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联考政治试题
- 广东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份联考政治试题
- 四川省大数据智学领航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 浙江省嘉兴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政治试题
- 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政治试题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爱英才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政治试题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政治试题
-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在社会医疗、教育、基础保障等方面,已经无法更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而且,随着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增多,公共安全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导致社会治理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说明( )A、要使法治国家成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B、社会治理涉及的内容较广,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 C、要加强并创新社会治理手段,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法治社会 D、目前社会治理水平完全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
2、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坚决纠正和撤销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备案审查制度( )
①行使了监督权
②完善了我国法律实施制度
③行使了立法权
④维护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丰富的法治思想,这给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是( )
①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构成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奋斗目标 B、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要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虚心接受意见 D、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现在党的奋斗目标中
-
5、“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我们从这段歌词中可以感悟到(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党的领导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自2022年3月15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进一步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②体现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用各种手段弥补市场盲目性的缺陷
③说明政府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履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
④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近年来,北方某乡镇整合农业资源,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将原来的“单打独斗”改变为“集团作战”,建立起了企业、农场、合作社、农民“四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了企业有盈利、集体有收入、百姓得实惠的良好局面,点燃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这说明,该乡镇( )
①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
③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
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能效、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质态。下列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②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抛弃传统、落后产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③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强化劳动者科技素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根本改变现有制度→提供高质量制度供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流感论”“新冠病毒共存论”频频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大号流感”。“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上述五则材料的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什么观点?
-
11、贵州新建的花鱼洞大桥摒弃先拆后建的常规做法,提出“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的设计思路,实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的目标,是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被国际桥梁大会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桥梁界的“诺贝尔奖”)。这体现了( )
①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②人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创造新规律造福人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④尊重并利用客观规律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2020年2月27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发表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基于嫦娥四号任务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也是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暗物质粒子好似在宇宙中纵横交错编织了一张巨大而看不见的网,被认为是促成星系、恒星和行星产生的原因,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虽然尚不能确定其在宇宙物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但这个数字应大于80%。暗物质粒子是A、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的具体形态 C、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共同本质
-
14、高考作文题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运用哲学思维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看待自己的选择,用理性思考驾驭人生。高考作文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是因为
①哲学思维是促使人们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思维是人们处理问题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下降40%~45%。这是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从哲学上讲说明了( )A、充分发挥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B、物质对意识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
16、近年来,人工智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逐渐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越了人类,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担忧。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
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
④人工智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沙漠治理是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民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自然”,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
18、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造纸业摆脱了脏、乱、散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就必须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指导。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永远利于我国发展
②在顺应时代发展中,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征服自然的气概 B、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