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新加坡陆地面积仅有 700 多平方千米,人口 560 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 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11 万美元(2021 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科技水平高 B、矿产资源丰富 C、生活消费水平低 D、气候条件优越
    (2)、当新加坡处于适度人口曲线图第Ⅲ阶段 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科技 B、生产力 C、资源 D、消费水平
  • 2、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人口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在此过程中, 县城和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缓慢增长。

    (1)、下列符合甘肃省人口迁移特征的是( )
    A、迁移距离呈增加趋势 B、一直以乡村向城镇迁移为主 C、迁移规模呈减小趋势 D、区域内人口迁移的比重增加
    (2)、促使甘肃省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最主要条件是( )
    A、区域间经济差距减小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3、读世界大洲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 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南美洲 B、亚洲 C、大洋洲 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沿海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材料二: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丙图为南美洲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1)、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丙图,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

    材料二: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并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2)、根据A、B两点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原因。
  • 6、极海冰区是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的交界面,对海洋、大冰可以隔离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纬度增高,海洋与大气间温差增大,海洋向大气的热传输和水汽蒸发增强。下图为南极海冰月面积变化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海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3 月 B、5 月 C、9月 D、12 月
    (2)、影响南极海区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太阳辐射 C、海水盐度 D、盛行风向
    (3)、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区海一气热量传输会( )
    A、增加 B、减弱 C、不变 D、不确定
  • 7、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下图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按海水温度分类,甲、乙洋流分别为( )
    A、寒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暖流、暖流 D、暖流、寒流
    (2)、①②③④海域中,最容易形成大规模渔场的是( )
    A、 B、 C、 D、
    (3)、洋流对日本福岛核污水的影响,主要有( )

    ①扩大污染范围 ②降低沿岸海域核污水浓度 ③减少污染物总量 ④改变污染物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基流,即“基本径流”,指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大小与流域面积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它是水资源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值。下图示意2013年7~9月三种水分来源对我国某河流河道径流的贡献流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基流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
    A、积雪融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降雨
    (2)、 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北地区
    (3)、 该河流7~9月份冰雪融水补给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植被 D、地形
  • 9、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峰可能位于( )
    A、武夷山 B、天山 C、喜马拉雅山 D、长白山
    (2)、该地区的山地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山脉北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北坡( )
    A、热量条件好于南坡 B、坡度更缓,海拔更低 C、光照条件好于南坡 D、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3)、据图中所示,该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不一致,关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 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 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 10、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每年3~5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 )
    A、北坡缺失甲带主要因基带海拔较高 B、南坡乙带下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北坡自然带数量多少由降水量大小决定 D、南坡自然带的界线均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2)、每年3~5月适宜攀登该山的原因主要是( )
    A、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B、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C、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 D、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 11、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3)、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 12、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中大漠胡杨所属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荒漠植被
    (2)、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 13、读我国某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2)、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稳定性
  • 14、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呼吸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2)、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 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3)、下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 15、区域分工指数值越高,则表示两地区行业差异性越大;指数值越低,则两地区产业同构性越大。图为2016—2019年京津冀区域分工指数情况统计图。

    (1)、图示三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的是( )
    A、北京—天津 B、天津—北京 C、天津—河北 D、北京—河北
    (2)、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总体表现为( )
    A、产业同构性增大 B、专业化程度增强 C、产业链不断延长 D、产业类型多样化
    (3)、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 16、德国慕尼黑大学某教授把中国首先分成东部和西部,再分成南部和北部,形成四大综合区,并命名为“金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B、各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C、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我国四大综合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的是( )
    A、金色中国区应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 B、黄色中国区农作物以水稻和甘蔗为主 C、银色中国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绿色中国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3)、图中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对应及影响因素错误的是( )
    A、“黄色中国”—水资源短缺影响 B、“银色中国”—冰雪覆盖影响 C、“绿色中国”—植被类型影响 D、“黄色中国”—作物熟制影响
  • 17、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某次寒潮对我国局部地区的影响示意图,图中的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受这次寒潮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创下了-47.5℃的极端低温,海南岛也跌破了5℃,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却要比内蒙古严重。

    (1)、从农业生产角度,比较说明此次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比内蒙古严重的原因。
    (2)、请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当地农民减轻寒潮带来的影响。
    (3)、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预防或减轻突发性雨雪、冷冻灾害所起的作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德国联邦内政部2020年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共正式收到11.1万份外国人避难申请。申请避难者来源国前三名分别为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再将工作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 图1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图2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甘肃省东通陕西、西达新疆,省会兰州处于西北地区的“十字路口”,是该省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该省西北部的Z县制定了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规划对某一村落实行生态搬迁。图左示意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图右中的甲、乙、丙、丁为该村生态搬迁备选安置点。

    (1)、描述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2)、请结合环境承载力,为该村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取一处最佳安置点,并说明理由。
  • 20、以下为2023年暑假成都某中学研学旅行的行程安排,其中四姑娘山的平均海拔是3200米。完成下面小题。

    DAY1:成都——映秀镇——耿达镇——卧龙镇——巴朗山——四姑娘山镇,车程4—5小时;观景3—4小时

    DAY2:长坪沟检票处——斯古拉寺——观峰亭——虫虫脚瀑布——枯树滩——红石滩——木骡子——原路返回,车程0.5小时+徒步路程7—8小时

    DAY3:四姑娘山镇——成都,车程3—4小时

    (1)、在本次研学旅行中,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

    ①地图     ②雨具     ③帐篷     ④防晒物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本次研学旅行途中,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地质灾害为( )
    A、滑坡、泥石流 B、暴雨洪涝 C、高温中暑 D、地震
    (3)、出发前,带队老师对许多可能突发的情况做了预案,其中有在沿途遇到泥石流的预案,正确做法是( )
    A、快速朝河流下游方向跑到地势低的地方躲起来 B、朝垂直于河谷的高处方向逃离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D、保持冷静抱住大树,减少泥石流的冲击
上一页 488 489 490 491 4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