段论推理规则,写出其推理过程。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坚定自信创造辉煌”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 13、下图表示的是 S 和 P 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下列组合中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S:我国国体——P:人民民主专政

    ②S:宏观调控——P:“看得见的手”

    ③S:辩证唯物主义——P:客观唯心主义

    ④S:人民代表大会——P: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2023 年 2 月 24 日, 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 从尊重各国主权、启动和谈、停止单边制裁、推动战后重建等 12 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 )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基本准则

    ②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③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契合各国心声

    ④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下图漫画《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作者:刘志永)蕴含的哲理是( )

    ①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③统一体中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联结

    ④事物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没有明确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6、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 中国梦” ,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替代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7、2023 年 3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 年 版)》(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公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传真等方式提出意见。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 2023年3月16日至2023年4月 15日。此举( )

    ①畅通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③有助于人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④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2023年2月以来, 保定市公安交警在市主城区现场查处交通违法开展温情执法, 推行“十 不罚” ,只对当事人进行温情提示、告知教育、督促其进行整改;实行“首违教育” ,限期改正,二次违法处罚,营造了文明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此举( )

    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②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工作实处

    ③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只有通过良法善治才能提升执法司法的公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下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解释了环境污染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它不 仅忽略了许多解释变量, 而且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质量会自动改善。从经济的角度看,在我国要实现图中“拐点 B”的目标就必须( )

    ①实施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实现绿色发展

    ②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③促进技术的进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④发展市场经济,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在“十四五” 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 更高质量就业,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下列属于通过再分配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有( )

    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加大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

    ③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④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费负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上一页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