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9月1日,党中央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简称《规定》)作了修订。《规定》体现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要求,加强了对两类公务员专业化建设、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以期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从中可推出,我国(       )

    ①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防止干部乱作为

    ②创新行政监督形式,提高人才政治站位

    ③通过分类管理干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④深化制度性改革,厘清党政权力的边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下列表述与这规定精神相一致的是(     )

    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②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④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各级地方机构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省市县统筹、党政群统筹,根据各层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理顺权责关系,改革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这表明(       )

    ①机构改革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②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机构,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③机构改革能凝聚社会共识,最大限度体现全体公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机构改革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所承载的人格隐私和公共利益越来越多。用户在享受技术进步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下列解决该问题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调研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人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②民主党派行使参政权→就保护个人信息建言献策→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③政府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坚持民主决策→健全个人信息保护行政法规制度

    ④公民行使监督权→举报企业及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5、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一府两院”及监察委的工作计划需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人大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对最高检察院、法院、监察委进行专题询问和执法检查。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对在监督工作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估进行了有益探索。这说明(     )

    ①人大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力度和实效             ②人大行使质询权,询问政府并要求其答复

    ③其他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④人大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议事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6、W市H区严格落实《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要求,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通过“红色网格+标准规范建设”“红色网格+部门接诉即办”“红色网格+居民协商自治”,不断优化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这有利于(     )

    ①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党更好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③密切基层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某市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队”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在关键岗位、重点区域、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中激发党员活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从“党员”角度出发,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亮明身份做表率,争做示范岗 B、履职尽责显担当,耕好责任区 C、攻坚克难勇作为,当好先锋队 D、积极创新展才干,做战斗堡垒
  •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深刻阐明了每个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飞跃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现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爆竹声中一岁除”,烟花是中国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声光图腾”。出于环保和保护人民人身财产安全考虑,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此后,全国共有282个城市制定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2023年春节,考虑到人民群众对于过节氛围的追求,在充分论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地调整了烟花爆竹的燃放政策,可以限时限地进行燃放,但大部分地区,尤其污染严重或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继续坚守着原有的全面禁止燃放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燃放政策的认识。

  • 10、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这是该法实施30年来的又一次“大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诸如生育政策调整后的就业性别歧视加剧、农村妇女财产权益保障有待加强等,需要法律及时回应。本次修订,首次明确了妇女人格权的保护,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制度内容,完善了政府相关保障措施。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依据。
    (2)、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 11、河南卫视《2023端午奇妙游》节目火爆全网。该节目频频“出圈”得益于制作团队持续创新:围绕端午“龙文化”,以“龙”之意象探源节日民俗,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努力找寻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的契合点:通过“网综十网剧”的形式,运用VR技术和AR技术将文物的全景影像搬上荧幕,用创新的视听艺术方式呈现历史文化中耀眼的元素:多渠道、多平台的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收视需求,利用长、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使节目传播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打造“中国节日”节目品牌。
    (1)、结合材料,说明河南卫视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节目“出圈”的。
    (2)、结合《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总结节目成功的一条经验并说明理由。
  • 12、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让西方人体会到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他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也让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这说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仍有其价值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
    A、文化复古主义 B、封闭主义 C、历史虚无主义 D、守旧主义
  • 14、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该仪式意在(     )

    ①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②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

    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静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

    ①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纯粹自然的东西是原生态文化

    ④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2023年10月5日,杭州亚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何杰以2小时13分02秒夺冠,这是中国男子马拉松首枚亚运会金牌。何杰夺冠启示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②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能彰显自我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下列校训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的是(     )
    A、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B、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C、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D、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18、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学做饭”成为热点话题。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而要重视“劳育结合”。劳动教育,既要“流汗”更要“走心”。这是基于(     )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培育劳动精神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通过劳动获得的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青少年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改造主观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从抗日英雄赵一曼家书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手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入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价值判断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

    ③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

    ④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钱穆先生曾说“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梅本无心,但以梅心作人心”。梅原本没有心,但漫天风雪中体现了梅的品质,我们要像梅一样,有一颗坚韧的心。此句简短,但表达出中华文化的幽深、细腻和美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梅的价值能否实现只取决于主体的需要

    ②梅之美通过中华文化共性表现出来

    ③梅心是人对梅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④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200 201 202 203 2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