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渤海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属于我国的陆架浅海,平均深度18米,最大深度85米。若以平均深度来算,渤海还没有青海湖深。
材料二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材料三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最容易结冰的海域的原因。(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面积差异,并推测其原因。(3)、简述海冰融化后对附近表层海水的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夏季杭州主城区西侧昼夜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2)、分析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全天风向相对稳定的原因。(3)、说明西部山区夏季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
3、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为浙江省丽水市某居民手机地震预警信息。完成下面小题。(1)、由图中预警信息可知( )A、震中肥东县还未发生地震 B、丽水市震级小于合肥市肥东县 C、丽水市与震中地区烈度相同 D、通讯信息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2)、该居民的手机显示距震中460km,获取该信息主要借助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手机
-
4、林火作为森林土壤碳积累和流失的重要干扰因子之一,通过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组成和质量,进而改变了土壤碳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在短期或者长期内对土壤碳循环产生深刻影响。为了避免森林火灾释放温室气体造成的严重后果,计划烧除被应用到森林管理实践中。完成下面小题。(1)、低强度火烧除短时间内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其原因是( )A、火烧后土壤肥力得到提升 B、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质进入土壤中 C、地表覆盖物减少,土壤温度下降 D、林火强度低,土壤温度低(2)、计划烧除半年内,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使其含量下降的作用有( )
①侵蚀作用②沉积作用③淋溶作用④淀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5、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2)、“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
6、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腾 D、地表径流(2)、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碎石的目的是( )A、沉淀悬浮物 B、增加下渗量 C、提高蓄水量 D、创造新景观
-
7、中央气象台2024年2月8日6时解除冰冻黄色预警和低温蓝色预警,国家应急管理部终止针对湖北、湖南两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南方地区雨雪趋于结束,气温回升,天气晴好。左图为湖南长沙某地草莓生产景观图(大棚覆盖透明薄膜,草莓根部土壤覆盖透明地膜),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为应对2024年春节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湖南长沙农户冬季大棚种植草莓还需覆盖地膜。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 )A、削弱①环节 B、削弱③环节 C、增强②环节 D、削弱④环节(2)、盛夏时,该地农户在蔬菜生长季时会撤掉大棚透明薄膜,改为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强④,降低大棚棚内温度 B、减弱③,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②,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②,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8、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5天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此次探月旨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本并返回。这些样本为科学家研究月球背面与正面之间的差异提供了重要数据。完成下面小题。(1)、由地球进入环月轨道的历程中,嫦娥六号探测器( )A、逐渐脱离了地月系 B、穿越地球大气层空气密度渐小 C、将成为地球的卫星 D、首先穿过了地球大气的平流层(2)、与正对地球的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更适宜进行空间天文观测,其原因可能是(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缺少太阳辐射 C、地球无线电干扰少 D、大气透明度好
-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涡沙丘(图左)是一种重要的风沙地貌类型,是风沙流在特定条件下遇到障碍物时在障碍物前堆积形成的,类似于新月形沙丘。沙丘表面气流和风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态演化过程和移动过程。图右为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风速统计图。
(1)、请在下图中用“→”标出主导风向,并在沙丘上用“……”标出沙脊线。(2)、说出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风速特征。(3)、指出回涡沙丘风沙流挟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的地貌部位,并说明理由。 -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传统民居(图)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水环境,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一涧两岸的山坡上,呈现“因形就势、背山面水、不拘方位”的特征,依托不同层级尺度相互呼应、逐级传导,营造出适宜的夏季自然通风条件。
(1)、由图中穿堂风流动方向可知此时为(白天/夜晚),山坡近地面气温比同高度山谷上空气温(高/低)。(2)、说明在夏季白天房前谷中水域对增强房屋通风降温的作用。(3)、从白天通风降温,夜晚防风保温的角度,分析图中民居建筑各空间应如何设计。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生命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不同时期的生物类型是自然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为生物的演化史简图。
(1)、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而植被是成煤的重要条件,图示重要的两个成煤期为和(填甲/乙/丙/丁)。(2)、图示丁代表的地质年代为 , 该地质时期发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飞跃事件是。(3)、简述图示丙地质年代古生物演化的特点。(4)、简述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演化的规律。 -
