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地处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图1示意圣克鲁斯岛位置,图2示意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会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

    (1)、结合材料,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
    (2)、简述与低地相比,该岛高地的降水特征。
    (3)、分析该岛东南坡高地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的原因。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底峡谷是发育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地形,深切于大陆架和大陆坡。早期学者认为海底峡谷是因气候变化由陆地河流切割而成的峡谷,即“河流切割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河流切割学说并不适用于解释所有海底峡谷成因,最新研究证明,海底峡谷的形成还与海底浊流(由沉积物和水混合而成,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阵发性强劲重力潜流,在重力驱动下沿着大陆架、大陆坡和海底谷向下流动)侵蚀有密切关系。蒙特利海底峡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近海大陆架,最深处3600多米,是北美洲太平洋岸外最大最深的海底峡谷。下图示意蒙特利海底峡谷形态。

    (1)、描述蒙特利海底峡谷的地形特点。
    (2)、结合水循环原理,用“河流切割说”推测冰期、间冰期蒙特利海底峡谷的形成过程。
    (3)、推测“河流切割说”不适用于解释所有海底峡谷成因的依据。
  • 3、下图示意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再次照进本班教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校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山西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2)、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楼上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     )
    A、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B、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C、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D、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 4、冰间湖是指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在较长时间或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白令海的冰间湖通常由风或海流的作用形成。冰间湖与冰情、海洋动力和热力过程及大气环流有着密切关系,在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冰间湖形成区域及形成的时间对北极航道有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白令海区域冰间湖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圣劳伦斯岛南岸出现大面积冰间湖时,白令海区域盛行(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冰间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
    A、增强海气相互作用 B、海洋生物死亡率上升 C、航道开阔水域萎缩 D、减缓海冰的消融速度
  • 5、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下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
    A、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 B、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C、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D、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
    (2)、距今4250~4000年与距今5000~4250年相比,该地可能出现了(     )

    ①区域地壳下沉②区域地壳抬升③区域气候变干④区域气候变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若尔盖盆地出口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     )
    A、黄河下蚀减弱 B、黄河水位稳定 C、地壳不断抬升 D、气候干湿交替
  • 6、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其水平尺度长、宽均约几十至上百千米,持续时间短,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飑线来临时,会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破坏力较强。下图示意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完成下面小题。

    (1)、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高空干暖,低空冷湿 B、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高空干冷,低空暖湿 D、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2)、据图文信息,可推断此时飑线附近(     )
    A、浓雾弥漫 B、气温骤升 C、气压猛降 D、风力增大
  • 7、确保粮食与生态双安全是国家安全层面上的重大战略需求。粮食主产区既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功能区,又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或涵养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涵盖了全国13个省(自治区),在不同地域范围内,耕地利用变化的粮食与生态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下图为“2000-2018年间我国粮食主产省(自治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粮食与生态效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增值-粮食增产区与生态减值-粮食减产区占比相当区域主要分布在(     )
    A、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C、东北平原、成都平原 D、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
    (2)、2000-2018年间,江苏省耕地转出类型主要属于(     )
    A、耕地→水域 B、耕地→建设用地 C、耕地→草地 D、耕地→生态用地
    (3)、为确保粮食与生态双安全,耕地净转入地区应(     )
    A、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实行稻田“单改双” B、加大技术投入,积极推进耕地“旱改水” C、重点发展稻渔工程、生态种养殖等复合型经济农业 D、释放以玉米为主、大豆和水稻为辅的粮食品种红利
  • 8、图1示意树种线、树线和郁闭型林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示意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和博格达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针叶林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树线与树种线之间的植被(     )
    A、以幼树为主 B、以灌草为主 C、以阔叶林为主 D、以矮曲林为主
    (2)、有关博格达山和白马雪山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博格达山针叶林分布范围更广 B、白马雪山郁闭型林线海拔更低 C、博格达山针叶林下层为阔叶林 D、白马雪山针叶林类型更加多样
    (3)、白马雪山某海拔以下没有森林分布,出现林线倒置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冻土层 C、焚风效应 D、地形逆温
  • 9、数字游民是指依靠互联网和数字工具进行远程工作,追求自由、灵活的生活方式的群体。近年来,浙江安吉、安徽黔县、云南大理等地诞生了多个数字游民聚居的社区。这些社区集群体生活、共享办公、公共服务为一体,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数字游民的“双向奔赴”。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一般村镇相比,数字游民社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     )
    A、政策的大力支持 B、完善的基础设施 C、低廉的生活成本 D、秀丽的自然风光
    (2)、现阶段,数字游民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宣介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活力 B、规划乡村发展,参与社区管理 C、传承地域文化,促进人地协调 D、发挥知识专长,培养村民技能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扼陕、甘、川三省要冲,陇南境内高山森林密布,丘陵河谷交错,亚热带向暖温带、中温带的过渡带,气候宜人,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陇南山区的发展长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曾经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陇南通过产业扶贫等多元帮扶措施实现了脱贫,但当前区域内脱贫户的生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可持续生计仍面临巨大挑战。下图示意陇南多元帮扶措施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

