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2年,中国同中亚交往合作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中亚以相互尊重为正确起点,建立夯实互信;以同舟共济为精确保障,营造稳定环境;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和落脚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说明我国在与中亚交往中(     )

    ①肩负全面伙伴关系使命,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

    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维护双边多边合作机制

    ③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主题,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

    ④坚守和平共处外交立场,构建多元互动的大家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习主席于2020年6月22日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主席强调,中方愿同欧方就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习主席此番言论( )

    ①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是基于加强合作关系是国际关系的实质

    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④以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主场外交”是指在本国境内举办的、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在中国杭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是我国开展主场外交的成功典范。各国热衷于“主场外交”,目的在于(     )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②展示实力,维护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③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④借助主场,维护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合作,努力推动“国际大合唱”。这些工作体现出我国(     )

    ①已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努力破解全球治理难题

    ③形成生态治理共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致力于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彰显大国担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4场多边会议、一场国际论坛,发表8场重要讲话、主旨演讲和致辞,外交日程异常密集。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交织,人们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追问从未如此迫切,对“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上合峰会提出构建卫生健康等共同体重大倡议,为上合组织下阶段发展擘画了蓝图

    ②巴黎和平论坛提出开放合作等倡议,展现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③金砖会晤提出坚持多边主义等主张,凸显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

    ④APEC会议全面阐述亚太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使得各类乱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该法实施得越好,香港社会就越稳定。针对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获香港法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为其涉国安案件抗辩一事,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向中央提交的报告中建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国安法》第六十五条对此作出解释,以厘清没有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能否参与国安案件。此举旨在(     )

    ①争取地方更大的自治权力,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彰显中央和特区的权威,实现香港与内地法制的一致性

    ③通过释法堵塞执行机制上的漏洞,确保正确实践国安法

    ④维护国家安全这一最高利益,促进香港长期稳定与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地方施政于民的权力是中央依法授予的             

    ②中央与地方在各自权限内直接施政于民

    ③中央决策在各地都必须得到贯彻和执行             

    ④地方的权力是其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对“一国两制”的下列认知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国家”是国体意义上的国家

    ②“一国”与“两制”是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的问题

    ③“一国两制”改变了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④“一国两制”的战略安排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我国政府强调两岸关系的走向必须是“一国两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这仍然是坚持(     )
    A、联邦制 B、单一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 10、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由此可见(     )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③在我国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不能考虑地方特殊利益

    ④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1、为进一步筑牢香港繁荣稳定的根基,实现“爱国者治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重要决定。然而,国际反华舆论借机抹黑“一国两制”。中方呼吁有关国家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涉港问题上摒弃错误立场,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预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这一严正立场表明我国(     )

    ①反对霸权主义,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国际争端

    ②坚持独立自主,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

    ④作为主权国家,坚定地捍卫独立权和管辖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在2022年9月举行的意大利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所在的中右翼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得44.05%的选票,高于中左翼联盟的26.05%。其中,意大利兄弟党的支持率是26.12%,在所有政党中是最高的,其领导人焦尔吉娅·梅洛尼成为意大利首位女总理。由此可以判断在意大利(       )

    ①政府首脑行使行政权力,对选民负责       

    ②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受议会监督

    ③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④利益集团通过选举影响政府公共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某国大选各主要政党支持率如图所示。社民党积极回应选民社保诉求,获得了26%的工人群体和23%的失业群体的支持。因所获议席未过半数,社民党最终与绿党、自民党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该党候选人出任总理。由此可见(       )

    ①选举结果凸显了该国碎片化的政党格局

    ②联合执政旨在平衡政党之间的利益关系

    ③该国政府要接受议会监督并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④社民党执政的原因是其代表了工人和失业群体的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爆发以后,美国两党围绕经济“重启”互相攻击。时任总统特朗普指责民主党控制的各州故意拖延经济“重启”,声称他在推动各州“重启”经济方面拥有绝对权力;而各民主党州长则表示,他们有权决定本州何时开始恢复正常生活,不需要总统安排。这一现象(     )

    ①是美国联邦与州之间相互争夺权力的表现

    ②表明美国两党在阶级基础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③表明美国总统没有实权

    ④并不能掩盖美国两党制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实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英、美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分别属于(     )
    A、议会制和总统制 B、君主制和总统制 C、两党制和多党制 D、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
  • 16、2022年2月20日澳大利亚《时代报》网站报道称,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场疫情下的冬奥会,几乎没有感染者。它向国际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角度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是(     )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

    ②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的现代民主国家管理形式

    ③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④在我国,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向人民、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角度看,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点是(     )

    ①在我国,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

    ②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

    ③我国实行的是代议制的现代民主国家结构形式

    ④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2020年12月,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新一轮纾困法案。面对来自国会的压力,美国总统正式签署这一法案。此前,两党对新一轮经济纾困计划存在较大分歧,加之对11月总统选举的政治考量,双方都不愿过早让步,相关谈判陷入长达半年多的僵局。材料表明(     )

    ①美国国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美国是议会制国家

    ②美国两党在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有着本质区别

    ③美国的两党制并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美国的两党制是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博弈的政治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恩格斯指出:“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这说明(     )

    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国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

    ③国家与阶级同时产生、同时消亡

    ④阶级是国家存在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列宁指出:“到世界上再没有剥削的可能,再没有土地占有者和工厂占有者,再没有一部分人吃得很饱而一部分人却在挨饿的现象的时候,就是说,只有到再没有发生这种情形的可能的时候,我们才会把这个机器毁掉。”这段话揭示出(       )

    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②国家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③国家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④国家通常以民主的形式掩盖阶级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