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江苏北部地区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其呈现“上砂下黏”的结构特征。白浆化棕壤是低产土壤之一,其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结构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本地区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结构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①雨季,下层黏土减少土壤水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

    ②雨季,下层黏土减少地下水上升,土壤水分含量高

    ③旱季,上层砂土增加土壤水蒸发,土壤水分含量低

    ④旱季,上层砂土增加地下水上升,土壤水分含量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丰产沟能改良白浆化棕壤,主要优点是

    ①培垄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了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

    ②培垄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利于花生等农作物生长

    ③挖沟深翻改良土壤质地,同时利于获得地下水补给

    ④沟底冬季易积雪,改善土壤墒情,利于冬小麦生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甘肃省张掖地区红层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被称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主要由距今约 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著名。图示意张掖地区红层地貌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张掖地区红层地貌的主要岩石
    A、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 B、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 D、岩石粒径均一相同
    (2)、该区域彩色丘陵区
    A、地表受外力侵蚀作用微弱 B、良好的储水地质构造 C、隧道工程建设的优先选址 D、砾岩形成的年代最早
    (3)、该区域红层地貌区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水平挤压→固结成岩→外力侵蚀→断裂抬升 B、风力沉积→水平挤压→断裂下陷→外力侵蚀 C、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D、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水平挤压
  • 3、北京时间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为我国的新春佳节送上贺礼。该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地区,以后将在我国南极考察中发挥重要作用。图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开站时
    A、我国南极科考站都处于极昼 B、黄河流域迎来大寒节气 C、正午日影长城站长于中山站 D、乌鲁木齐日出东南方向
    (2)、秦岭站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面向太平洋,扩展考察范围 B、东风吹散浮冰,利于船舶停靠 C、纬度较低,冻融风化作用弱 D、临近其他的科考站,便于协作
  • 4、材料一:若尔盖国家公园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若尔盖盆地,该盆地位于东昆仑大断裂东段,有研究表明,地质史上经历了“湖泊形成-湖泊消失-黄河贯通-湿地形成”的自然演变,古湖泊水消失后,古黄河在古湖底唐克附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型湾。

    材料二:盆地内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泥炭是植物的“遗体”经数千万年堆积,在低温厌氧条件下无法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85%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温寒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湿热会使植物遗体大部分解。泥炭可作为燃料、肥料、建筑材料等,且燃烧后能够释放大量热能;泥炭沼泽还可以吸附和储存二氧化碳。近年来,盗挖泥炭的现象时有发生。

    (1)、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右图是在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cm)示意图,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

    A.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东南丘陵 

    B. 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C. 青藏高原 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 

    D. 东南丘陵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2)、有研究表明,若尔盖古湖泊是内陆湖,推测其形成过程,填空完成结构图。 

    (3)、黄河“U”型湾内河流迂回曲折。右图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____。

    A、 B、 C、 D、
    (4)、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黄河流经若尔盖盆地出口玛曲段,河流阶地发育比较成熟。河流阶地是由于早期的(单选:A.冲积扇 B.河漫滩)随着河流的(单选:A. 下切 B. 侧蚀)超出一般洪水位而形成的;盆地内某侧阶地剖面显示,卵石层中的鹅卵石颗粒粗细较均匀,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较高,反映其在形成时期可能是经过(单选:A. 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B. 长距离的流水搬运);后在距今4250-4000年期间,该区域可能出现过地壳(单选:A. 抬升 B.下沉),气候(单选:A. 变干 B. 变湿)的情形。 
    (5)、近几十年来,若尔盖泥炭沼泽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____。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陆变迁加剧 C、过渡放牧种植 D、采挖泥炭沼泽
    (6)、说明若尔盖建设国家公园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 5、山东是我国沿海的农业大省,是全国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各地农业种植结构差异较大。在东南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分布着一种“上砂下黏”的低产土壤,大部分已被辟为农田。

    (1)、图2是山东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相关信息,该过程中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____。
    A、风雨交加、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天气晴好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雨夹雪 D、风和日丽、雨夹雪、和风细雨
    (2)、春运期间,寒潮带来的暴雪冻雨迫使高铁降速停运,曾经的客运主角“绿皮车”助力春运。影响“绿皮车”更新换代的是

