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江苏省地形以河流淤积成的平原为主,铁路全覆盖,县县通高速公路,综合经济实力在我国处于前列,尤其是受上海辐射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快。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全省均匀分布 B、东部高于西部 C、沿海高于沿江 D、南部高于北部
    (2)、影响江苏省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地形地势
    (3)、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 )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加强经济扶贫, 资源优化配置 C、移民搬迁, 优化人口配置 D、完善交通网络, 加快人口流动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澳大利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约为 769 万平方千米, 拥有很多独特的动植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其地形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三部分。东部的大分水岭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下面两图分别是“澳大利亚地形示意图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

    (1)、说出澳大利亚西南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成因及。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而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却有一片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试解释其成因。
    (3)、分析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广的主要原因。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城镇人口比例高于 70%为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到 2020 年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 87.5% ,表示意 2000~2020 年北京市城镇人口比例与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北京市房价迅速攀升,为降低生活成本,很多人选择定居河北省,涿州、固安、大厂、香河等地成为北京的“睡城 ”,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白天赶往北京市区上班,晚上回到河北的家中睡觉,呈现明显的“潮汐 ”式流动。右图为北京“睡城 ”分布图。

    年份

    城镇人口比例(%)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

    77.5

    2.5

    32.7

    64.8

    2005

    83.6

    1.4

    30.9

    67.7

    2010

    85.9

    0.8

    21.6

    77.6

    2015

    86.5

    0.6

    17.8

    81.6

    2020

    87.5

    0.4

    15.8

    83.8

    (1)、根据表,说出北京市 2000-2020 年人口和产业两方面的变化。
    (2)、有专家认为,北京市应该快速推进城镇化。你是否同意专家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分析以上地区成为北京“ 睡城” 的原因。
  •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位置如下图)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 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 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 1000 万外籍劳工,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

    (1)、根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写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
    (2)、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
    (3)、简述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对自身和迁出地的积极影响。
  • 5、人口学家将三段式年龄结构表示为三角图中的点,其时序轨迹可以表达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过程, 即:少儿人口比重<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老龄人口>10% 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 20%为高龄社会。下图中示意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示意我国人口演化轨迹,2010 年后我国( )
    A、步入多子型社会 B、劳动力的比重上升 C、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 D、育龄妇女的比重降低
    (2)、乙国最可能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沙特阿拉伯
  • 6、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商业、居住、工业用地面积的空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对应的用地类型分别是( )
    A、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C、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D、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2)、该城市市中心三种用地面积均较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租高 B、环境质量差 C、历史悠久 D、地势起伏大
  • 7、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km2)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开放程度 C、自然资源 D、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大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城市和乡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融合体,“城市病” 与“ 乡村病”互为叠加形成“城乡病” 。小城镇是推 动城乡融合的最佳切入点。位于辽宁西南部绥中县北部的西平坡满族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以 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是典型的农贸型小城镇。近几年在“ 互跃同+农业” 发展的新趋势下,当地农贸市场从单一的农副产品交易功能向复合多功能转变,读城乡分割带来的“城乡病”分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城镇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的原因在于( )
    A、“城乡病”严重 B、具有城乡双重属性 C、政策倾斜 D、公路交通发达
    (2)、从传统农业到“互联网+农业” ,西平坡满族乡经历的变化是( )
    A、工业发展停滞 B、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 C、农贸市场转为街边经营 D、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岸
    (3)、西平坡满族乡的发展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体现在( )
    A、缓解交通拥堵 B、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C、扩大城乡差距 D、增加就业难度
  • 9、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功能区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M 较 P 的住宅环境质量差 B、Q 噪声污染最小 C、中心商务区不在河流交汇处 D、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
    (2)、新建石油化工城应选在( )
    A、甲——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B、乙——靠近机场,交通便利 C、甲——位于远郊,水陆交通便利 D、乙——靠近市区,市场广阔
  • 10、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 胡焕庸线 ”。该线东侧人口密度较大,西侧人口密度较小。右图示意我国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河一腾冲一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气候、地形 B、水源、经济 C、土壤、植被 D、气候、土壤
    (2)、甲地为渭河平原,该地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捷 B、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C、昼夜温差小 D、开发时间晚,环境保护好
  • 11、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与西高止山之间。这里大多数时间河流流 速平缓,河流沿着低矮的海堤流淌数百千米。但每年的某段时间,海水会漫过海堤向河流倾泻而来, 而后长期的集中降雨在短暂的时间里又出现河水漫堤的“灌海 ”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系交汇的地理奇观——“ 回水 ”,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集区域称为回水区。下图为印度西南部回水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喀拉拉邦“ 回水”奇观的主要成因是( )

    ①西南季风抬高,海水漫过海堤     ②东北季风带动河水漫过海堤

    ③夏季风遇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④雨季时间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回水区海水漫过海堤向河流倾泻与盛行风吹拂有关,下列盛

    行风成因与之最相似的是( )

    A、非洲西北沿海的东北风 B、欧洲西部地区的西南风 C、我国东部沿海的东南风 D、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风
  • 12、气候知识学习后,某校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梳理所学,下图就是其中一种,图中的①~④代表四种典型气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①是热带草原气候 B、②在非洲分布范围最广 C、③终年温和且少雨 D、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2)、③气候区( )
    A、河流经常出现断流 B、河流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C、风力堆积地貌广布 D、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60 度大陆西岸
  • 13、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代表北半球“三圈环流” 中的中纬环流,则
    A、①处为西南风 B、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丙处多锋面雨 D、②是因为受热而上升
    (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丁一定为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①为东南季风 D、该环流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14、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2)、以下关于大气活动中心①②的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①大气活动中心影响下我国北方有暴雪天气 B、①强盛时,我国北方易出现寒潮天气 C、②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②形成和发展对我国雨带推移有很大影响
  • 15、法国人类学家施特劳斯回忆 1935- 1939 年的假期旅行,将旅程与人生穿插写就一本心路历程。该 书中有一段描述:“在这里,船纹丝不动 … … 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此推测在这里“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甲气候区 B、乙气候区 C、丙气候区 D、丁气候区
    (2)、上图中与四平市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 B、 C、 D、
  • 16、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所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C、澳大利亚北部受西北风影响 D、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 ”探究学习活动。6 月 22 日,他们在当地时间 10: 00-14:00 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 1 米)的影子长度。

    材料二:下图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影长变化图。

    (1)、分别写出甲、乙、丙三地的经度:
    (2)、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3)、同日某同学(23°26 'N ,0 ° ) 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参考上图,在下图中标注当地正午前 后 5 小时的北京时间,并绘制影长变化图。

  • 18、下图的半球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的弧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 M 、N 、Q 三地中,太阳高度等于 0°的地区是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  北京时间为
    (3)、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

    A. ①<③     B. ① = ②     C. ② = ③     D. ①>②

    (4)、此时 Q 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 )

    A. 

    B. 

    C. 

    D. 

    (5)、此时 Q 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 )

    A. 

    B. 

    C. 

    D. 

  • 19、下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北京时间为时,M 地昼长为小时。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3)、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双选)( )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4)、下图中最能示意这一天南京(约 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 1 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弧线CAB 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弧线CAB 其转绘到图 2 中,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3)、图 2 的 a 、c 、d 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点, 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点。
    (4)、d 点的正午人影朝方向,a 的昼长为小时,d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d 点的日出 时间是点钟。
    (5)、此时地球公转位于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上一页 577 578 579 580 5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