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比2021年末减少85万;2023年末人口总数140,967万,比2022年末减少208万。下图示意2013-2022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2016年新出生人口增加的最可能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二孩政策的出台 C、传统观念的影响 D、医疗卫生的进步
    (2)、据图推断我国(   )
    A、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 B、2017年进入人口负增长 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D、人口红利将进一步呈现
  •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草莓喜温凉、喜光、根浅、不抗涝。我国草莓主要在冬春两季上市,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互助县)是我国草莓栽培和夏秋季节草莓种植的首选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高原草莓优质种苗繁育的理想地区。该地一年四季皆可种植草莓,草莓鲜果产量高、品质好,远销全国各地。互助县草莓规模化种植、电商销售、育苗外销等产业服务链不断得到完善。无土基质栽培是指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基质中,如泥炭、稻壳、树皮、沙砾等,通过滴灌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左图为互助县位置图,右图为互助县草莓苗培育景观图。

    (1)、与广东省相比,说明互助县成为我国草莓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
    (2)、试阐述互助县以草莓夏秋季节鲜果栽培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理由。
    (3)、分析互助县草莓无土基质栽培与当地自然土壤栽培种植相比较的优势。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图1),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年降水量为290—46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1000毫米。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700—3300米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100—3300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

    (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米阴坡、半阴坡的原因。
    (2)、比较2800—2900米与3100—3300米处青海云杉林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若该区域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其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图。

    (1)、从土壤物质组成(结构)角度分析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模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的过程。
    (3)、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 5、下图为2024年元旦跨年时刻江苏某同学查询到的该日太阳和月亮高度轨迹示意图,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跨年钟声响起时,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   )
    A、5/6 B、2/9 C、1/6 D、1/9
    (2)、该同学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   )
    A、 B、 C、 D、
    (3)、与元旦相比,该同学次日日出时刻继续观察日、月同天现象发现(   )
    A、观察的时间提前 B、日月的夹角变大 C、月亮的高度不变 D、太阳位置更偏南
  • 6、赛里木湖(约2071 m)与艾比湖(约189m)位于新疆西北部。某学者以2000年为初始年份,以5年为周期分析赛里木湖与艾比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对两大湖泊不同方向上水面变化(扩张或缩减)程度进行了一定量化(变化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水面边界与初始监测状态差异越大)分析。图甲与图乙分别为2005-2020年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湖泊面积动态度以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湖泊面积动态度 (Ua和Ub分别指湖泊某一监测期内期初和期末的面积,T为监测时间间隔。)

    (1)、图示时段内( )
    A、赛里木湖面积先减少后增加 B、艾比湖面积持续不断地减少 C、赛里木湖东部水域整体减少 D、艾比湖西北部水域增加明显
    (2)、导致两大湖泊不同方位水面边界变化程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 B、径流 C、气候 D、人类活动
    (3)、以上湖泊面积变化最能反映( )
    A、赛里木湖流域气温升高 B、艾比湖流域的降水增多 C、艾比湖流域的蒸发加剧 D、两大湖泊汇入径流减少
  • 7、下图为“某月7日某时刻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月最可能为(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2)、此刻影响甲地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3)、推测乙地将经历(   )
    A、连续降水 B、狂风暴雪 C、沙尘肆虐 D、阴雨降温
  • 8、油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是我国建设较早的油菜籽油加工基地,所产油菜籽油主要供应周边大城市,部分采用铁桶装运运往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莲塘镇建设油菜籽油加工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是(   )
    A、地势平坦 B、经济发达 C、靠近原料 D、地广人稀
    (2)、莲塘镇所产油菜籽油主要供应周边大城市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   )
    A、地价便宜 B、人口稠密 C、原料丰富 D、人才众多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岩崩是由自然因素导致冰体和岩体从母体分离并崩塌的现象。冰岩崩发生后容易诱发碎屑流、泥石流和洪涝等链条式灾害。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则隆弄沟位于雅鲁藏布江右岸,沟域相对高差达4935m,地貌垂直分带性明显,易形成冰岩崩灾害链。下图为则隆弄沟冰岩崩灾害链运动阶段示意图。