    A. 运输网络的完善             B. 人口数量的增长

    C. 制造技术的成熟             D. 经济政策的调整

    (3)、分析影响山东的寒潮形成的原因。
    (4)、鲁东南地区农业广泛种植花生、地瓜等,这里降水的季节变化 , 以(植被类型)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较高;“上砂下黏”的土壤在雨季时,下层土壤不利于水分而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冬季上部土壤因 良好,土壤含水量低。

    A.原料     B.能源 

    C.市场     D.技术

    (5)、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向蔬菜、瓜果转变,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6)、与露天种植相比,此次天气变化对山东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的影响相对较小。为了分析冬季蔬菜大棚微气候环境对蔬菜瓜果的影响,前期小明同学在1月开展了气温对比实验,在同一个地方三天内分别在阴天和晴天采集了棚内棚外的气温数据,并制作成了曲线图(甲乙代表两种天气)。通过对比实验小丁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找出小丁同学的这个结论中不恰当的表述,并加以说明理由。

  • 6、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流域内林业、水利、渔业等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大米、橡胶、水果等作物,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近年来,澜湄国家的多边贸易不断增强,我国很多企业入驻湄公河流域各国,行业涉及服装、箱包、木地板、电器连接线、家具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澜湄合作“因水而兴”,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季节变化大,下游区域河流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3-4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

    ①气温高,蒸发旺盛 ② 全球变暖 

    ③正值旱季,降水量少 ④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其他澜湄国家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工业基础较好 ②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③流域沿岸国家市场需求大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交通越来越通达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3)、水稻是澜湄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这里主要受气候影响,水热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游区域各国冬半年主要盛行季风,降水 , 气温高,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影响粮食产量,严重时可能引起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发生等现象。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中老铁路(昆明-万象)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5)、从能源矿产、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方面,分析我国与其他澜湄国家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 7、“飞地经济”是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方式之一。

    材料一:“飞地经济”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目的,合作建设开发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池州市地处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海拔主要在 500-1700m,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这里是我国首批国家生态经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与上海等发达城市开展以康养产业为主的“服务业飞地”探索,发展医、养、游、健、学等服务业功能;承接新材料、半导体、电源管理芯片等制造。

    (1)、池州市山地面积较广,地势有特点,境内有两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其中九华山地质公园内广泛分布着矿物晶体颗粒较粗,结晶充分的岩石,这类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2)、2010年-2020年间,池州市城镇化过程____。
    A、处在起步发展向快速发展的阶段 B、第三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C、存在劳动人口明显减少的现象 D、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3)、近期,池州市与上海市松江区合作,创建了该市最大的“创新飞地”, 作为科创产业的(单选:A.飞出地 B.飞入地),制约该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单选:A. 人才技术 B. 资金劳动力)。
    (4)、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分析池州作为上海“制造业飞地”对两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5)、评价池州市发展为上海等发达城市以康养产业为主的 “服务业飞地”的合理性。
  • 8、南非地理位置独特,三面环海,港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渔业较发达,但各地区自然禀赋差异较大;德班是南非最大的集装箱港; 近年来,中国和南非两国开展了多领域合作。完成下面小题。

