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联考政治试题
- 广东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份联考政治试题
- 四川省大数据智学领航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 浙江省嘉兴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政治试题
- 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演练政治试题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爱英才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政治试题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政治试题
-
1、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治国理政遇到的问题时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自觉运用底线思维分析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 )
①发挥战略思维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②完成对底线思维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③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新时代新国情 ④运用科学思维,精准把握历史定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联合国安理会花园中矗立着和平主题雕塑——“铸剑为犁”,雕塑中的人一手拿锤子,另一只手拿着剑,要把战争中的毁灭性武器改造成造福人类的工具。该雕塑作品的设计( )

①通过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衬托全人类共同愿望
②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思维反映人类的和平夙愿
③凭借抽象思维运行方式揭示和平发展的规律
④借助形象思维向人们传递了和平发展的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美国在科技领域大搞“双标”:一方面声称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窃取别国的核心技术。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创新力,也阻碍了全球科技进步。从逻辑思维角度看,“美式双标”( )
①偷换概念,不符合同一律对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②骑墙居中,违背了排中律对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③融贯不一,背离了矛盾律对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④自相矛盾,其论调就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如今服务机器人已成为人们的好帮手,在旅游景区、商场等地方大显身手。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编制不同程序,进行不同导航定位,为其装上聪明的“大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研发者编程思维的运行方式有推导性 ②研发者赋予服务机器人抽象思维能
③机器人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④对服务机器人的编程过程具有严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白居易在《夜雪》中写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蜷缩在棉被中却能知雪重,这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 )
①科学性 ②间接性 ③概括性 ④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广西的绿水青山里,水果绝对是一道耀眼的风景:水果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水果品种丰富,有温带水果、亚热带水果以及热带水果。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增长和交通畅达,实现“水果自由”和“水果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为此,广西各大水果主产区立足资源优势,在打造全国知名“果盘子”的同时,积极发展“水果+旅游”新业态。全区主要水果大县坚持以文塑旅,通过建设水果文化旅游场馆、举办水果文化旅游活动、推出水果文化旅游线路,推动水果旅游由单纯的观光采摘游向内容丰富的休闲度假游升级发展。文旅的加持,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赋予了广西水果种植和乡村发展新动能,小水果产出了大效益。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广西是如何让小水果产出了大效益的。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将会怎样改变文艺创作的形态和生态?人们产生了以下观点:
人工智能创作借助客观世界的海量数据,基于特定的算法逻辑,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便捷地将艺术创意转化为符合人类审美期待的作品。它突破了人类创作漫长打磨的局限性,高速又高效的应用性优势令人心动。虽然人工智能只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未来创作中如果继续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必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202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5 个人民法院抓实公正与效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案例,涉及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诚信经营、见义勇为等主题。这些案例,明确支持了正当行为免责、自甘风险、自负其责的基本理念,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
当社会遇到“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司法裁判必须亮明态度、辨明是非。典型案例的判决为行善者撑腰、让失德者失利,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法律既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
司法案例是“活教材”,是生动的法治课。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的价值。
-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久久为功
③各异的现代化道路取决于各国不同的发展理念
④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是我们行动的依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这首词运用意象的手法点出画面,同时透过画面去传达心情。四句分别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的感伤落寞,字字景中有情,使读者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下列对此词蕴含的哲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有( )
①“楼台锁”和“帘幕垂”,是词人借现实的场景表达了内心的惆怅
②“去年春恨”的回想,来源于诗人独特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③借“落花”“微雨”表达美好事物将逝,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④从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说明词人通过主观想象创造了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书法家钟繇认为:“流美者,人也。”画家石涛曰:“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这告诉我们,字画以点墨之微取形用势,意明笔透,把万象之美通过书画者笔端表达出来。这美,是从艺术家心里流出的!对此,用哲学思维作出的正确解读是( )
①万象之美不在于艺术家目之所见,而在于艺术家“心之所观”
②腕受心,意明而笔透,体现了人在认识世界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字画以点墨之微取形用势,说明书画都是艺术家主观臆造出的
④生活的万象之美反映到书画者的大脑中,又通过笔端表达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西藏普兰服饰中最精美、最独特的是妇女的“孔雀”服饰。它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孔雀河源头似孔雀,它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为了使孔雀般的美丽和吉祥留存在这片土地上,妇女们的装饰便模仿孔雀而流传至今。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自觉的选择意识主体
②源于生活的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人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漫西《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②犯过的错是无法挽回的
③事物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④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春日将尽,草木褪去青嫩之色时,“立夏”便来了。春光将逝,未免有惜春的伤感,于是有赵友直的“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有陆游的“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夏日将来,瓜果渐熟,于是也有迎夏的恬淡与喜悦,如司马光的“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如文天祥的“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古代诗人们对“立夏”的态度不一表明 (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D、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
-
15、大脑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的运动系统中的高级部位,是生命机能的主要调节器。人脑能有效收集信息并作精巧的综合处理,在这一点上,人与其他动物是相通的,但人脑结构最复杂,功能却极其完善。外界信号进入人脑传到丘脑,激活丘脑的功能,促使人产生对人和事物的喜好、嗜好、偏爱、美感、动机以及愉悦和恐惧等情绪。这一事实旨在说明( )
①高度发达的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④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人类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与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新材料的研制却是颇为不易的。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数据共享,对先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预测、筛选,从而加快新材料的合成与生产。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机器学习计算方法在辅助新材料设计时代尤为“得力”,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描述符”生成、模型构建和验证、材料预测、实验验证等步骤。人工智能辅助研发过程表明( )
①科学研究能够任意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②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类实现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
④具体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并不改变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但社会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这是因为( )
①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②人们无法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
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山西某公司组建了以轧制为核心的攻关团队,进行超薄“手撕钢”的专项攻关。随后,0.015 毫米“手撕钢”成功面世。宽幅超薄“手撕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高端电子、汽车、计算机等支柱行业和关键领域。该公司研发出的新材料“手撕钢”( )
①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知性
③是从万事万物的共有属性中概括出来的 ④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也不能简单拿党过去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和由此产生的具体政策举措来套今天的工作。什么事情都要看一百多年前是怎么说的、几十年前是怎么说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亦步亦趋,那还怎么前进?那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要求我们( )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
③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
④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否定现有的理论和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述( )
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②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辉煌的历史智慧
③明确自信是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根本路径
④表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