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家住北京市的一名小学生,每天晚饭后都会和父母散步,6日晚,他感觉到当天虽是晴天,但夜晚的温度明显较5日晚低。下图分别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和北京市5~6日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北京市近地面大气温度逐渐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②→④→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①→④→②
    (2)、该小学生感觉到6日夜晚温度较5日低,主要是因为6日( )
    A、③较弱 B、④较弱 C、②较弱 D、①较弱
  • 2、砂涌是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喷出地面的一种现象。2023年12月18日,青海省两村庄遭遇了由地震引发的砂涌现象,浓稠泥浆涌出地面,浪头高达3米,翻滚着漫入村庄,部分房屋和道路都被厚厚的淤泥覆盖。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只会产生上下颠簸的震感 B、具有多个震级 C、距离震中越近,震感越强 D、只有一个烈度
    (2)、此次砂涌现象涉及的地球圈层不包括( )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地核
    (3)、砂涌的物质直接来源于图中的( )
    A、I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IV圈层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并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材料二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日本工业及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2010年中国、日本部分数据比较表

    (1)、该次地震震中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2)、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其中丙地气候具有明显的性特征。
    (3)、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的盛行风为
    (4)、简述丙所在国冬季和夏季降水地域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A地质构造为 , 理由:;B地貌形态为 , 形成原因:;C地质构造为 , 理由:
    (2)、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村为旅游胜地,因这里的地貌多地下暗河,在此村修建公路时要注意塌方等问题。如果要找到化石不能到村处寻找。
    (3)、在野外勘采中A、B、C三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 5、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下午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罗斯海新站与昆仑站分别位于南极点的( )
    A、东南方;东北方 B、正南方;正南方 C、正北方;正北方 D、西北方;东北方
    (2)、罗斯海新站举行奠基仪式时( )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B、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方 C、长城站昼渐长夜渐短 D、地中海沿岸炎热少雨
  • 6、下图分别示意某纬线上我国三个不同地形区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纬线可能是( )
    A、20°N B、30°N C、40°N D、50°N
    (2)、三城市气候特征的共同之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 D、夏季降水较多
    (3)、与乙、丙两城市气候特征相比,形成甲城市气候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 7、下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PQ锋面所在半球位置及其锋面性质是( )
    A、南半球冷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 D、北半球暖锋
    (2)、图中所示( )
    A、b地此时吹西南风 B、a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C、b地区将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 D、PQ锋面将向南移动
  • 8、左图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右图表示四地旗杆或桅杆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从该开始P点离北极点越来越远,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B、北京日出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地球公转越来越慢
    (2)、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15点时,某地(75°E,40°N)日影朝向为( )
    A、正北 B、正南 C、西南 D、西北
  • 9、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山西、河南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白陉古道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石砌路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建造难度 B、建造技术落后 C、便于积雪滑落 D、方便车辆通行
    (2)、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减少 B、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C、地质灾害频繁损毁道路 D、沿古道通行危险系数较高
  • 10、读我国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次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的 B、气旋造成的 C、冷锋造成的 D、暖锋造成的
    (2)、该天气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天气 C、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D、北方地区秋季的秋高气爽天气
  • 11、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风带为西风带 B、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位置不会发生季节性移动
    (2)、此时北京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12、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分布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 13、下图是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①、②、③分别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下列关于甲、乙两处所在陆地西岸的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热带草原气候 B、甲热带沙漠气候 C、乙热带沙漠气候 D、乙热带雨林气候
  • 14、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
    (2)、图示( )
    A、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B、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 C、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D、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
  • 15、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灰岩 D、安山岩、玄武岩
  • 16、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 B、 C、 D、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树线是在它以上没有任何树木的树高超过2m的海拔,树线以上称为无树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68m,有冰川覆盖,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近几十年来,受气温、积雪、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树线变化明显。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

    (1)、分别指出图中Ⅰ、Ⅱ、Ⅲ代表的自然带类型。
    (2)、说明几十年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坡树线变化幅度的差异。
    (3)、有学者建议,在无树区人工植树造林以恢复无树区的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白山是一座休眠中的活火山,山顶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延边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顶部,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源头区,素有“三江之源”之称。

    材料二长白山天池降水量达1376.4mm,水面蒸发量450mm,是长白山地区气温最低、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长白山天池存在多个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放射状断裂集中分布于北坡山峰构成的地表分水岭圈闭区域以内。这些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为环长白山天池周边地下水补给提供了条件。下左图为火山口湖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长白山天池地形特征和可能的地下汇水区范围。

    (1)、根据左图描述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
    (2)、说明长白山天池北部入渗系数高于南部的原因。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榆林市,在植物地理学范畴中属于重要分界线,在地域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该区域被划分为温带和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都较为明显,且每年各个季节都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该区域有着丰富的沙质荒漠化土地。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及荒漠化面积变化。

    (1)、简述2012—2021年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植被面积、荒漠化面积变化的关联性。
    (2)、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所产生的作用。
  •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沈阳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共7市1区,都市圈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7.1%。东北老工业基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沈阳都市圈中各主要城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下图为沈阳都市圈各城市主导产业及主要交通线简图。

    城市

    沈阳市

    鞍山市

    抚顺市

    本溪市

    阜新市

    辽阳市

    铁岭市

    生产总值(亿元)

    6470.3

    1745.3

    847.1

    781.1

    488.1

    831.0

    640.0

    人口(万人)

    756.4

    339.8

    206.7

    144.5

    183.7

    175.4

    289

    产业

    结构

    (%)

    一产

    4.4

    6.0

    6.7

    6.6

    21.8

    9.7

    24.1

    二产

    33.7

    42.7

    49.3

    47.8

    26.5

    47.4

    28.0

    三产

    61.9

    51.3

    44.0

    45.6

    51.7

    42.9

    47.9

    (1)、根据材料,指出沈阳市成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
    (2)、评价沈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条件。
    (3)、简述建设沈阳都市圈对东北振兴的促进作用。
上一页 716 717 718 719 7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