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关注民生。
-
2、2023年修改立法法,将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
规、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纳入立法法予以规范,同时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扩大部门规章制定主体。此举( )
①是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和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②彰显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点
③是完善我国法治体系以保障人民立法权的现实需要
④有利于调动相关国家机构在依法治国历程中的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对于推动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法的颁布实施( )
①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②有助于增强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意味着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完善了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保密法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人们对法治的呼唤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有( )
①法律没有阶级性,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③政府作为立法机关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法治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④提高社会成员道德修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早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倡导并建立的群众工作制度和方法。“四下基层”制度( )
①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重大成果
②确立了人民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③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是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的实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
①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现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
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③坚持民族平等,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聚焦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课题深入调研,开展协商座谈会,有关建议得到充分吸纳应用。可见,在我国( )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亲密友党
②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权力机关的意见建议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
④贯彻了民主与团结这一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一位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的人大代表王丛如老先生,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
①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②履行了严格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义务③行使了决定权
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0、根据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市实际,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起草、制定了三亚市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方案,并在三亚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通过( )
①是三亚市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表现
②需要人大代表积极行使决定权和审议权③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④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2、“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与西方民主相比,中国式民主之所以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在于中国式民主根植中国历史文化、符合中国实际、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
①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民主具体形式具有差异性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势
③不同形式的民主本质上都是真实、可靠的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指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狂飙》让全国观众看到,中央扫黑除恶、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决心和行动一路“狂飙”、永不停歇。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共打掉涉黑组织160余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520余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万余起,有力巩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打击黑恶势力( )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坚持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助于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④正确处理国际矛盾,保障了国家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对很多独有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就必须( )
①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 ②不断提高党建质量,推进伟大工程
③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实现一劳永逸 ④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着重阐述的一个具有总领性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的战略把握与时代推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 )
①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代替国家机关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③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作为最高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2023年12月,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对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同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等地发生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遵照这个要求( )
①党员干部要做抢险救灾的先锋队、灾区人民的主心骨
②共产党员要放弃个人的利益,深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③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统筹协调、跟踪督办,压实责任
④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抢险救灾的决定性作用,靠前指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党一百周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②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③进入新时代,迎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完成脱贫攻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一百多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能开创百年辉煌的密码是( )
①坚持改革开放,勇立时代潮头
②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④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下列关于方案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主张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A公司发布一则招聘信息,闫某投递了求职简历。因闫某系X县人,A公司认为其不适合该招聘岗位。闫某认为,A公司存在地域歧视,遂提起诉讼。当地基层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送达了诉讼文书并通知双方开庭审理时间。在开庭审理中,闫某出具了相关证据。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A公司在案涉招聘活动中因“X县人”这一地域事由对闫某实施了不合理差别对待,损害了闫某的合法权利。判令A公司向闫某支付精神抚慰金9000元,并向闫某口头道歉。A公司不服该判决,委托律师提起上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案中法院判决的依据。(2)、说明本案是如何实现诉讼公平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