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____。(单选)
    A、甲--① B、乙--④ C、丙--⑦ D、丁--⑥
    (2)、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图示的季节____。(单选)
    A、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B、塔里木河、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日本富士山下樱花绽放
    (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
    (4)、①处的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南纬20度附近)分布有该气候,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 2、下图表示北半球30°-40°某地区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箭头代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作用。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乙处的地质构造由中心往两翼的岩层变化是。乙地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3)、该地区选择在丙处修建了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原因是
    (4)、戊处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3、如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曲线图,读图下题。

    图中河流最可能位于( )

    A、南方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 4、每年4-6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灾,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径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4-6月,阿勒泰地区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湖泊水
    (2)、"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
    A、冰雪融化迅速 B、昼夜温差大 C、降水变率很大 D、自然灾害频繁
  • 5、下图示意2月10—12日某地区锋面移动情况,图中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2)、  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2日的日出前后
  • 6、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2)、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 )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3)、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 7、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影响甲地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3)、甲地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 )
    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C、平地虽少、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 8、位于美国西部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下图)地处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边界,该断层的岩层在挤压运动中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最近监测发现该断层存在异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类板块边界形成的地形有( )
    A、裂谷 B、山脉 C、海洋 D、海岭
    (2)、推测该断层异动的能量来自(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球重力能 D、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9、如图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 10、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 11、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是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某种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其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一平底玻璃缸中加入适量的水,以铺满缸底1mm—2mm为宜。

    步骤2:在缸底一侧放置一缓坡斜面塑料片A。

    步骤3:用透明塑料纸蒙住玻璃缸,同时用不透明塑料片B放在塑料纸上(要求塑料片B放在缓坡斜面塑料片A相对应的正上方)。

    步骤4:把实验装置放在中午的阳光下直晒。

    经长时间的曝晒后,观察到下列现象:

    ①小水珠在塑料片B处往下滴在缓坡斜面塑料片A上;

    ②附在塑料纸下的小水珠向塑料片B方向汇聚;

    ③水滴沿缓坡斜面塑料片A的斜面流动;

    ④在玻璃缸内塑料纸上发现有凝结的小水珠。

    (1)、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现象,按发生前后的次序排列(填写代号)。
    (2)、请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完成该小组“实验记录单”的相关内容,在“实验记录单”的横线处写明探究活动的主题(8个字以内),在未完成示意图箭头旁的方框内填写适当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该地理原理图示。

    (3)、在上述实验装置中,若先往缓坡斜面塑料片A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极细的沙子再进行试验,请你推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4)、请尝试列举一项该研究性地理实验开展过程中的缺陷。
  • 13、读“某海区大洋环流图”和“世界海域图",回答下题。

    (1)、图甲所示海域位于半球,判断依据是
    (2)、图甲中,按洋流的寒、暖流性质分类,a属流,b属流。
    (3)、若图甲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有加拿大的渔场,它形成的原因是
    (4)、若图甲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b洋流对该海域海洋污染的有利影响是
    (5)、图乙③④两洋流中,(填数字)洋流对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 1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海区相比,盐度和温度都较高的是哪一处,原因是什么?
    (2)、图中③处和⑤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3)、若在③处海域发生了原油泄漏事件,请说明洋流对③处海域和⑤处海域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 15、读东南亚马来群岛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表层海水温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2)、比较①和②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①海域风浪小,是世界上著名的海上运输通道,说明风浪小对轮船航行的影响。
  •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

    材料二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海宁、杭州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杭州市曾发生多起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

    (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你认为当地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材料二中类似事件的发生。
  • 17、月牙泉为甘肃敦煌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曾一度面临消亡,近年来月牙泉水域面积趋于稳定状态,此前长时间逐渐消瘦的月牙形状,逐渐“丰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月牙泉主要参与的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
    (2)、月牙泉逐渐“丰满”得益于( )
    A、大气降水增多 B、地表径流汇入增多 C、地下径流补给增多 D、水面蒸发减弱
  • 18、海洋渗透能发电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盐差渗透压使淡水透过半透膜进入咸水区,使容器内水位上升,产生水位差,从而推动水轮机发电。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要有充足的淡水供给。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发电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发电的工作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
    A、受天气影响小 B、受地域限制小 C、电站建造成本低 D、技术简单易操作
    (2)、在长江口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效率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有( )

    ①半透膜技术不成熟②淡水供给不足③海水盐度较低④地势起伏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新加坡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雨水汇入海湾,使其中海水逐渐被替换为淡水,从而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下图示意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从水循环的角度,推测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下渗量小 B、雨季短,年降水量小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河流短小,储水难
    (2)、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河流泥沙含量 B、打破不同纬度热量平衡 C、加剧河道弯曲程度 D、造成海湾生态环境变化
    (3)、滨海堤坝建成后,堤坝外围海域海水主要变化是( )
    A、盐度增大 B、密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潮汐规律改变
  • 20、 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因“长赐”号货轮搁浅而被堵,救援多日无效,引发全球关注,3月29日,借助潮汐的变化,搁浅货轮成功脱困,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读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常情况下,若有一艘货轮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然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那么,海水盐度的变化顺序是( )
    A、低—高—低 B、高—低—更低 C、低—高—更高 D、高—低—高
    (2)、推测搁浅货轮成功脱困前一天可能的农历日期以及借助的潮水涨落情况是( )
    A、农历初一左右落潮 B、农历初六左右涨潮 C、农历十五左右涨潮 D、农历廿三左右落潮
上一页 965 966 967 968 969 下一页 跳转