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习主席曾寄语广大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力量
②中国梦终将在这一代青年奋斗中变为现实
③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做时代的弄潮儿
④青年要把热爱祖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时代观是人们对于所处时代方位的观点和看法,具有“瞭望塔”“观景台”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因为把握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变革趋势,准确判断了当前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重大问题,因此具有了“瞭望塔”“观景台”的作用。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②是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总结
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④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新农人,是一批具有知识、眼光、技能、追求的人。他们敢于突破农业这一古老产业生产方式,创新传统个体农业经营方式;他们代表新农业的未来,为实现中国梦发光发热。由此可见( )
①新农人是实现中国梦的新主体
②新农人是中国梦的重要创造者
③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为人民造福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这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 )
①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③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进步的根本原因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思政课堂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之旅成为可能。若我们戴上“VR”,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纪念馆,你会看到( )
①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形态,使中国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④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进行的,然而日耳曼人跨越了奴隶社会建立封建国家,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着的,……在这里透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说明( )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有一致性,又有多样性
③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通过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材料一 某省属国有钢铁企业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近年来,坚持党政合种一块田,组建项目研发团队,打造“智慧中心”,实现自动加渣、AR远程装配、无人码头等更加流畅智慧生产场景,实行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绩效岗薪工资体系,并收购澳大利亚矿产公司部分股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措施。2023年,该企业收入站稳千亿平台、利润稳居行业前十、产业保持强劲势头。
材料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虽然我国传统产业存在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我国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食品等领域,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材料三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中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让世界看到的正是一个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中国。2023年11月,中国将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到54个国家;12月1日,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今年1月中旬,中国又宣布将给予瑞士、爱尔兰两国单方面免签待遇……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为当代青年创造了更宽阔的国际舞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该企业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的经验。(2)、结合材料二,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知识,谈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如何看待传统产业。(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对外开放与当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200字左右。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某父母早逝,妻子也于10年前病故,独生女儿小王已出嫁多年。2022年,王某经营的商场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受到打击的王某一病不起,于2023年12月去世。去世前王某没有留下任何遗嘱。王某去世后留下一套价值70万元的商品房,以及120万元的个人银行贷款。银行工作人员在王某去世后催促小王按时还款,并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小王则以“人死债烂”为由辩驳。后来,银行工作人员三番五次打电话让小王还清其父亲的银行贷款,还多次辱骂小王,让小王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小王经常出现头晕、精神恍惚等现象。不堪其扰的小王一纸诉状将银行工作人员告上法院,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小王以及银行工作人员的言行作简要评析。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漓江曾一度因“重索取、轻保护”的发展模式遭遇过危机。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桂林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强力推进漓江山水“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落实“系统策划、生态修复、林改保护、景观提升”四大治山举措;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革完善漓江保护机制,启动建设“数字漓江”大数据监管平台,构建“重拳打击+齐抓共管+生态修复”机制,系统推动漓江全流域保护和治理取得成效,漓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系统保护。为让老百姓共享绿色生态红利,桂林市不断探索“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激活文旅产业,释放绿水青山生态价值。
材料二 一江碧水,百里风光。古往今来,漓江以其神秘多变的美,征服了每一位到访者。其著名景点有五指山、螺狮山、骆驼过江、笔架山、朝板山、僧尼相会、二十元人民币的“背景图”、黄山滩倒影、九马画山等。尽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漓江”,但有一个认知是古往今来高度统一的,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014年,漓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如今的漓江,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她是桂林山水的魂与神,是山水文化和东方美学的具象载体,更是一座古今中外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桥梁、一张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片”。如情似梦的漓江,正在盛世续写美丽传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说明漓江流域治理的合理性。(2)、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与灵魂。桂林市旅游局打算借助文创产品进一步弘扬漓江文化,根据材料二,请你设计两款文创产品,并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阐述你的设计依据。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7日至10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11、2024年春节过后,一些原本属于农民工输出地的县乡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零工服务平台,推出可视化的“零工地图”,深入社区举办家政、茶艺、泥瓦匠等公众培训,推出“零工保”意外伤害保险项目等,为无法返岗或不愿外出打工的返乡者提供家门口就业创业机会。上述做法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①逆向思维———对农民工就业创业方向进行反向思考
②底线思维————多措并举帮助当地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
③超前思维————通过推理和想象精准把握本地就业岗位
④形象思维————借助可视化“零工地图”指导农民工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3年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此次亚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只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共创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根据逻辑规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如果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就能共创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
②如果不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则不能共创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
③如果共创了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则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④若不能共创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则没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没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王大爷有两套房产,他有一子一女,王大爷曾立有公证遗嘱,将由儿子和女儿各继承一套房产。4年前,女儿病故,之后王大爷的生活一直由其女婿照顾,王大爷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未尽过赡养义务。之后王大爷在神智清楚的情况下自书一份遗嘱,将两套房产全部留给女婿。王大爷去世以后,儿子与女婿就遗产问题产生纠纷。对此,正确的是( )
①王大爷的儿子未尽过赡养义务,因而失去了继承权
②王大爷的儿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女婿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③王大爷自书遗嘱有效,女婿可以继承王大爷的两套房产
④王大爷立有两份遗嘱,内容相抵触,应以第二份遗嘱为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贝宁菠萝、洪都拉斯咖啡、量子能谱血管造影系统……众多首发首展的新展品、新科技争相亮相;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进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美国参展团来华;非洲农产品专区首次设立;中小企业专场对接会首次举办……进博会上的一个个“首次”和“新高”反映出中国( )
①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②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③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参与全球产业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近年来,为把旧的建筑物和古迹修复到它们最初的状态,我国文物修复师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有特征,坚持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技术修复历史文化遗产,清洁、保养和恢复历史文化遗产的形象,并及时登记和记录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通过技术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向更多的人传播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这能体现出( )
①在文物修复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②在文物修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文物体现历史,文物是民族血脉和灵魂
④通过文物修复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这句古语,饱含着长期和人民在一起总结出的朴素哲理: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就把谁装在心里。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如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2024年1月17日,我国“天舟七号”发射圆满成功,为“神舟十七号”乘组送去春节“年货”。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活动
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推动其发展
④人的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8、近日,复旦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反复实验在钙-氧气电池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出---种新型钙--敏气电池,可在室温条件下充放电。稳定运行700次循环,展现出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并为可穿戴电池织物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说明( )
①通过努力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②在尊重联系客观性基础上、创造了自在事物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④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是揭示事物真实联系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2023年3月,中央纪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规、管理规范、执行到位为基本标准,构建起日常评查、全面评查、专项评查三位一体推进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机制。这一做法( )
①旨在规范权力的运行,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②有利于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④有利于促进司法活动在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出公平正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海口市大同里社区焕新计划以“社工+社区+居民+志愿者”的形式,引导和吸引社区内居民参与决策和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该社区焕新得益于( )
①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②多方主体参与社区共同治理
③扩大社区居民民主管理权利
④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