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截至2024年4月,海南共有民营经济主体380多万家,贡献了海南80%以上的税收,近60%的地区生产总值,近90%的城镇就业,超过90%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反映出(  )

    ①民营经济是海南省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②海南省正在不断地巩固和发展民营经济

    ③民营经济对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④海南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在塞尔维亚语中,“索科”意为隼,是一种以速度著称的鸟类。“匈塞铁路贝诺段给我们带来了像‘索科’飞翔一样的速度体验。”在诺维萨德车站工作了40年的老站长希莫维奇见证了塞尔维亚铁路的发展与变迁,感慨颇多,“塞尔维亚铁路的上一次改造升级还是在我刚刚上班的时候。感谢我们的老朋友——中国,帮助我们实现了高铁梦”。这充分证明(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

    ③中国积极地推动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④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40 多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强大动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由此看来,改革开放的伟大之处在于(  )

    ①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②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对当代中国的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马克思说:“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  )

    ①源于资本家对一切生产资料的占有

    ②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秘密

    ③阻碍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共同富裕

    ④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农村代销店先后发生多起抢劫案,每个店被抢走数万元现金和大量物品。当地公安局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抓获一名抢劫案重大嫌疑人张某。侦查人员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涉及的抢劫案与另外两起案件有如下共同特征:

    ①作案时间都发生在张某越狱潜逃期间。

    ②作案地点都是农村代销店且被抢店铺都在张某的流窜路线上。

    ③作案手法都是破窗而入,此手段与张某越狱潜逃的手法相同。

    ④作案工具都是斧子。

    侦查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张某也是另外两起案件的作案人。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回答:指出材料中侦查人员运用的推理类型,说明侦查人员是如何使用该推理类型的,指出侦查人员的推理结论是否保真并说明理由。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这是“辨证”;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治疗方法,这是“施治”。例如,患者初起有头痛、身热、自汗、微畏寒、口渴等症状,经过分析综合,判断为“风温”病初期的风热表证,其治法为辛凉解表,这就是“辨证施治”的具体过程。中医所说的“病”和“证”,概念不同,但两者的关系不可分割。“病”是一个总称,“证”是“病”所表现的主(客)观症状,是症病的病因、病位、性质和患者身体强弱等互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一种病可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证”,同一个“证”也可以在许多互不相同的疾病中出现。对于疾病所表现的“证”辨别清楚,予以适当的治疗,这是“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

    (1)、结合材料,说明“辨证施治”与辩证思维的契合之处。
    (2)、“风温”病初期的风热表证有头痛、身热、自汗、微畏寒、口渴等。张老师有头痛、身热、自汗、微畏寒、口渴等表证,所以,张老师自认为自己是“风温”病初期。这一诊断是否正确且合乎逻辑?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予以分析。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围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列为重点任务;围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围绕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点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硬骨头”……加快落实、落地、落细一系列改革举措,尤需注重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脱钩断链”“去风险”干扰世界经济复苏,地缘政治风险日益上升,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继续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论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

  • 8、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一家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一时难以解决。张家遂驰书张英,其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在“六尺巷”的故事中,当事人(  )

    ①通过检核表法的借用进行思维发散

    ②对邻里关系的未来作出了正确的预测

    ③用反向求索的方法解决了邻里纠纷

    ④对占地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必须是技术方案,而且必须是新的技术方案。2023年全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由材料可知,发明专利印证了创新思维(  )

    ①步骤新,创新思维的推理步骤具有跨越性

    ②思路新,常常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③结果新,创新思维的结果有新颖独到之处

    ④方法新,不是用某一种常规方法解决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近段时间,“小过重罚”再度引发热议。一家盈利2000元的采耳店因被认定为“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罚款22万元。挣得少,罚得多,这鲜明的对比让人们不禁想问:“小过重罚”究竟是公众的朴素情理与法理的背离,还是执法失当?专家指出,执法的轻与重,本质上是对呵护发展与保障安全的权衡,要用好自由裁量权,让执法的“天平”不偏不倚。由此可见(  )

    ①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不可取

    ②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量”与“质”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④处理问题要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墨子·公孟》记载了公孟子和墨子之间的一段辩论对话。公孟子主张“没有鬼神”,但是认为“君子一定要学习祭礼”。墨子批评道,主张“没有鬼神”,却又劝人学习祭祀鬼神的礼仪,这就像没有宾客却又学习接待宾客的礼节,没有鱼却又结渔网。墨子的批评中包含的推理(  )

    ①是归纳推理 ②是类比推理

    ③能获取新知 ④其结论不保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2、下图是某网购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如果未收到货,客户可以向商家申请退款(无须退货)

    ②只有未收到货并与商家协商,客户才可以申请退款(无须退货)

    ③只要商家同意退款(无须退货),客户就可以申请退款

    ④如果商家不同意退款(无须退货),则客户不可以申请退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目前,陕西省共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 项、国家级名录91项、省级名录766项,国家级传承人78人、省级传承人681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处。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实施非遗保护传承阵地建设工程,先后建成各类非遗陈列展馆、特色街区(村镇)、传习所等1500余个。据此某同学作出如下判断,其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

    ①陕西省非遗保护成绩突出

    ②加强保护是陕西省非遗发展的原因

    ③陕西省是非遗文化大省

    ④陕西省利用非遗建设文化强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下列选项对新质生产力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是属种关系

    ②通过下定义确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③与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外延更广

    ④通过选言判断来断定新质生产力的可能对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小张向某杂志社投稿,杂志社的同志告诉他,稿件用不了。小张说:“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很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小张的话(  )
    A、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B、违背了同一律 C、违背了矛盾律 D、违背了排中律
  • 16、为加快推进山西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4年4月,山西省出台《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划,到2025年,山西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扩大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在各地加快办好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该方案的出台说明思维(  )

    ①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具有间接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③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

    ④具有能动性,能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的最大优势

    ②新时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到1956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这意味着(  )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②人民民主专政有了稳固的经济基础

    ③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  )

    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宣告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顺利完成

    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许多思想家包括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社会未来作出预见,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他们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性质和幻想色彩。马克思之所以能预见社会的未来是因为其(  )

    ①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②创立了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③看到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273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