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三江平原不仅是我国东北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昔日的“北大荒”变成过“北大仓”,然而生态破坏严重,湿地面积骤减,灾害频发。之后,经过多年的恢复与保护,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康”。
    (1)、“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调节服务 B、文化服务 C、支撑服务 D、供给服务
    (2)、关于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获取自然环境不同服务时是不会冲突的 B、废弃物排放可能降低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 C、获取自然环境服务需控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 D、人类经济活动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
    (3)、围湿地造田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
    A、土壤盐渍化,肥力下降 B、湿地水位升高,易涝渍 C、水体遭污染,富营养化 D、水面蒸发加剧,多旱情
  • 2、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后与一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在美国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排名中,加州占据七席并且包揽前六名,其中洛杉矶市居首位。
    (1)、洛杉矶的臭氧污染(   )
    A、最严重的时段通常为夏季晴朗的午后 B、有利于农业增产 C、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污染天数增多 D、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不会威胁生命安全
    (2)、美国加州臭氧污染较重的原因不包括(   )
    A、夏季炎热干燥 B、小汽车保有量较多 C、谷地地形较多 D、冬季温暖湿润
  • 3、隐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且内部隐含耕地差异显著。图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空间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的流动特征主要是(   )
    A、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 B、均向沿海省区流动 C、西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D、中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2)、长江经济带的隐含耕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主要是由于(   )
    A、两区域相距较近 B、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C、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 D、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
    (3)、隐含耕地净流动对浙江粮食安全的影响是(   )
    A、增加当地粮食产量 B、提升当地粮食品质 C、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 D、增加当地粮食供给
  • 4、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示意碳达峰与碳中和。

    (1)、“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主要是应对(   )
    A、热岛效应 B、阳伞效应 C、焚风效应 D、全球变暖
    (2)、实现“双碳”的关键措施是(   )
    A、关停耗能产业 B、削减碳排放量 C、调整能源结构 D、控制人口数量
  • 5、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指将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的水资源调往西北地区。该方案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水量充沛、利用率低、高程较高的大江大河为水源,以绕行青藏高原的全程自流方式调水,设计总调水量每年600亿立方米。红旗河河西走廊段拟采用长距离开挖明渠的形式进行调水。下图为红旗河调水工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计划实施的原因有(   )

    ①调入区与调出区气候差异大

    ②调入区与调出区经济差异大

    ③当地可调水量较为充足

    ④调出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河西走廊段的调水工程的实施最可能会(   )
    A、加剧沿岸地区盐碱化 B、改变周围地区的水质 C、加剧当地荒漠化进程 D、生物多样性锐减
    (3)、工程采用绕行青藏高原自流方式调水,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污染 B、降低成本 C、增加水量 D、减轻盐碱化
  • 6、这次行动被称为“丹水北运”项目,其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县也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所在地。利用火车运输“丹水北运”项目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加沿线铁路运输运营的压力 B、为水资源调配提供了多元化方向 C、促进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加大了取水地的生态保护压力
  • 7、浩吉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重要交通线路,经由该线源源不断将我国西北地区的优质煤矿资源向外运输。2023年12月5日,某煤矿集团派遣一列载有2150吨纯净水的火车从河南出发,途径多个中部省区,最终到达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化园区。该火车装载饮用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A、节约燃煤增加创收 B、为煤化园区提供用水 C、交换物料资源互补 D、战略储备优势水资源
  • 8、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近年来,江苏省陆续建设了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助力三峡水电输送。下图示意某时间段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入库流量及水位变化(长江主汛期为7~8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 B、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 C、水位、出库流量、入库流量 D、入库流量、水位、出库流量
    (2)、6月30日~7月10日曲线②数值大于曲线③的原因可能是(   )
    A、错峰防洪 B、放水发电 C、汛期来临 D、农业灌溉
    (3)、江苏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三峡水电输送的作用主要是(   )

    ①保障电网运行稳定    ②调峰填谷减少损耗

    ③降低电能使用效率    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读图,回答问题。
    (1)、城镇化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2)、城镇化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 , 发展较
    (3)、城镇化中期阶段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环境恶化等问题。该阶段出现了城市化。
    (4)、城镇化后期阶段水平 , 较速度较。出现了城市化,其原因是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频图是根据某地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风向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坐标统计图。如图示意我国某历史悠久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城市不同功能区。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居住区的是 , 判断依据是。最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是 , 该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2)、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 该地所处的城市功能区是区。
    (3)、甲地所处的功能区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4)、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合布局钢铁厂的是 , 理由主要有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表