    (1)、指出诱发冰岩崩的主要自然因素。
    (2)、描述则隆弄沟冰岩崩灾害中冰岩体演变到泥石流的过程。
    (3)、分析堆积物堵江可能带来的危害。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长汀县(25°N,116°E)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坡红色沙砾广布,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被当地人称之为“火焰山”。2001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展大规模治理,通过在坡地人工开挖水平沟,在种植穴建设等高草灌带,解决了植物存活难的问题。20多年后,原本光秃无的“火焰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满山”“花果山”。实现了从“火焰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图1为等高草灌带结构示意图,图2为治理前后景观图。

    (1)、分析长汀县“火焰山”形成的自然条件。
    (2)、结合示意图,说明水平沟和种植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简述长汀县政府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4)、推测在环境改善后当地农村经济的变化。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沙洲位于我国西沙群岛北部,是一个面积约0.24平方公里珊瑚礁沙洲,2014年,从澳大利亚和太平评岛屿上引种木麻黄到岛上,成为西沙洲上第一批树木,改变了原本荒芜的景观。如今岛屿上还种植了近万棵椰子树,植被覆盖率达90%,西沙洲的生态系统也发生着明显变化。下图为西沙群岛位置示意图。

    (1)、描述西沙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作为西沙洲的先锋植物,推测木麻黄的生长习性。
    (3)、说明在大面积造林后,西沙洲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
  • 12、浙东引水工程被誉为浙版“南水北调”的“超级引水工程”。该工程以杭州萧山枢纽为起点,引富春江水,经曹娥江到慈溪、宁波以及舟山。曹娥江大闸是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枢纽,该大闸使曹娥江由外江变为内河,对沟通富春江、曹娥江、甬江水系起到重要作用。下图为浙东引水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处江南地区的宁波是一座缺水城市,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蒸发旺盛②气候异常③缺少高山和群山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曹娥江大闸在浙东引水工程中最早开工建设,主要是为了(   )
    A、抬升下游水位 B、防止海水上溯 C、改善航运条件 D、重构水网形态
    (3)、浙东引水工程不仅能灵活调水,还有利于(   )
    A、减少洪涝灾害 B、辅助近海养殖 C、减轻海岸侵蚀 D、增加水能发电
  • 13、哈密位于新疆东部,物产丰饶,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交流的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哈密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着力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吸引了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入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密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气候
    (2)、大型物流企业入驻陆港型物流枢纽,首要目标是(   )
    A、降低用工成本 B、拓宽国内市场 C、提升物流效率 D、扩大存储空间
  • 14、科创飞地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它通过跨行政区在异地建设科创中心,实现孵化在飞地、产业化在本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的模式。科创飞地现在逐渐形成“全国+长三角”两层嵌套的联系结构,同时总体呈现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城市”的金字塔式层级结构。下图为我国科创飞地金字塔式层级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创飞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间存在(   )
    A、产业类型差异 B、生产成本差异 C、技术水平差异 D、交通条件差异
    (2)、与中心城市相比,省会城市成为一般城市飞入地的主要优势是(   )

    ①空间邻近②产业互补③成本较低④设施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科创飞地的建设能够(   )
    A、减轻飞出地人地矛盾 B、加快飞出地人才外流 C、增大飞入地环境压力 D、增加飞入地科研资金
  • 15、2019年,南方某县引入北京一家生物质科技企业落户,企业与北京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毛竹为原料,研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食品、药品、军事和航空航天等行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质科技企业落户该县,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政策②原料③科技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与南方传统毛竹加工企业相比,这家生物质科技企业突出的生产特点(   )
    A、原料需求少 B、劳动力成本低 C、工艺要求高 D、运输成本高
    (3)、该县大力推进该类企业发展可以(   )