    (1)、岁末年初,研究人员在南非沿海地区考察。看到海上运输繁忙,港口建设如火如荼,这些活动主要开发利用的是海洋空间资源类型中的____。
    A、海中和海岸带 B、海面和海岸带 C、海中和海面 D、海空和海中
    (2)、考察期间,研究人员在德班附近河流入海口看到,泥沙与海水碰撞出明显的纹理和色差,推测可能受(单选:A. 西风带 B. 东南信风)的影响,此时河流径流量是一年中(单选:A. 较大 B.较小)的时期;期间在开普敦附近海域看海上日出,太阳从(单选:A.东南 B.东北)升起;沿途若想欣赏到图3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应选择的路线是图1中的(单选:A. ① B.②)。图3中的丙景观分布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单选:A. 非地带性 B. 纬度地带性)
    (3)、研究人员曾经对南非沿海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并划分为图1所示三类海洋生物区,考虑的首要主导因素可能是____。
    A、海域温度 B、海水密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盐度。
    (4)、在图1南非海域中,用箭头在 “”上表示洋流的方向。
    (5)、南非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研究人员发现印度洋海域的鱼类比大西洋海域更丰富,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6)、研究人员认为东开普省与夸祖鲁-纳塔尔省是中南合作的理想区域,从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这两个省的区位优势。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1)、判断白令海峡常年性海流的流向,并分析成因。
    (2)、推测2018年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的位置(偏东/偏西),并说明其对海冰范围的影响。
    (3)、有人认为,白令海海冰面积缩小会导致该海域海洋生产力下降,分析其判断依据。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植被退化可以改变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过程,从而改变土壤中磷的分布。某实验研究站位于祁连山东缘,平均海拔2960m,年均降水量416mm,年均气温为0.8℃。研究区内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磷含量出现差异。研究表明,原生优势植被与杂草对养分元素的吸收量不同。表1反映该研究站不同样地地上部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磷含量、不同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


    地上部生物量干重(g/m2)

    植被地上部磷含量(%)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春季

    夏季

    未退化区

    426.68

    0.41

    0-10

    30

    23

    10-20

    29

    21

    20-30

    27

    18

    轻度退化区

    300.00

    0.25

    0-10

    35

    24

    10-20

    36

    18

    20-30

    34

    18

    中度退化区

    213.32

    0.26

    0-10

    41

    29

    10-20

    38

    17

    20-30

    31

    19

    重度退化区

    153.32

    0.25

    0-10

    31

    24

    10-20

    27

    21

    20-30

    27

    19

    (1)、指出研究站所在地的自然带类型及导致当地植被退化的主要人类活动。
    (2)、比较未退化区与退化区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相对于未退化区,退化区植被地上部磷含量明显下降,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重构是对现有居民点进行景观要素的重建及聚落结构上的重组,可以实现聚落功能上的重塑。某村庄地处雪峰山,是集古树林、梯田、古寨于一体的瑶族传统村落,2009年该村所在的雪峰山大花瑶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资源,引起村落居民点的空间重构。截止2021年,该村形成了包括古树林、禁山碑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花瑶挑花传习所、文体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村落景观文化、社会交往核心区。图示意该村各村民小组位置(a)及2009—2021年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b、c)。

    (1)、指出该村落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态,并说明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居建筑功能的转变。
    (2)、长冲组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试简述其原因。
    (3)、说明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聚落景观有其内在的形成法则和传承机理,与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类似,传统聚落景观同样具有类似于遗传基因的景观基因。我国传统聚落景观有许多的景观基因,如:背山基因、面塘基因、面屏(案山)基因、临水基因、临路基因等。湘江流域传统古村落众多,聚落布局有着明显的景观基因的传承与演化。图示意湘江流域部分典型传统聚落布局特点。

    (1)、说出图示区域传统聚落布局共同的景观基因。
    (2)、比较湘江上、下游传统聚落布局景观基因的差异,并推测原因。
  • 13、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CO2含量总体上呈现白天上升、夜间下降的变化规律。某研究小组对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典型岩溶草地土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O2含量受土温、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CO2可以随雨水下渗参与岩溶溶蚀。研究区2021年6月14-30日为无雨期,6月30日—7月20日为降雨期。图示意研究区距地表20cm深度处6月14日和7月15日土壤中CO2含量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6月14日相比,7月15日夜间土壤CO2浓度下降缓慢,可能是因为该日
    A、土壤中空气含量高 B、土壤CO2扩散慢 C、土壤温度下降慢 D、土壤孔隙度较小
    (2)、据图推测,6月14~30日该地土壤CO2含量随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是
    A、螺旋下降 B、波动下降 C、波动上升 D、跳跃上升
    (3)、从碳循环的角度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判断,该地土壤向大气碳释放量最少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14、地温梯度指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其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通常用深度每增加100米的温度增加值表示。地热资源量一般用储热层(含地下热水地层)厚度、地温梯度、储热层面积等指标评估。不整合地层界限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的界限。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盆地区下陷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太古代
    (2)、据图分析,煤盆区地壳抬升的次数至少是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3)、图示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有
    A、 B、 C、 D、
  • 15、2019年10月19日夜晚至20日早晨,我国东部某省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次强浓雾。图示意强浓雾发生时该地区某地面气象站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过程。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露点温度是未饱和空气在保持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使之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大雾形成过程中,相对湿度增长最快的时间段为
    A、19日15-17时 B、19日19-21时 C、20日5-7时 D、20日9-11时
    (2)、20日5-7时地面能见度降到最低,主要原因有 