    生命保障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
    >49℃>29℃>24℃21 ℃±3 ℃<18℃<10℃<-20℃
    (1)、图1、图2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填增强或减弱)。
    (3)、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4)、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是少。由一条看不见的人口分布界线来划分的,这条线一端是黑龙江的 , 另一端是我们云南的 , 是由(人名)老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
  • 12、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Q→城市化后削减洪峰 B、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 C、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 D、△T→城市化后洪峰提前
    (2)、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
    A、地下径流量增加 B、蒸发量减少 C、降水量减少 D、下渗量增加
    (3)、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 )
    A、内涝 B、暴雨 C、干旱 D、高温
  • 1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是客家土楼、四合院、傣家竹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 )
    A、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B、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C、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D、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2)、四合院大多“ 坐北朝南 ”(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主要原因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C、朝南光照好气温高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3)、傣家竹楼体现了人地和谐理念,具体表现在( )
    A、屋顶坡度大,利于遮阳 B、结构简单,方便搬迁 C、因地形崎岖,底层架空 D、竹木结构,利于散热
  • 14、“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下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

    ①降水分布        ②居民区开放程度                    ③土壤状况

    ④交通通达度      ⑤人口密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 15、随着城市化推进,我国部分农村的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出现废弃或闲置,形成空心化村庄,其演化过程与乡村人口的空间动态移动密切相关。下图为城乡接合部空心化村庄演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中心、村周边、全村 D、村周边、村中心、全村
    (2)、亚空心化阶段主要表现为( )
    A、城市人口向村中心转移 B、城市人口向村周边转 C、村中心人口向城市转移 D、村周边人口向村中心转移
  • 16、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某阶段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该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为( )
    A、逆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快速城市化 D、城市空心化
    (2)、该城市区域人口的变化说明( )
    A、核心区城市问题突出 B、近郊区就业岗位较少 C、环间区人口出生率高 D、远郊区城市用地扩大
  • 17、城市一天出租车的上、下客位置(也称为轨迹点)分布数据,能反映该城市部分人口当天使用出租车进行空间移动的信息与特点。下图为2017年7月3日武汉市三环以内约510万个出租车轨迹点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市出租车轨迹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行政区划 B、道路等级 C、住宅密度 D、出行需求
    (2)、甲、乙两地轨迹点的密度相差极为悬殊,其主要形成原因是( )
    A、地租价格的差异 B、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C、开发时间的早晚 D、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
  • 18、武汉市地处湖北省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亦是中部典型工业城市之一。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武汉市持续面临制造业升级转型、产业用地优化调整的问题。下图示意武汉市某研究区域内,与铁路和主干道不同距离工业用地转居住用地(“工转居”)、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工转商”)的廊道(即在铁路或主干道两侧的狭长地带,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铁路、主干道200~400m的廊道内( )
    A、铁路廊道“工转居”面积增加 B、铁路廊道“工转商”面积减少 C、主干道廊道“工转居”面积增加 D、主干道廊道“工转商”面积增加
    (2)、为支撑主干道附近商业空间发展活力,最应( )
    A、设置交通站点 B、扩展用地面积 C、吸引工业集聚 D、修建大型学校
  • 19、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 B、地形条件复杂 C、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D、基础设施发展落后
    (2)、江西省在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 )
    A、扩大城市规模 B、均衡城镇的分布 C、注重发展新型城镇 D、迅速增加城镇人口
  • 20、我国人口增长已基本步入现代型模式,但仍存在地区差异。下表和下图分别是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相关人口资料。2000—2010年乙地区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0.74%,2010年总人口约为3475万人,较2000年减少了约50万人。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0-14岁(%)

    15-64岁(%)

    ≥64岁(%)

    总人数(万人)

    前十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

    2000年

    12.3

    76.3

    11.4

    1640.77

    -0.03%

    2010年

    8.6

    81.3

    10.1

    2301.92

    0.2%

    (1)、通过对甲地区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增长 B、老龄人口增加,社会负担较重 C、经济衰落使自然增长率由负转正 D、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部
    (2)、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 )
    A、乙迁入人口总数比甲大 B、乙经济发展水平比甲低 C、乙环境人口容量比甲小 D、乙的亟需就业人口数量比甲少
上一页 619 620 621 622 6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