12、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众多跨境大河的发源地,影响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亚洲夏季风和西风强弱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区域水循环(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水循环类型主要为(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无法判断(2)、图中代表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
①西风②冰川③河流④亚洲夏季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若亚洲夏季风和西风增强可使图中( )A、河流向海洋输送物质增加 B、针叶林和雨林面积减小 C、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D、稻田缺水严重粮食减产 -
13、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河段图,不同河段受河床形态的影响不同,水文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 )A、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 B、地势低洼的入海口处 C、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 D、地势起伏和缓的平地(2)、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差的村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图示河段中,河流流速明显变快的河段是( )A、丁以上河段 B、丙→乙 C、丁→丙 D、乙→甲
-
14、国际民航组织研究发现,2018年航空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碳总排放量的2.4%。航空业碳排放治理的核心是航空燃油消耗。下图示意自1990年以来全球航空业碳排放量及预估增长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自1990年以来,全球航空业碳排放量( )A、增加趋势明显 B、前期增长速度最快 C、持续增多 D、增长波动变化大(2)、航空业排放的二氧化碳( )A、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约占大气总体积的99% C、能完全吸收太阳辐射 D、不属于干洁空气范畴(3)、实现航空业碳排放量低增长预测的有效途径是( )A、大量增加森林面积 B、减少航空客机的使用量 C、改良客机燃料成分 D、发展远途陆表交通体系
-
15、云层影响低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云的类型、高度和厚度不同,其影响也有差异。下图分别示意白天高空冰晶云(卷云)和低空厚云(层云)对低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箭头( )A、甲为大气辐射 B、乙为太阳辐射 C、丙为地面辐射 D、丁为大气逆辐射(2)、由图推测白天( )
①卷云保温作用强,可使近地面大气变暖②卷云反射作用强,可使近地面大气变冷
③层云保温作用强,可使近地面大气变暖④层云反射作用强,可使近地面大气变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团队某年探测了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之间的地壳结构(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地壳和上地幔的分界为(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软流层 D、岩石圈(2)、图示地壳运动直接影响到的地球表面圈层是(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
17、地磁活动,即地球磁场的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极光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地磁活动。2024年4月,一名天文摄影师在新疆克拉玛依拍摄到了极光。下图为当时地磁活动水平指数统计图,指数越高,地磁活动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极光多发生于大气(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电离层(2)、该摄影师最有可能拍摄到极光的日期为( )A、4月22日 B、4月23日 C、4月24日 D、4月25日(3)、极光能够在克拉玛依高空出现,主要是受哪类太阳活动影响( )A、黑子 B、太阳风 C、日珥 D、耀斑
-
1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某沙漠内散布大量高大沙山(约20000km²)和湖泊(约20km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水面蒸发量约2000mm。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引起了科研小组的关注。
科研小组一研究发现:
相对于平坦沙地,沙山增强了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强度;沙山表层0.3m以下为湿沙层;多次降水实验发现15mm的一次降水能下渗至0.3m深。假设“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如18mm的一次降水补给地下水3mm),则可根据每年超过15mm的降水场次及相应降水量(数据省略)计算出“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
科研小组一基于“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的推断,通过计算发现“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大于湖泊的年蒸发量(如下图示意);若忽略地下蒸发,当地降水足以维持湖泊水量的稳定。而科研小组二则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并猜测“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可能是通过深层大断裂获得的沙漠区域外水量。
(1)、科研小组一计算了“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和湖泊的年蒸发量(以m3计)。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2)、科研小组二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列出2条反对理由。(3)、为验证猜测,科研小组二计划选择湖泊的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其中任意2个指标,分别说明其选择依据。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时发现,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晋陕峡谷(图中虚线部分)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图1)。图2为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示意图。
(1)、与现代黄河相比,分析130万年以前(即晋陕峡谷未贯通前)黄河水系特点存在的差异。(2)、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说明当时晋陕峡谷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出现的变化。(3)、从自然要素变化角度,推测晋陕峡谷贯通的基本过程。(4)、指出进一步证明晋陕峡谷贯通还需要寻找的证据并说明理由。 -
20、日光温室外覆草苫,可在夜间实现有效保温。日光温室揭盖草苫的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左图我国北方某地日光温室结构,右图示意不同朝向的温室。完成下面小题。(1)、国庆至元旦期间,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 )A、逐渐提前 B、逐渐延后 C、先提前再延后 D、先延后再提前(2)、与朝向正南的日光温室相比,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 )
①最早揭草苫时间提前②最早揭草苫时间延后
③最晚盖草苫时间提前④最晚盖草苫时间延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