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成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水循环环节(     )
    A、①为下渗 B、②为降水 C、③为植物蒸腾 D、④为径流
    (2)、近年来,该城市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B、 C、 D、
  • 2、“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而形成的自然通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关于图中的“穿堂风”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风向保持不变 B、风力的大小不会变化 C、是非常稳定的气流 D、成因是地表物质不同
  • 3、2023年5月.我国古生物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了大量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000万年的海洋中。下图为鱼龙化石复原图及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寒武纪 B、石炭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2)、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     )
    A、经历了沧海变山地的过程 B、气候一直寒冷干燥 C、陆地生物非常繁盛 D、海域浮游植物数量极少
  •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黄河下游景观图”。

          

    (1)、用箭头正确标注左图中A、B、C所示的水循环环节方向 , 并写出对应名称:A、B、C
    (2)、右图中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名称),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3)、针对左图中D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简述水循环地理意义。
  •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

    (1)、甲、乙、丙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2)、乙、丙两处地貌景观有一定差异,分布位置不同:乙分布于 , 丙分布于;沉积物颗粒粗细不同;乙沉积物颗粒 , 丙沉积物颗粒
  • 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1)、写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名称:A、B、C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3)、简述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 7、下图为我国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 8、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乙、丁、丙、甲
    (2)、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3)、追溯古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依据是(     )
    A、化石种类及特点 B、海陆分布及变化 C、生物分布及演化 D、地层层理及顺序
  • 9、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0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2千米。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B、 C、 D、
    (2)、图中地震波(     )
    A、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 B、纵波在地核中传播速度最快 C、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 D、在地幔,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加快
  • 10、2024年初科学家预测:2024年是太阳黑子“大年”,1月至10月之间可能出现太阳黑子活动极大期,即达到本周期的峰值,最大太阳黑子数为137至173之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黑子出现的位置是(     )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2)、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
    A、太阳活动的周期变长 B、太阳表面的温度会大幅度升高 C、太阳耀斑的强度增强 D、到达地球的光热资源瞬时增多
  • 11、下图为我国新疆和田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技术先进,能源需求量大 B、资金雄厚,能源供应短缺 C、太阳能丰富,土地储备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B、为生物生长、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和动力 C、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信 D、造成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 12、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包含月球及嫦娥六号和地球的最低等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月球上不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有(     )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Z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红层(红色砂砾岩)地貌。三叠纪末期(距今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北美西海岸火山岛弧链与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型盆地,开始接受陆相沉积。

    中侏罗纪(距今1.4~2亿年前)期间,北美大陆漂移至副热带地区,造山运动使盆地气候发生变化,形成广袤的沙漠。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北美西部高原抬升,流水沿着岩石节理(断裂)裂隙强烈下切。现今,Z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整体表现为高原——深切峡谷。下图示意Z国家公园位置及N河流北、中、南三段横剖面。

    (1)、描述Z国家公园红层地貌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2)、分别指出N河流的北段和南段峡谷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3)、若当地的地壳和气候条件均保持稳定,而河流持续侵蚀,推测Z国家公园的高原——深切峡谷地貌景观演变趋势。
  •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太平洋航线是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该航线的选择与大洋上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影响范围、强度变化、移动路径、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航向是指船船航行时,自正北线顺时针方向计量到航向线的角度,计量范围0°至360°。2021年3月3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北太平洋某区域天气形势预报。因天气等原因,部分海轮航行中临时调整了航向。下左图为2021年3月31日0时海平面天气实况图,虚线表示甲天气系统的移动趋势,下右图为2021年4月1日0时该海区的天气和波浪预报图。

    (1)、指出图中甲天气系统的类型,并绘出A与B之间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2)、说明未来24小时甲天气系统的变化。
    (3)、用数据分析图中海轮改变航线的原因。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右图为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

    (1)、左图中太阳直射a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 ,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期间,右图中各卫星发射基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地(填序号)。
    (3)、右图中若AB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左图中位置(填字母);M地日落时间为;A地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A地与M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的差值为
    (4)、右图中若AC为晨线,M地日落方位是;此时,理论上全球新、旧两天占全球经度范围之比为
    (5)、与③④⑤三地相比,①②两地作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16、读北美某时刻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能正在吹偏西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与旧金山相比,纽约(     )
    A、气压更低 B、风力更弱 C、此时受暖气团控制 D、雨雪天气多
  • 17、鄂西南山区某地2016年11月由于冷锋过境带来降水,并逐渐由降雨向降雪转变,持续时间较长。下图示意本次降水过程的天气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日下午由降雨转向降雪主要是因为(     )
    A、冷气团持续侵袭 B、上升气流增强 C、降水量波动上升 D、水汽含量下降
    (2)、推测冷锋过境开始的时间大约是在(     )
    A、7日14时~20时 B、7日20时~8日02时 C、8日08时~14时 D、9日08时~14时
    (3)、与8日相比,9日(     )
    A、气温下降明显 B、平均风速较大 C、空气质量较差 D、午后对流较强
  • 18、珠峰大本营是指为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下图是通往珠峰大本营的一段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路段,弯道弯曲度较大。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     )

    A、缩短道路长度 B、降低爬坡难度 C、减少工程投资 D、避开落石地段
  • 19、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为背斜山 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 C、丙为火山岛 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
    (2)、图中①岩石(     )
    A、经冷却凝固形成 B、为沉积岩 C、由变质作用形成 D、有气孔
  • 20、横断山区金沙江巧家一蒙姑河段为一南北走向的宽谷,谷底宽约6km,呈河谷盆地形态;而在该河段的上、下游,河谷束窄,呈深切峡谷形态。该河段河流沉积与湖泊沉积、冲洪积物等相互堆叠,交错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推测该河段水流速度变化是(     )
    A、慢—慢—快 B、快—慢—快 C、慢—快—慢 D、快—快—慢
    (2)、该河段曾演变为湖泊,其成因是(     )
    A、山体滑坡,堰塞咸湖 B、地壳下陷,积水成湖 C、火山喷发,堵塞成湖 D、冰川侵蚀,集水成湖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