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部主要是牛肉和奶制品生产区,南部主要是葡萄、油橄榄和小麦生产区。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地区专业化程度高。罗讷河流域是法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区,材料一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为农业发

    材料二:图1为法国简图,图2为法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分布图。

    (1)、分析法国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说明罗讷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农业分布格局的合理性。
    (3)、简述法国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
  • 2、花城农园位于广州中央商务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现代农业为主题的沉浸式农业科普综合体。农园设置“种植一生产一展销—消费—体验”多环节场景,推动三产融合。下图示意花城农园的内部分区。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中心商务区综合体”变身“城央立体绿洲”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科技 B、交通 C、市场 D、土地
    (2)、广州市花城农园项目的运营,将(     )
    A、改变居民的膳食结构 B、增加农业从业人口 C、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 D、促进房地产的发展
  • 3、布依族聚落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区。图1为布依族聚落适应当地环境形成的“山一林一村一地一田一水”的人居环境模式,图2为布依族聚落空间格局。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布依族聚落(     )
    A、以河流为核心分布 B、主要集中在山麓地带 C、围绕城镇均匀分布 D、分布呈小聚合大分散
    (2)、布依族聚落选址利于(     )

    ①加强田间管理②增加大气降水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提高复种指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布依族聚落与自然协调的关键因素是(     )
    A、植被 B、气候 C、劳动力 D、航运
  • 4、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新城社区的主要功能是(     )
    A、居住 B、商业 C、生产 D、娱乐
    (2)、与新城生活空间达到理想模式状态后不相符的是(     )
    A、居民的就业日趋本地化 B、居民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C、居民平均出行成本增加 D、居民休闲方式更加丰富
  • 5、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都有垂直分布的四季牧场。当地牧民根据四季变化,在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草甸、高山草甸间“四季转场,终年放牧”,让牲畜吃上最新鲜的“时令美食”。图为阿尔泰山、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自然带5、8、9分别是(     )
    A、落叶阔叶林带荒漠带荒漠草原带 B、落叶阔叶林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 C、山地针叶林带荒漠带荒漠草原带 D、山地针叶林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
    (2)、两山地的夏季牧场最可能位于自然带(     )
    A、3 B、6 C、7 D、8
    (3)、影响两山地阴阳坡雪线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力大小 B、坡度陡缓 C、海拔高低 D、水热组合
  • 6、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海域海水盐度(     )
    A、从河口向外海递减 B、从大洋中心向大陆沿岸递增 C、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侧递减
    (2)、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海域盐度增大 B、Q沿岸降水减少 C、P沿岸海雾多发 D、Q海域水温降低
  • 7、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简称露点。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春秋季出现频次最多。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蒙古气旋春秋季出现频次较多的原因是(     )
    A、冷高压势力强大 B、冷暖空气活动频繁 C、水汽供应更充足 D、空气干燥风力强劲
    (2)、图示时刻,各站点的天气特征是(     )
    A、甲地位于低压槽内,多阴雨 B、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C、丙地垂直气流下沉,多晴天 D、丁地受反气旋控制.风力强劲
    (3)、与丙地相比,丁地露点温度较高的原因是(     )
    A、地势影响,空气干燥 B、距海较近,水汽充足 C、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D、纬度较高,蒸发量大
  • 8、抛物线形沙丘是新月形沙丘两个尖角被植被固定后,迎风坡被风力吹蚀而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在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其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图1示意某地抛物线形沙丘演变过程,图2为某游客在该地面向东南方向拍摄的抛物线形沙丘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
    A、风力 B、植被 C、降水 D、地形
    (2)、图2中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3)、抛物线形沙丘最可能分布在(     )
    A、干旱的沙漠内部 B、湿润的基岩海岸 C、半干旱沙漠边缘 D、半湿润森林边缘
  • 9、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其中辉绿岩为岩浆岩。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至少是(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2)、该区域(     )
    A、中部岩层曾受东西方向挤压 B、花岗岩形成早于辉绿岩 C、断层构造形成于新生代末期 D、S地层可能有恐龙化石
  • 10、扬州的小张同学和身在国外求学的小李同学进行太阳高度变化的线上学习研讨。图1为小李同学绘制的当地一年中昼长最短的一天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2为同一天小李同学在当地时间15:20拍摄的某景点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小李同学所在城市最可能是(     )
    A、伦敦 B、悉尼 C、纽约 D、开普敦
    (2)、图2所示时刻影子朝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3)、小张同学绘制的同一天扬州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与图1的差异是(     )
    A、①点更高,②③点间距更大 B、①点更低,②③点间距更大 C、①点更高,②③点间距更小 D、①点更低,②③点间距更小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太湖流域地势低平,吴淞江为其主要入海通道。随着海平面升高,太湖其他入海口淤塞,吴淞江河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沿岸洪涝多发,虽排水受阻但仍是太湖排水主要通道。明朝以来,受海平面下降、吴淞江支流黄浦的疏浚和出海口位置改变的影响,吴淞江反而成为黄浦江的一级支流,“江浦易位”为今天上海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图1为黄浦江形成前后“吴淞江水系变化示意图”,图2为现今“黄浦江水系图”。

    (1)、分析北宋时期吴淞江排水受阻的原因。
    (2)、说明该水系“江浦易位”的原因。
    (3)、简述“江浦易位”对上海市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有利影响。
  •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港是世界知名的风电母港,过去曾是一个小渔村(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捕鱼业受配额限制及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开发,M港从渔村(港)发展为石油重镇。21世纪初,随着全球变暖和《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2001年M港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目前,250多家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集聚这里,新生产的海上风机从M港运往世界各地。下图示意“M港位置”。