    (1)、指出陇南山区曾经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核心部分的原因。
    (2)、根据陇南的地理环境,指出陇南脱贫帮扶措施实施的依据。
    (3)、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陇南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植被、水循环以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布哈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疏勒南山,流域最高山顶海拔5174m(海拔4000m以上终年被冰雪覆盖,4000m以下多为草原)。沙柳河发源于刚察县境内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源头为冰冻沼泽区。两河径流量占青海湖流域总径流量的64 , 1956—2007年径流量年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但月径流量具有显著的差异。研究表明,1956—2007年全球气候变暖,高原气候增暖,但青海湖水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下图示意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水系分布。

    (1)、布哈河最大月径流量大于沙柳河,最小月径流量小于沙柳河,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1956-2007年青海湖水位整体下降的主要自然原因。
  • 12、高考结束后,几位同学结伴去青海湖旅游,计划6月12日在图中黑马河乡看日出。读图回答下题。

    查询得知当日某地(120°E,32°N)昼长为14小时,该日青海湖黑马河乡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     )

    A、5:20 B、6:20 C、7:20 D、8:20
  • 13、读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     )
    A、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经度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 C、经度相差90°,地方时相差6小时 D、经度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
    (2)、此时图中地方时为6时的地点是(     )
    A、只有E点 B、只有N、E、S三点 C、弧AEB上各点 D、弧NES上各点
    (3)、若图中经线NES为0°经线,则新的一天范围是( )
    A、从经线NES向东到180°经线 B、从经线NGS向西到180°经线 C、从经线NGS向东到180°经线 D、从经线NCS向东到180°经线
  • 14、下图示意晨昏线与纬线的几种位置关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Q点刚好位于极夜圈上,则能表示Q点的地方时为12:00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选项中可能表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 15、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 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2)、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 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 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 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
  • 16、读图(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完成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整体呈现“北丰南贫”的原因是,与南部相比,北部(     )

    A、海拔更高 B、距离海洋更近 C、日照时数更长 D、太阳高度角更大
  • 17、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 (     )
    A、从①地至②地的最短路程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③⑤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④⑥两地间的距离 C、④地正午太阳高度始终比⑥地大 D、⑤地位于西半球,⑥地位于东半球
    (2)、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两地出发,沿纬线飞行,在同一时间分别到达了②地和⑥地,则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
    A、两飞机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角速度飞行 B、两飞机都向正东方向飞行 C、两飞机以与所在纬线相同的线速度飞行 D、两飞机以相同的速度飞行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定河为海河支流,在北京境内流程170千米,分为山峡段、平原北段、平原南段,长期生态用水匮乏,其中平原段1997—2018年连续22年全年断流。2019年开始对永定河开展生态补水,为增强水流能量,采用官厅水库集中补水的方式,此后改为分段补水。2020年起,除极端情况外一律采用分段补水。研究表明,随着常态化补水的开展,河床岩土体变潮湿,下渗损失减少,补水所需流量将会下降并于5年后趋于稳定。如图示意“永定河两种补水方式”。下表示意“永定河不同补水方式补水流量对比”。

    入渗条件

    补水方案

    分段补水流量(m3/s)

    山峡段

    平原北段

    平原南段

    现状条件

    集中补水

    7

    10.7

    12.5

    分段补水

    3

    一次补水后不补

    常态化补水5年后

    集中补水

    7

    9.7

    7.5

    分段补水

    3

    一次补水后不补

    (1)、不考虑南水北调中线水和城市再生水,计算常态化补水5年后补水所需的来自本流域的流量与第一年集中补水所需流量的差值。(要求: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2)、结合图文资料,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论述与集中补水相比,分段补水对节约水资源的意义。(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潘帕斯”源于印第安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也是世界优质畜牧业区。在该区域5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西部,从海拔200米起向西延伸至安第斯山麓,称“干潘帕”;其东部海拔仅20米左右,称“湿潘帕”,分布有表面为红色(氧化铁含量多)、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长期以来,当地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的放牧方式。如图示意“潘帕斯平原位置”。

    (1)、简述潘帕斯平原的地形特征。
    (2)、从气候角度推测潘帕斯平原成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的原因。
    (3)、说明潘帕斯平原红化黑土的发育条件。
    (4)、分析当地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的放牧方式对红化黑土的有利影响。
  •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食用油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传统植物食用油大多源自草本油料(如大豆、花生、油菜等)。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草本油料作物,中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进口国,目前大豆需求量的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大豆进口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适宜山区种植木本油料作物(如油茶、核桃、松子等)。下图示意我国主要植物食用油油料加工产业区分布。

    (1)、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多个大豆加工产业区的原因。
    (2)、指出目前我国大豆加工产业面临的安全问题。
    (3)、说明推广木本油料作物种植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意义。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