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四青年节,某校团委组织策划的以“壮丽75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主题的教育活动拉开序幕,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一化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 C、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 D、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 3、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根据党的部署拟定《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并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审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材料体现了在我国(   )

    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③法律体现人民意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④全国人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收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年满60周岁,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这说明(   )
    A、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B、高龄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C、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覆盖面有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我国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 5、北欧的社保制度结构是一个全民覆盖、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了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各有特点,追求欧洲式高福利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这说明(   )
    A、应该向欧洲国家学习,全面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B、应该由政府独自负担社会保险资金,增加人民幸福感 C、完善社会保障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D、应立足国情,发展较低水平的社保体系利于长远发展
  • 6、小张的爸爸在国有控股企业工作,工资、奖金是其主要收入。妈妈在民营企业工作,除工资收入外,抽空炒股收入不错。大姑在农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专心开“农家乐”,收入不菲。下列关于他们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张爸爸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②小张妈妈炒股获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

    ③小张叔叔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④小张父母的工资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对该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传导合理的是(   )

    ①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废旧设备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先进设备生产应用→促进设备高端化、数智化发展→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④消费品以旧换新→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今年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22日起上市交易,倍受市场追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这有利于(   )

    ①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增加财政收入,抑制通货膨胀

    ③促进国家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④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实际收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重庆某区县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模式,种植油茶38.3万余亩,通过加强对化妆品、洗护用品、生物农药等研发,开发36款油茶系列衍生产品,形成以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联结带动农户20余万人增收,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0多亿元。该县经济发展路径启示我们乡村振兴需要(   )
    A、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B、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C、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D、延长农村产业链价值链
  • 10、2024年的“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共享安全”主题,曝光了某预制菜生产企业生产的梅菜扣肉里用的是“槽头肉”,即“淋巴肉”,有害人民健康。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开展执法行动。这说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②某些产品不能由市场调节

    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④市场健康离不开政府调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发挥高质量党建在国企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上述要求(   )

    ①有利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起主导作用

    ②对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③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企发展壮大的独特优势

    ④推动国企党委(党组)科学管理企业日常经营事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算力”全球第一。但如何将海量数据安全传输到太湖之光训练和运用,成为我国智能产业创新链的难点。某大型“央企”海纳百川,吸纳众多民营企业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得益于(   )
    A、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长处,协同推动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B、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着力解决发展的协调性问题 C、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D、不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 13、2024年2月,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组织召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该法坚持“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惠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等基本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该法的制定(   )
    A、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B、表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 C、旨在规范民营企业在制度的范围内生产经营 D、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用法治护航民营经济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Y市住建局以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引领,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为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把抓好法治建设工作作为首要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要管理事项中的重要作用。推行“免打扰式”综合监管,做到了“进一趟门、查多项事”,监管效能大幅提升。制定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Y市住建局系列举措是如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助力“国之大者”,2024年4月12日,全国政协“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为筹备好这次会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在2024年1月底专门召开工作协调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的同志到会介绍情况,帮助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3月18日至3月22日,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赴山东省东营市、潍坊市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实情,进一步聚焦议题,力求有效提高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言资政质量,并通过及时反映政策落实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声音被带进会场,让耕种者带着更多希望,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汇聚更大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国政协是如何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力量的。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出具体要求。

    202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3年10月及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决定将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4年2月19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该法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等。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国务院组织法修订中是如何履职的。
    (2)、全国人大修订国务院组织法践行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三要素统一体,到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阐发和相应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进行了积极探索。

    材料二: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材料三: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概括。

  • 18、2024年1月,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枫桥经验”本土化,上海市青浦区某镇遴选多名优秀专业律师进入社区,就民商事纠纷、邻里纠纷、家事纠纷、劳动争议、未成年和妇女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开展讲座和座谈,获得社区居民广泛信任和好评。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创新普法形式,发挥律师与居民基层自治主体作用

    ②推进全民守法,引导居民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③以守法促普法,让法律更好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④弘扬法治精神,营造社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某地创新司法实践模式,以法庭为中心创建调解人才库和特色调解组织,构建“联络到乡镇、下沉到社区、延伸到院落、融入进网格”的分层指导调解模式,组建“法官+调解员+法官助理”团队。自该地开展实践以来,诉前调解成功率达34.68%。该地司法实践( )

    ①延伸司法职能,创新纠纷解决方式 ②汇聚合力化解矛盾,助力基层治理

    ③提升司法监督质效,增强司法权威 ④切实增强司法程序和结果的公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4年4月,某省首次制定并发布《劳动保障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明确了18项劳动保障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法律依据和具体适用条件,涉及劳动用工、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等方面,同步配套制定了《守法诚信承诺书》和《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确保案件办理流程清晰、程序规范。上述举措能够( )

    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②完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③促进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消除执法不公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269 270 271 272 2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