    (1)、简述M港产业结构变化历程。
    (2)、说明M港从石油重镇向风电母港转型的主要原因。
    (3)、简述M港产业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 13、我国科研团队在宁夏贺兰山某农牧场采用不同比例粉煤灰(火电厂燃烧煤炭时产生的粉状废料)添加在盐碱地中改良土地:首先通过活化反应把光滑的粉煤灰颗粒变成多刺颗粒,然后将多刺颗粒添加到盐碱地中,使板结的盐碱地变松散。下表为该科研团队用四种方案改良盐碱地后得到的土壤指标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方案

    盐碱土:粉煤灰

    毛管孔隙体积(%)

    可溶性盐(%)

    有机质(%)

    磷元素(mg/kg)

    4:1

    55.52

    0.51

    0.41

    12.64

    3:1

    57.48

    0.51

    0.46

    14.55

    5:25

    8.89

    0.48

    0.38

    13.91

    3:2

    63.40

    0.42

    0.35

    11.28

    (1)、粉煤灰对盐碱地的改良实验中,效果最佳的方案是(     )。
    A、 B、 C、 D、
    (2)、粉煤灰能够治理盐碱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调节改善土壤酸碱度 B、提高土壤矿物质含量 C、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提高土壤水分流动性
    (3)、为了保持土壤改良效果并提高经济效益,改良后的盐碱地更适宜种植(     )。
    A、水稻 B、青稞 C、果树 D、牧草
  • 14、斯瓦尔巴群岛是位于北冰洋上的极地自然群岛,岛上气候寒冷,约60%的土地由冰川覆盖,具备独特的极地风光与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变暖响应敏感。下图示意“斯瓦尔巴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较脆弱,是因为(     )
    A、动植物个体数量较少 B、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大 C、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D、受北极块状冰影响大
    (2)、甲处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征为(     )
    A、向北凸出 B、与海岸平行 C、向南凸出 D、与纬线平行
    (3)、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海域永久性块状冰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 B、沿岸河流注入大量淡水 C、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D、极地东风吹拂使其漂离
  • 15、长白山地下森林又称谷底林海,是长白山北坡海拔最低的景点,其形成与火山和地质活动有关。地下森林位于深谷之中,谷底长约3000米、宽约1000米,深谷两侧崖壁高50~60米,谷底分布有厚厚的苔藓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是(     )
    A、火山活动→沉积物积累→断裂下陷→森林形成 B、火山活动→断裂下陷→沉积物积累→森林形成 C、沉积物积累→断裂下陷→火山活动→森林形成 D、断裂下陷→火山活动→沉积物积累→森林形成
    (2)、地下森林树干底部多苔藓的自然原因是(     )
    A、表土流失,淤积谷底,土壤肥沃 B、距海较近,水汽充足,降水量大 C、谷地闭塞,热量充足,蒸发旺盛 D、地形凹陷,汇聚水汽,湿度较大
  • 16、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江交汇处以南,三面环水,西北地势高,建有公共设施及民居,东部、南部低平,有多处天然水塘。城中地下沟渠发达且与章、贡两江相通,相通部分的坡度是平常水道的4倍,至今仍发挥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城内天然水塘主要布局在东部、南部,推测其作用为(     )
    A、水产养殖 B、取水灌溉 C、快速排涝 D、留地蓄洪
    (2)、地下沟渠与江河相通部分坡度较大,有利于(     )
    A、减少下渗 B、加快汇水 C、清除淤积 D、防止倒灌
    (3)、下列做法与赣州古城建设理念一致的是(     )
    A、人工填海造陆 B、打造雨水花园 C、硬化河流坡岸 D、完善地下管线
  • 17、围绕高铁站点而建的高铁新城促进了中心城区发展,也影响了城镇空间布局。高铁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分为副中心式、双城式和飞地式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分别对应的城镇空间布局模式为(     )
    A、飞地式、双城式、副中心式 B、副中心式、双城式、飞地式 C、双城式、副中心式、飞地式 D、副中心式、飞地式、双城式
    (2)、与乙模式相比,甲模式的土地利用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利用率高 B、土地充足 C、地质稳定 D、成本较低
    (3)、丙模式中,设置交通廊道穿过中心城区与高铁新城,体现的布局思路是(     )

    ①轴向发展②单极发展③孤立发展④均衡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卡尔加里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艾伯塔省第一大城市,环境宜居。下图示意“2002~2022年卡尔加里人口增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卡尔加里2002~2022年人口数量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自然增长 B、省际迁移 C、国际迁移 D、省内迁移
    (2)、该市2022年人口增长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当年自然灾害较少 B、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C、降低国际迁入门槛 D、劳动力随产业转出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纳潮量是指一个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的体积,其大小反映了海湾的自净能力,决定海湾与外海的交换强度。图左为山东胶州湾面积及纳潮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2:有专家提出,从山东半岛南侧的胶州湾到北侧的莱州湾,在原有河道基础上拓宽加深,挖出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海水运河”——胶莱人工运河。通航后可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沟通渤海和黄海,并实现水体交换。图右为山东半岛及胶莱人工运河示意图。

       

    (1)、归纳胶州湾面积及纳潮量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原因。
    (2)、从建设及维护成本的角度,评价胶莱运河拓宽加深的条件。
    (3)、试从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胶莱人工运河修建的积极意义。
  • 20、某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图为“该谷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坡顶到沟谷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影响该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降水状况 C、土壤水分 D、坡度陡缓
    (3)、该地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特征是(     )
    A、群落结构复杂 B、季相变化明显 C、植株粗壮茂密 D、叶面宽大肥厚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