    ①地面降温快 ②近地面风速弱 ③露点温度低 ④东风输送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生育综合指数,由生育意愿、生育条件、生育结构三部分构成,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潜在的生育水平。生育意愿是个人或家庭对生育子女个数的期望;生育条件指育龄人群在生育时考虑的制约因素及可能获取的支持;生育结构指年龄结构、婚姻状况等对育龄女性生育的影响。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地区平均每个育龄女性生育的孩子总数,反应一个地区实际的生育水平。图示意2017-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生育综合指数与总和生育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上海相比,广西总和生育率的特征及原因是
    A、较低 生育条件更差 B、较高 生育政策更好 C、较低 生育结构更劣 D、较高 生育意愿更强
    (2)、关于生育综合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贵州生育综合指数最高是因为生育结构好 B、北京生育综合指数与总和生育率差异明显 C、上海生育综合指数较低是因为生育条件差 D、广东生育综合指数与总和生育率相对一致
    (3)、为了有效提升总和生育率,下列地区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宁—完善养老机制 B、京—提高医疗水平 C、黑—推进产业升级 D、晋—提升教育水平
  • 17、近年来,露营旅游成为广受大众喜欢的新兴旅游休闲方式,露营地成为重要的休闲游憩空间。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露营地分布多呈集聚特征,部分露营地选择布局在高等级旅游景区附近,呈现“傍景”分布特征。也有一些露营地因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塑造出具有品牌标识度的露营地,如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露营地等。图示意2022年我国不同省区露营地数量累积百分比,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露营地数量最多的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四川省
    (2)、部分露营地布局在高等级旅游景区附近,是因为“傍景”分布可以

    ①提高品牌影响     ②实现客源共享 

    ③共享政策优惠     ④减少配套投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乌兰哈达火山露营地能塑造鲜明品牌标识度的独特优势条件是

    ①独特的地形地貌     ②优良的生态环境 

    ③深厚的文化积淀     ④便捷的交通运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8、新质生产力是指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对新质生产力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A、合作交流 B、信息通达 C、政策支持 D、技术创新
    (2)、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列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因地制宜的是
    A、长春—石油化工 B、北京—人工智能 C、昆明—新型储能 D、西宁—海洋装备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每年1月~3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常见一种天气现象——雾凇,它的形成与低温、较高的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气象条件和植被条件密切相关。冬季,沙漠上空多有逆温层存在,且雾凇出现时常伴有逆温现象。研究表明,散落的雾凇和融雪水是这片沙漠重要的水源。沙丘顶部、底部小生境差异较大,以白梭梭(根系发达)、一年生草本等植物为主。灌丛下植物的多样性明显高于裸露地。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位置。

    (1)、分析冬季沙漠多逆温层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信息,说明沙丘主要地貌部位对应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现象属于哪种分异规律。
    (3)、说明灌丛对其下植物的作用。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液化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土壤失去支撑力,导致土壤变成流体状的现象。含水的砂土喷出地表,与地表石块等物质形成突起的土丘或石堆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称之为砂涌,是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之一。新潟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濒临日本海,境内地势低平,日本最长河流信浓川流经此地入海。该县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其中1964年发生的里氏7.5级地震引发县内多地发生砂涌现象,损失惨重。图示意土壤液化效应,图示意新潟地震液化场地分布。

    (1)、简述砂涌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在1964年大地震的影响下新潟县多地发生砂涌的原因。
    (3)、说明砂涌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上一页 504 505 506 507 5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