    ①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升级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碳零排放

    ③提高城镇化水平,使人口均衡分布④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融城化是指城市周边郊区县城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逐步与中心城区互通共享而形成的一体化格局。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通过高速铁路将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高铁公交化”,使融城化速度加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铁公交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   )

    ①运量大②车次多③速度快④站点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浙江的城市相比,目前高铁对于上海市的融城化发展影响较弱,原因是上海(   )
    A、融城化发展水平较低 B、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C、城市社会问题更突出 D、综合交通网络更完善
    (3)、在现有高铁网络下,加快高铁助推长三角城市融城化发展,以下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强转运能力,提高运输效率 B、提高行驶速度,缩短出行时间 C、拓展运输支线,扩大服务范围 D、降低高铁票价,增加乘客数量
  • 17、徽州古城坐落于安徽南部,民居建筑密度很大,相邻建筑间以马头墙分隔。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古城景区取消门票,创新了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下图为马头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徽州古城民居建筑特点体现出当地(   )
    A、太阳辐射强,遮光需求大 B、平地少,民居布局紧凑 C、以马为图腾,畜牧业发达 D、气候炎热,火灾风险大
    (2)、为促进徽州古城的保护性开发,以下创新举措合理的是(   )

    ①迁出原住居民②引入外来流行元素③活化当地非遗文化④延伸文旅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宋代以来,北方移民大规模南迁入广,广东地区形成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汉民系。三大汉民系聚居区为粤东沿海平原台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粤北山区。据研究,三大汉民系聚居区的空间分布与移民迁入时间早晚有关。在以不同类型土地为开发主题的三大汉民系聚落中,人们面临的自然条件与自然灾害各不相同。图1甲、乙、丙分别为广府、潮汕和客家聚落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潮汕聚居地民居景观图。

    (1)、推断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汉民系迁入时间的早晚,并说明理由。
    (2)、洪涝与台风分别是广府、潮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请分别分析其原因。
    (3)、潮汕聚居地的建筑有抵御台风的地域特征。据图指出此类建筑的特点。
  •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贵州省绥阳县枫香树河和池武溪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350mm,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地势起伏大,曾经历过喜马拉雅地质时期以来长期的隆升作用。在内、外力作用下,该区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变迁过程复杂。下图为贵州省枫香树河和池武溪两个水系变迁模式图。

    (1)、依据地表水系变迁排列甲、乙、丙的先后顺序,并描述其演化过程。
    (2)、说明利于该区域水系演化的有利条件。
    (3)、指出研究团队为证明干谷为古河道,需要在干谷进行的地貌观察。
  •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冷凉气候区,是指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无霜期短、全年多风少雨的地区。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的蔬菜品质好,是我国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目前某些冷凉气候区的蔬菜面临“优质不优价”的局面。下表为我国四大冷凉气候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优势区域

    主要分布省区

    纬度

    海拔高度

    7月平均气温

    无霜期

    年降雨量(mm)

    北部高纬度优势区

    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的北疆

    北纬40°以上

    200m以上

    ≤25℃

    3—7月

    350~1000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优势区

    陕西北部、甘肃、宁夏、山西及河北的北部、青海、西藏的藏西北

    35°~40°

    800m以上

    ≤25℃

    4—7月

    200~1000

    云贵高原优势区

    云贵川的丽江、毕节、大小凉山、鄂西和湘西的部分地区

    25°~35°

    800~2200m

    ≤25℃

    9—10月

    600~2000

    (1)、与北部高纬度优势区相比,分析云贵高原优势区蔬菜种植竞争力强的原因。
    (2)、概括冷凉气候区蔬菜“优质”的表现。
    (3)、请为冷凉气候区蔬菜实现“优价”提四点建议。
上一页 415 416 417 418 4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